老虎哥

注册日期:2025-03-06
访问总量:61133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歌颂苦难就是撒谎、臭不要脸


发表时间:+-

歌颂苦难就是撒谎、臭不要脸

 

DJI_0423-y.jpg


近年来,中国一些官媒和所谓的“主旋律”宣传,热衷于编织一个又一个“苦难美学”的故事:有人去菜市场捡烂菜叶,被包装成“朴素节俭”;青年人被呼吁“主动去吃苦”,好像只有在贫困、劳累与牺牲中,才配得上“成功”与“价值”。这种赤裸裸的造神与说教,不仅虚伪透顶,而且极其危险。它混淆了真相,歪曲了价值观,把制度性的失败硬生生粉饰成个人的美德。

苦难不是荣耀,而是耻辱

人类文明几千年来的努力,不就是为了摆脱贫穷与苦难吗?当人们还在为一顿饭、一间房、基本的尊严而挣扎时,这不是值得歌颂的“坚韧”,而是应当谴责的社会不公。

在正常的社会里,菜市场的边角叶应该是垃圾,而不是媒体吹捧的“节约榜样”;年轻人理应拥有公平的教育、体面的就业机会,而不是被动员去“吃苦”来替制度背锅。

歌颂苦难,实际上就是承认当权者无力甚至无意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却厚颜无耻地要求百姓自我感动、自我麻醉。

把失败包装成“美德”是双重欺骗

这种宣传的可恶之处,不仅在于粉饰现实,还在于转移责任。

经济萧条?说成“年轻人要敢于吃苦,创业从摆摊开始”。

社会不公?说成“吃苦是一种财富,失败是一种成长”。

制度弊病?说成“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于是,所有的困境都不再是体制需要反思的问题,而是个人该“自我修炼”的必经之路。这样的逻辑,赤裸裸地把制度性失败甩锅给老百姓,还要逼人点头称赞。这才是真正的撒谎:明明是不公,非要说成公平;明明是失败,非要说成成功。

苦难美学掩盖了权力的冷血

歌颂苦难的另一层意义,是让人习惯于麻木与顺从。当青年被灌输“吃苦是荣耀”,他们就更容易接受加班、低薪、失业的现实;当老百姓被要求“节俭”,他们就不会追问为什么社会财富被少数权贵掠夺;当贫困被包装成“磨练意志”,人们就会慢慢忘记,真正应该改变的是制度,而不是个人去“忍耐”。这是一种极其阴险的精神控制术。它让人忘记自己作为公民应享有的权利,把被压迫的处境当成了“高尚的修行”。

真正的进步:让人免于恐惧和匮乏

苦难不需要被歌颂,它需要被终结。一个真正负责任的社会,应该努力让人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让老人安享晚年,让年轻人敢于做梦,让孩子不必在起跑线上就背负阶层的枷锁。只有当人们不再为生存挣扎,才能释放创造力,才能让社会真正进步。

相反,把苦难美化为荣耀,只会让国家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因为统治者无需改良,他们只要继续编造“苦难是财富”的童话,就能让人民心甘情愿忍受不公。

结语:戳破虚伪,拒绝麻醉

歌颂苦难,就是在撒谎;逼人接受苦难,就是在侮辱人的尊严;把苦难当成政治资本,就是最不要脸的操弄。

真正值得歌颂的,是摆脱苦难的努力,是追求公正、自由和幸福的勇气。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取决于它能制造多少“苦难神话”,而在于它能否让普通人过上不用捡菜叶、不必被迫吃苦的正常生活。

 

2025.09.14

-- END --

 


浏览(587)
thumb_up(14)
评论(2)
  • 当前共有2条评论
  • 双不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取决于它能制造多少“苦难神话”,而在于它能否让普通人过上不用捡菜叶、不必被迫吃苦的正常生活。】

    那么中国已经非常文明了。

    屏蔽 举报回复
  • gskhgd

    转移视线,继续欺骗奴才们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