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泼上大粪的精英
01
哈佛博士陈琳, 落入底层的天鹅
沙莎
莫言说:“如果你是天鹅,不幸落入底层,切记,先把身上的毛染黑,成为跟周围一样的乌鸦,不然,你将无法生存。在底层世界,最不能容纳的就是天鹅,因为周围的乌鸦们会从仰望到轻视,再到践踏。”
陈琳博士, 毕业于哈佛斯坦福中科大等中美顶尖大学,专业领域包括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公共管理。综合考虑几个专业的难度深度广度和就读学校的层次,百年中国, 可能都找不到第二个这么博学多才的学者。
遗憾的是, 在一个媒体被垄断, 法治不健全的国度,像陈博士这样不可多得的天鹅还是受到中青报匪徒那群乌鸦的践踏。
哈佛博士归国, 是一个海归的故事。中国的新华社和台湾的中央社发了通稿后,深入报道是属于严肃专业媒体的报道领域。但面向青少年的中国青年报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强行插入,凭一条捏造的证据,指控陈博士的学位是假的,混淆视听,彻底带歪节奏,摧毁了陈博士的名誉和职业生涯。
二十多年来,中国青年报不但不忏悔不道歉, 而是几十年如一日,倚靠公权力的庇护,瞒上欺下,一手遮天,干扰破坏真相的传播, 暗杀陈博士,试图杀人灭口。
陈琳博士在他的领英主页上问:他的舍友、前后期同学中,有总统、诺贝尔奖得主、大学校长等等。为什么他的舍友,同学的成就和他的有天壤之别?答:因为他是一个中国人。
想象一下,如果他不是中国人,如果他没有受到中国青年报的污蔑诽谤,他会有一个怎样的学术或者公共服务生涯? 如果他从小在美国长大,就可以心无旁骛,专心学术,可能会是诺贝尔奖科学奖得主。如果他是其它发展中国家公民,作为这个国家的第一个哈佛肯尼迪学院博士,他有可能被重用,出任内阁部长甚至总理等职。只有在中国,他才会如此遭遇如此匪夷所思的厄运。
如果有来生, 不做中国人,就做天鹅吧。
02
民国大师和当代学者
沙莎
偶然 看到以下一文一书中的只言片语,有感而发,意在端正视听。文指梁文道的“大师远去,再无大师,民国文人为何如此多才”;书指岳南的:“傅斯年和陈寅恪”。
胡适,就读于康奈尔和哥伦比亚,是否获得博士学位有争议。一个在美国度过大部分青少年时光的人,在大学上了几年通识课程,没有找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领域去专攻,而是回归到中国文史,很难说心智活泼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胡适的主要著作,一本中国哲学史,一本中国文学史,怎么看都不像无愧于大师称号的学术著作。(作为对比,看看大师康德的著作: “批判哲学的批判”。)胡曾任北大校长,驻美大使,教育部长。
傅斯年, 北大中文本科学位。本来计划在欧洲读心理学硕士,但没读下来。先后就读/游学于国立北京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 德国柏林大学。上文提到的那篇文章说傅“非常厉害“,理由是他在伦敦大学读实验心理学硕士时,选修了化学、物理学、数学、医学、地质等 课程。殊不知,这些不过是本科通识课程。相当于谷爱琳在斯坦福选修大一的“趣味量子物理”。傅曾任北大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中山大学教授。
陈寅恪, 没有任何学位。先后就读/游学于在东京弘文学院,复旦公学,苏黎世大学,巴黎政治学院,柏林大学,哈佛大学。研读东方古文字学,中亚古文字,蒙古语、藏语、满语、日语、梵语、英语、法语、德语、巴利语、波斯语、突厥语、西夏语、拉丁语、希腊语。曾任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教授。
陈琳,当代学者。毕业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中国科大,有不同专业学位若干。专业领域包括经济金融/量子计算/天体物理/公共管理。曾为全职专业书画师(书法:隶/楷/行; 绘画:国画山水/人物, 油画风景/肖像)。曾任中山大学教授。
陈琳博士与几位民国大师的区别不在于有没有学位,有几个学位,而在于其才学的深度、广度和难度无法相提并论,以及由此反映出来的才智、视野、品位、情趣、能力和境界上的悬殊差异。
什么意思?中国作家冯骥才曾经说过: 像齐白石这样的人,他看到的世界跟普通人的很不一样。他目光所及都是大写意国画,都是艺术品。普通人要到美术馆才能看艺术品,他看任何东西都是艺术品。
冯骥才说的就是境界,就是视野。陈博士的视野和境界则宽广的多。在他眼里,具象可见的世界万物,花草虫鸟,山川树木,行云流水,不但是笔墨潇洒的大写意,也可以是色彩厚重的油画。而且远不止眼睛可见的世界表像。从普朗克尺度的量子世界到虫洞连接平行宇宙的方式,从人工智能背后的算法到量子比特的制作和操控,从人类的集体行动到人类个体的经济行为,从政治体制到地缘政治到国际政治,从股价的波动到债卷收益的起伏到汇率的异动,等等等等,陈博士都有深入的、专业的知识。
03
韦东奕和陈琳博士
沙莎
北大韦东奕开博, 三天吸粉两三千万, 创造了学术界人士吸粉的记录。充分显示了普罗大众对学术神迹的仰慕与神往。
维基百科韦东奕条目, 提到他的成就, 就是两次国际奥数金牌加上多次国内丘成桐数学比赛的金牌银牌。维基没提到但网络流传的神迹包括:1) 六个博士解决不了的问题, 被他一夜解决;2)哈佛大学破格给他offer, 被拒绝;3)他关于流体稳定性的研究成果,改进了我国六代机的设计;4) 他两次奥数满分,奥数史上第一。这些神迹, 被认为部分不实。但无妨本文。
有一个学者,他的神迹堪比韦东奕, 本该世人皆知, 却鲜为人知。因为他在2002年回国初期, 尚未被国人所了解,就被共青团中国青年报诽谤诬蔑践踏: 名誉事业尽毁, 社会死亡至今。 他就是哈佛博士陈琳。由于中青报匪徒的作祟, 维基百科无法建立陈琳博士条目。
陈琳博士当年归国时,曾被中国新华社和台湾中央社通稿报道,海内外华文媒体广泛报道。(据AI搜索称, 只有钱学森当年回国有过类似的双通稿报道)。无论在任何国家,对任何人, 这样的开端都是可喜可贺的。但在中国, 由于有共青团中青报这样迫害贤良、破坏社会媒体的存在,陈琳博士高调的亮相,却要了他的命。
陈琳博士拥有一系列"第一"的记录:他是第一个哈佛肯尼迪学院中国籍博士;曾经是中国年薪最高的高校校长; 是中国近、现代最博学多才的学者(不确定有没有之一), 其专业领域横跨科学 (天体物理), 技术(量子计算), 社会科学(经济、金融), 艺术( 书法、绘画)。 陈琳第一个向中国介绍当时新兴的学科,计算金融;是金融学中利率“陈模型”(Chen Model)的创始人。 陈琳当年申请美国大学研究生院时, 联系top10大学,被全部录取并获得全奖。这可能也创造了某项记录。
此外, 陈琳还有一些听起来不可思议, 但却有案可查/官媒背书的神迹: 他13岁时绘画素描便达到专业水准;15岁高一时读完并掌握大学数学,且此后未再学习数学;大二时自学三个月便掌握了包括量子力学和电动力学在内的物理专业核心课程, 在丁肇中研究生招考的预考中, 脱颖而出。
韦东奕和陈琳博士,谁更神? 谁更适合做中国青年学生的偶像?显而易见。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韦东奕被封神, 而陈琳博士身败名裂? 如此荒诞不经、黑色不幽默的事情为什么发生在中国?还是因为共青团中青报作祟。
陈琳博士回国伊始,就被团派共青团看成他们接班党和国家领导职位的潜在对手, 而被人格谋杀;流亡海外后,再被共青团匪徒追杀。团派共青团中青报不但毁掉一个杰出学者的星辰大海; 也使中国青年一代失去了一位不可多得的偶像,学术界失去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 工业界(人工智能, 量子计算)失去一位领军人物。团派共青团中青报罪孽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