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翔

注册日期:2009-10-24
访问总量:5229109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帝国博弈:日俄战争背后的情报较量


发表时间:+-

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俄罗斯帝国趁中国东北动荡,派兵占领了整个满洲地区(东北),并将势力扩展到朝鲜半岛北部。这不仅威胁了中国的主权,也对日本的战略利益构成了严重挑战。日本作为新兴工业化强国,视俄罗斯的扩张为对本土安全的直接威胁。为防止俄罗斯进一步南下,日本决心通过外交和军事手段予以反击。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这场战争不仅是两国为争夺满洲和朝鲜控制权而战,也体现了日本情报工作的关键作用。日本北方民众和侨民广泛参与了对俄情报活动,其中贡献突出的包括日本驻俄武官明石元二郎、在满洲开展对俄工作的青木宣纯,以及民间爱国团体“黑龙会”的创始人内田良平。

除了这些知名人物,普通日本人也积极投身情报战。日本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如海参崴和伯力,建立起广泛的情报网络,包括柔道馆、本愿寺海参崴分院、海参崴的日本客栈扶桑馆,以及伯力的竹内商店等,都被用作情报站。这些机构表面从事商业或文化活动,实际收集俄罗斯军事情报。俄罗斯远东的数千名日本侨民也参与其中,许多人自发提供信息。日本情报网甚至延伸到社会底层,包括在俄罗斯远东谋生的日本女性从业者(时称“丑业妇”)。历史记载显示,一些女性利用与俄罗斯军官的接触,获取情报,如偷取密码本等文件,并交给日本特工转交参谋本部。这些行动虽非主流,但反映了日本情报战的全面性。

据历史记载,德国警察总监施第维(可能指与日本情报合作的相关德国官员)帮助日本建立现代情报系统。他估计,在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在满洲和俄罗斯远东地区部署了约4万名情报人员。这一数字虽可能有夸张,但突显了日本情报网络的规模。

明石元二郎出身九州武士家庭,毕业于陆军幼年学校和陆军士官学校,曾留学德国,掌握七种欧洲语言。在黑龙会内田良平等人的推荐下,他被任命为驻俄武官,负责对俄情报工作。临行前,内田良平指示他:“要打败俄罗斯这样的大国,必须尽一切办法制造其内部混乱,甚至使其崩溃。”

明石向日本参谋本部申请100万日元作为活动经费,这一数额在当时庞大,被一些官员视为“疯子”之举。但参谋本部最终批准,认为这相当于一艘军舰的成本,却可能带来更大回报。明石利用这笔资金,在欧洲资助俄罗斯帝国的反对派,包括芬兰独立运动、波兰社会主义者、高加索少数民族以及布尔什维克等革命团体。他向这些势力提供资金、武器和情报支持,导致俄罗斯内部动荡加剧。

1904年10月,明石推动俄罗斯各反对派在巴黎集会,决议回国组织反沙皇活动。从1904年11月起,俄罗斯各地爆发游行和暴动,高加索地区每天发生数十起暗杀和爆炸事件,沙皇政府被迫放弃调动高加索部队增援远东的计划。1905年4月,明石又资助反对派在日内瓦开会,提供2.5万支德国步枪和400万发子弹。这些行动在日俄战争正酣时引发俄罗斯国内大规模骚乱,包括1905年革命浪潮的爆发,如敖德萨起义,进一步削弱了俄罗斯的前线作战能力。

另一位关键人物是青木宣纯(Aoki Norizumi),他毕业于陆军幼年学校和陆军士官学校,早年在广州和北京从事间谍活动,精通北京话和广东话,甚至比许多中国人更流利。1884年,他调往广州,1887年转北京,并在甲午战争中服役。战争期间,青木在北京建立情报网络,与袁世凯结交,后者介绍他认识北洋军阀冯国璋、段祺瑞和王士珍,并派军官协助。

1903年,青木被派往中国,组织对俄情报工作。他的优势在于与袁世凯的友谊,后者提供支持。青木的助手坂西利八郎(Sakanishi Rihachiro)改名“班志超”,以示效仿汉代班超的决心,协助训练袁世凯的新军并建立情报组织。日俄战争期间,青木大肆破坏俄罗斯的通信线路,包括恰克图到北京的线路和旅顺到大连的电报系统。1904年2月,日本联合舰队偷袭旅顺,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却因通信中断无法及时报告本土,导致指挥混乱。

青木还在东北组织马贼部队,组建“满洲忠义军”和“东亚义勇军”等武装,袭击俄罗斯军列、仓库和军官。这些行动炸毁铁路30余段、仓库10余座,暗杀俄军将校18人,毙伤俄军1000余人,甚至差点俘获俄罗斯远东总督。这些破坏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俄罗斯的后勤补给。

日俄战争的胜利挫败了俄罗斯的扩张野心,日本获得旅顺、大连和南满铁路控制权。俄罗斯被迫从满洲南部撤军,东北北部也在1918年一战结束后因俄罗斯内战而放弃。日本情报工作的成功,被视为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明石元二郎战后被封为男爵,1919年升为陆军大将;青木宣纯的贡献也获认可。

战争结束后,俄罗斯从东北北部撤出,满洲大部归张作霖控制,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从张学良手中占领东北,形势已变。


浏览(115)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