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行者

注册日期:2024-04-08
访问总量:215033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刘克庄《一剪梅》(束缊宵行十里强)赏析


发表时间:+-

刘克庄一剪梅》(束缊宵行十里强)赏析

历代名家名词赏析之六十八

王能全


image.jpeg

我思我在摄影


《一剪梅》(束缊宵行十里强【南宋】刘克庄

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

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

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image.jpeg


       刘克庄,福建莆田人,南宋后期的重要文学家,词作豪放,多发忧国之思,曾三次入朝,三次被劾。这首词作于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冬,词人因《落梅》一诗涉嫌诋毁朝臣,被贬广东潮州,任提举常平官一职。由词的小序可知,临行,实之在风亭设宴,为他送行,遂作此词。“实之”:姓名王迈,是作者同乡好友;“风亭”:一座驿站之名,在今福建莆田县。这是一首独特的离别词,毫无送别的感伤,而是以戏谑调侃的笔调,抒发狂士内心的不平和抗争。


image.jpeg


       上片书写连夜起程,友人一路送行。“束缊宵行十里强”,“束缊”:用乱麻搓成火把。在漆黑的夜幕下,一行人举着乱麻束成的火把,匆匆而行,来到十里长亭的驿站风亭。为了减轻行李,只能挑得心爱的诗书,扔下许多衣服与行囊。在未来贬放的生活中,“诗囊”比“衣囊”更为宝贵,足见词人书生的本色。

      天寒路滑,以致马蹄都冻僵了。在词人落难、远赴广东之际,王实之冒着严寒,踏着泥泞,十里送行,患难真情,可见王迈刚直仗义。“元是王郎,来送刘郎。”元,通“原”;“王郎”,即王实之,词人对他的尊称,刘克庄在多首诗词中写有“王朗”,赞赏这位挚友;“刘郎”,是作者自己,唐代诗人刘禹锡自称“刘郎”,作者此处以刘禹锡自喻,两人正好同姓,性格刚毅,遭受迫害。刘禹锡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讽刺朝中新贵而遭贬。刘克庄因《落梅》诗句“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被指“讪谤当国”而罢官。


image.jpeg


        下片描绘两人风亭饯别的情景。王实之设宴饯行,“酒酣耳热说文章”,酒逢知己,开怀痛饮,无话不谈。“说文章”,含蓄地写出他俩在话别时对朝政的抨击、对国事的忧愤、以及洁身自好的决心。接着,作者发挥想象,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两人言语激昂、举止狂傲的英豪气概。“惊倒邻墙,推倒胡床。”左邻右舍均被他们狂放不羁、全无顾忌的言行惊骇不已。他俩高谈阔论,手舞足蹈,以致将坐椅推倒。“胡床”:一种可以转缩、便于携带的坐椅。

        “旁观拍手笑疏狂”,作者设想,如果风亭里有旁观者,他们必定拍手称快,笑我俩疏狂。“疏狂”:无拘无束,纵情任性。词的最后:“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个性极度的张扬,自傲狂放,迸发出胸中的激愤,即便被贬放天涯海角,也无所畏惧!


image.jpeg


        面对贬谪远方的恶运,作者没有丝毫的悲伤与颓唐,而是傲骨铮铮。刘克庄推崇辛弃疾的词,曾为辛弃疾的词集作序,其中写有“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评论和赞誉。刘克庄本人的这首词大有如此的气势,它将友人的饯别写成了生龙活现的狂士离别。送行途中,一往直前;践行酒宴,疏狂惊俗。全词遒劲奔放,高潮迭起,其题材内容、思想感情以及艺术手法,在宋词中别具一格。


image.jpeg


本文取自作者的著作《词苑漫话–常用词牌及其历代佳作赏析》

此书已经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正式出版

文中图片均取自网络





浏览(84)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