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小捷

注册日期:2017-12-29
访问总量:246890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原创寓言(217、218、219)


发表时间:+-

217、旧事新编:尧、舜、禹

 

(一)

尧渐渐老了。一天,他把舜叫来,说:“现在一切都好,只有一

件事让我头疼。司卜负责观天象、问鬼神,职责最为重要。他年

纪也不小了,我跟他说,‘你要抓紧时间,把你的知识、技术传

授给年轻人。’可是,他总是很不情愿的样子。”舜笑了笑,

说:“大概是怕年轻人学会以后,他自己的饭碗就没了。”尧

说:“是的,我也这么想过。你看该怎么解决?”舜想了想,

说:“可以让他把知识技术传授给自己的孩子,将来可由他的孩

子继承他的职位。”尧说:“是个好主意。”停了一下,又说:

“我死以后,由你继承王位,你来安排这件事吧。”


(二)

舜渐渐老了。一天,他把禹叫来,说:“现在一切都好,只有一

件事让我头疼。自从司卜一职变成父死子继之后,工作有了明显

的起色。可是,现在司土、司马、司兵、司林、司泽、司工,都

纷纷提意见,也要求父死子继。按道理,这些要求也不过分。你

说怎么办呢?”禹想了想,说:“一碗水要端平。各司的工作越

来越复杂,难度越来越高,由他们的孩子来继位,有助于传

承。”舜说:“是个好主意。”停了一下,又说:“我死以后,

由你继承王位,你来安排这件事吧。”

 

(三)

禹渐渐老了,一天,他把司卜叫来,说:“现在一切都好,只有

一件事让我头疼。自从各位有司全部变成父死子继之后,工作有

了明显的起色。可是,现在我的亲朋好友、上上下下都纷纷提意

见,要求王位也父死子继。按道理,这些也可以理解。你怎么看

呢?”司卜想了想,说:“上尊下卑。下面已经父死子继了,上

面王位也理应如此。”禹沉吟良久,说:“此事重大,还是要听

听上天的意见。你来安排一下占卜吧。”

                    
(四)

九天后,自黄帝以来规格最高的一次占卜仪式隆重举行。

…………


 

 

 

218、旧事新编:曹操与汉献帝

 

              (一)

曹操忽然邀请汉献帝共进午餐,说有要事相商。汉献帝没有

迟疑,马上答应了。

酒过一巡,汉献帝就先开口了:“现在孙权已在南面称帝,

刘备也在西面称帝。我想是时候了,安排个吉日,我把帝位

禅让给您吧!”

曹操笑了一下,说:“世道确实要变了。将来很长一段时

期,恐怕要三方长期和平竞争了。”

汉献帝也笑了笑,说:“禅让后,您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和

孙、刘和平竞争了。”

曹操略一摇头,面色凝重起来,问:“你认为长期的和平竞

争,最关键的是什么?”

  汉献帝立刻说:“当然是最高领导的英明与否,所以我

才……”

  “不对。”曹操一摆手,打断汉献帝的话,“和平时期的兴

衰,关键不在这里!”

 

          (二)

 

   已经酒过三巡,期间,汉献帝询问的眼神不断谨慎地看向

曹操。

   曹操终于放下酒杯,郑重说道:“治理天下,关键的是各

级人才的优劣。现在九品中正的推荐制已经过时,必须改用新法

招揽人才。”

   “什么新法?”汉献帝轻声问。

   曹操沉思着说:“自荐法,让人才自己跳出来。”停一

下,又说:“这些人跳出来后,还需要有人甄别。”

   汉献帝点点头,疑惑地问:“需要我做些什么?”

   曹操看向汉献帝,微笑着说:“我需要你帮助我甄别人

才。”

 

           (三)

 

  曹操说:“将来我们这么办。允许人才自荐后,必有大量杰

俊涌入。咱们就让他们各抒政见,而你则负责组织所有各部大

臣、各郡郡守及其幕僚们进行听政、质询、讨论,并从中择优。

听政的时候我也在场;讨论、质询、择优的时候,你来主持,我

退出,免得那些大臣郡守们不敢直言。结束后,你只把甄别、择

优的最终投票结果告诉我,而不要告诉我各位大臣、郡守们的具

体投票情况。然后我再从他们的这个择优名单中进行最后的斟

酌、确定。这个方式,过七八年就再来一次!”

汉献帝边听边频频点头,不断赞叹:“是个好主意!天下的

人才必会脱颖而出!”

宴会结束,起身离席时,汉献帝迟疑了一下,试探着问:

“那,禅让的事……”

曹操哈哈大笑,挥挥手,“以后再说,以后再说……”





 

219、旧事新编:曾国藩和钦差大臣

 

                    
(一)


 湘军与太平军休战已经快一年了。

夜晚,曾国藩紧缩眉头,坐在帅帐内看《四书辑要》。这时悄然

走进来一个人——他是皇帝派出的钦差督战特使,已经来了好几

天了。

曾国藩抬起头,很礼貌地说:“请坐。”

钦差瞥了一眼《四书辑要》,说:“我们也要看看兵书啊。现在

到处流传童谣,‘杨秀清不识字,打败了湘兵;曾国藩读四书,

战不过太平。’”

曾国藩笑了笑,坦然地说:“杨秀清的军事才能,确实在我之

上。”

钦差面色凝重,说:“这不会是你迟迟不出战的原因吧?”

曾国藩说:“我们去年连吃了几次败仗。我现在一方面训练士

兵,一方面让他们摆脱失败的阴影。”

钦差摇摇头,说:“我已经在军中进行了暗访,无论是将官还是

士兵,早已摆脱了阴影,现在他们训练有素,都想着尽快出战

呢!”

曾国藩略微一怔,又说:“我想让杨秀清再骄傲骄傲,到时

候……”     

钦差打断曾国藩的话,说:“这恐怕是借口吧。你不出战,已经

有言官说你‘养寇自重’了。当然,我不相信。”

曾国藩低头片刻,说:“请再给我半年……”

钦差一摆手,说:“最好三天之内就出战,哪怕装装样子。否

则,言官不会放过你,我回去也无法交差。”

曾国藩看了看钦差,欲言又止:“装装样子也不行啊……”

钦差低头沉思一会儿,然后抬头盯着曾国藩,“说吧,现在只有

我们两个人。你不出战,一定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二)


曾国藩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压低声音,说:“实不相瞒,我是

在等太平天国发生内乱!”

钦差略显惊讶,问:“何以判定他们会发生内乱?”

“答案就在那个童谣里。”曾国藩缓缓地说:“杨秀清不识字,

没读过四书五经,也就不懂忠孝节义;才能又那么大,时间长

了,他必想取洪秀全而代之!”

钦差面露疑色:“太平军信奉的是外国妖教,我听说外国的首领

是几年一轮换,杨秀清就不会靠轮换当上首领吗?”

曾国藩笑了,说:“洪秀全表面信外国妖教,其实他本人是屡试

不第的秀才,四书五经早就深入骨髓。他也是君君臣臣,不会让

出天王位置的。”  

钦差低头想了一会,说:“你不出战,是想提供一个宽松的环

境,让他们发生内乱?”

曾国藩轻拍一下桌子:“对!如果我用兵,他们必然团结,一致

对外。我们休兵示弱,他们内乱必然发生。不管是洪秀全战胜杨

秀清,还是杨秀清战胜洪秀全,总会两败俱伤!那个时候,我们

再发兵进攻,就可一举荡平!”

钦差恍然大悟,说:“好!”停一下又问:“你估计这还要等多

长时间?

曾国藩说:“我们已经等了大半年,我估计最多再等数月!”

钦差认真看着曾国藩,好一会儿,终于说:“行,就按你的计划

来——不战而屈人之兵,善!

曾国藩松了一口气,说:“那你回去如何交差?”

钦差笑了笑,说:“这个好办,我就说你在组练洋枪队,暂时不

能出战。”

曾国藩紧锁的眉头一下舒展开来;钦差凝重的面色一下变得灿烂

——两人四目相视,开怀大笑。




 


浏览(142)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