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录

注册日期:2023-10-24
访问总量:407248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像一只箱子的人生


发表时间:+-

早上去二楼储藏室拿个箱子装衣物,看见墙角堆着四只旧箱子。其中两只是我用过的,一只箱面上有印花,像织锦。一只草绿色,人造革的,包着棕黄色的边。另外两只黑色的是家领导1993年到美国留学的时候从大陆带来的。

箱子的把手上还栓着航空公司的旧标签,仔细辨认,能看出目的地是纽约JFK机场。

箱子是空的,大体还结实,箱底的轱辘都还在,箱扣断了,拉开拉链,灰黑的硬塑内衬碎成几大块,散发着一股子干涩的老人味儿。

想起1993年的夏天,一家人陪着家领导去当时最豪华的商场,中日合资伊势丹国际商场,精挑细选了这两只箱子装出国留学的行装。

软壳箱子,四个角用一圈一圈像轮胎般的材质加固,没有如今常见的可伸缩拉杆,只在箱角的位置做了个拉环。箱子本身的重量要轻,还得能装东西。我记得当时JAL全日空的国际托运行李,每只箱子的重量不能超过32公斤。装满之后,那只黑色的箱子看起来就像个敦实的矮胖子。

箱子里面曾经塞满了家人的心意。听说纽约冷,特意给他准备了一件像棉被厚的羽绒服,衣长到膝盖,腰间抽根带子,明黄色的。为了买这件反季冬装,顶着七月的骄阳,跑遍了各大商场。

到纽约后的第一个冬天,家领导在学校附近的加油站打下午工。半夜下班后穿着那件羽绒服在寒风中独自走回家,衣服既挡风又保暖,还有气势,竟真没遇见过什么麻烦。

我出国的时候也带了一件长的羽绒大衣,玫瑰红的。初来乍到,不了解纽约人冬天的颜色。明黄和玫瑰红,并肩走在纽约黑压压一片的第五大道上,像两只小鸟落在了一座孤岛上,扎眼,不容易融入。


一套定做的薄呢西装,日式西装的版型,剪裁贴身,瘦腿,黑灰色的面料织着暗红色的细条纹。家领导穿着这套西装拿到了第一份正式工作,一直做到如今。


箱子里还放了三四件长袖T恤,当时市面上很少见到。北京燕莎商城里有卖,一件的价钱是我当时两个月的工资。标签上的出厂地是他家乡中外合资的服装厂。我去燕莎挑好样子,告诉婆婆,老人家特意托了厂里熟人买了回来。


还有书,鞋,内衣裤,锅碗瓢盆之类的用具,塞得满满的。那些年,箱子里的东西一件件拿出来用,磨破了,用旧了,不见了。箱子却还在,搬家挪地方的时候一直带着走。

人其实也像一只箱子。起初,里面装满了家乡、亲人、未来,还有友情、亲情与责任;装着父母给予的本钱,自己的能力,以及家人的祝福与眼泪,满得要溢出来。

一点点攒,一件件拿出来用,一样样地消失。朋友走散了,亲人离开了,孩子们长大了,自己也慢慢地退出了职场。到最后,连回忆也将变成碎片,随风而去。

当人像一只空了的箱子时,大概就是该"回家"的时候了。

闺蜜在北京西山买了别墅,把住沧州的婆婆接来享受。闺蜜笑着跟我抱怨,九十的婆婆,豁达,睿智,样样都好,就是把她住的那间屋子塞得满满登登,下不去脚。衣服,包装盒,空药瓶,连一张废纸都留着。我说老人可能不想忘记任何记忆,她看着这些才会心安。婆婆是一位年轻时办过学校,当过民办中学的校长,也是一位出版过回忆录的老人。手边废纸,身上穿的旧毛衣,手里的旧书,屋子里杂乱的堆叠,也许让她心情平静,让她能随时想起一段段往事。


可我却在想,其实能成为一只“空箱子”,也算一个完满的人生。


懂得收进,也懂得放手。懂得珍惜也不畏惧失去。老人家选择把记忆留在满屋的物件里,而我则选择轻轻地放开。


那天我把储藏室里的旧箱子清理出来,让垃圾车一并带走,心里竟感觉轻松了几分。



浏览(136)
thumb_up(2)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