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哲学家学会

注册日期:2015-01-10
访问总量:1345187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权、钱、色:中国文化欲望的三角牢笼


发表时间:+-

权、钱、色:中国文化欲望的三角牢笼


引言


在当代中国,人们常感叹贪官层出不穷,权钱交易、性丑闻不断曝光。表面看,这似乎是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病灶,实则并非偶然,而是几千年文化基因的延续。中国人99%的兴趣集中在权、钱、色三件事上,这一判断并不夸张。男人得势要当毛泽东,女人得势要当武则天,已成为中国社会的隐性心理模式。


本文试图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揭示权、钱、色如何编织成一座三角牢笼,把中国人的欲望与精神长期困锁其中;并通过中西比较,反思为何中国难以走出这一循环。



---


第一章 权:至高无上的欲望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始终是最核心的资源,凌驾于财富与道德之上。


1. 君权神授与绝对化权力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句古训道尽了中国社会对权力的绝对崇拜。秦始皇焚书坑儒,以绝对权力控制思想;毛泽东在文革中一度“无法无天”,以个人意志代替国家制度。权力在中国传统中不是被约束的公共职能,而是可以随意伸展的私有化力量。


2. 权力崇拜心理的普遍化

不只是皇帝与中央集权,普通官员也希望在自己的辖区当“土皇帝”。清代知县常常一人兼管行政、司法、税收,地方百姓对其俯首称臣。到了现代,官场依然存在“一把手现象”:谁掌握权力,谁就是“父母官”,下面的人必须唯唯诺诺。


3. 权力即安全感

在缺乏制度保障的社会里,权力被视为唯一的安全来源。没有权力的人,财富和地位都不稳固;有了权力,便能肆意妄为,甚至操控生死。正因如此,追逐权力成为中国人最根本的目标。



---


第二章 钱:权力的影子与延伸


在中国,财富从未独立存在过,它往往是权力的附庸。


1. 财富的依附性

与西方商人可以依靠法律保护不同,中国商人几乎没有独立尊严。明清时期,商人再富有,也必须依附权贵,借权力庇护来获得生存空间。财富本身并不安全,只有权力才能让钱发挥作用。


2. 权钱勾结的历史循环

历史上不乏因为奢侈挥霍而亡国的案例。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征集无数民工修建大运河和宫殿,导致天下大乱。唐代安史之乱前,杨国忠等权臣聚敛财富,满足皇帝与杨贵妃的享乐。清末慈禧太后更是挪用海军经费重修颐和园,致使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惨败。这些案例都揭示了钱在中国政治中的本质功能:服务于权力与享乐。


3. 当代延续

今天的贪官并未脱离这一传统。周永康、薄熙来等案件显示,官员通过权力攫取巨额财富,再将资产转移海外。钱在这里仍然不是独立的价值,而是权力的影子,是用来购买安全、享受与声色犬马的工具。



---


第三章 色:权力与金钱的象征性展示


性欲在中国文化里,并非单纯的个人私事,而是权力结构与社会地位的外化。


1. 后宫制度的根深蒂固

中国几千年的帝制文化,将性与权力紧密结合。皇帝的后宫佳丽三千,是权力的象征。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不只是爱情,而是皇权与美色的结合。明清后宫更是规模庞大,成为统治者身份的象征性标志。


2. 性与养生哲学的结合

道家文化将性神秘化,发展出“房中术”“采阴补阳”等学说,把性视为生命能量的交换。这使得性不仅是欲望满足,还成为养生、长生不老的途径。与西方爱情观不同,中国的性文化更多与权力和身体哲学挂钩。


3. 当代的权色交易

进入现代社会,权色交易依然层出不穷。许多贪官案中,都伴随着性丑闻。周永康案揭露其情妇网络庞大,薄熙来案件中同样涉及色的因素。甚至基层官员,也常以情妇数量炫耀权力。女性掌权后,有人希望效仿武则天,用性作为权力的象征和武器。性在这里被彻底工具化,成为统治欲和占有欲的延伸。



---


第四章 三角牢笼的文化根源


为什么权、钱、色会成为中国人欲望的核心?


1. 制度缺失

缺乏民主制度和法治,导致权力无限膨胀,钱和色自然被卷入其中。没有制衡,权力便成为原始欲望的放大器。


2. 科学理性不足

与西方科学革命不同,中国文化未能发展出独立的科学理性。人的兴趣无法转向抽象探索和制度建设,只能停留在食欲、性欲、权力欲这些低层次的本能。


3. 儒家伦理的虚伪

儒家倡导道德与仁义,但缺乏制度设计。结果是表面讲仁义礼智,实际上纵容了现实中的贪欲。礼法成为装饰,而真实生活里依旧是权钱色的角逐。


4. 历史的不稳定性

王朝更替频繁,社会极度不稳定。财富和地位稍纵即逝,于是人们更急于在有限的时间里疯狂攫取。这种不安全感进一步加剧了对权、钱、色的追逐。



---


第五章 中西比较:不同的文化走向


1. 西方的转向

西方经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逐渐把人的兴趣引向更高层次。


财富通过资本主义市场获得独立性,不再依赖权力。


性逐渐与爱情、个人权利挂钩,而不是权力的象征。


权力被宪政制度和法律制约,不再是绝对的私人财产。



2. 中国的停滞

中国则长期停留在权、钱、色的循环中。即使进入21世纪,社会核心娱乐依然是“吃喝玩乐”和“情色消费”,科学与理性仍未成为主流兴趣。中国社会依旧缺乏制度性保障,人们普遍相信只有掌握权力,才能获得财富与美色。



---


结语


从隋炀帝、唐玄宗到慈禧太后,再到今天的贪官,中国历史一再证明:权、钱、色三角牢笼是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男人得势要当毛泽东,女人得势要当武则天,这不仅是笑谈,而是文化心理的真实写照。


如果中国社会不能通过科学理性与制度建设打破这一牢笼,哪怕换多少朝代与政党,循环仍将继续。权力依旧是终极目标,财富依旧依附其后,性依旧成为工具。真正的自由、创造与理性,仍将遥不可及。


浏览(306)
thumb_up(4)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