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长贝占郎

注册日期:2023-11-01
访问总量:4522304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1940年日军攻占湖北宜昌,在城内拍下一系列照片


发表时间:+-

2025-09-04 19:30·意想不到的历史

川鄂咽喉,水汇宜昌

这座长江重镇,东望江汉平原,西控巴蜀要冲。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又兼具山水灵秀与人文厚重。

新石器时代,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大溪文化”。

战国时期,这里是楚国西部门户,楚文化在此与巴蜀文化交融共生;

随着长江航运的兴盛,宜昌成为“川鄂咽喉”,商船往来,很是繁华。

巍峨的三游洞见证过白居易、苏轼等文人的风雅,古朴的黄陵庙承载着治水先贤的智慧,也诉说着宜昌的沧桑与荣光。


1940年6月,日军为切断西南交通线,进逼重庆,集结重兵,向宜昌发起猛攻。

宜昌守军虽顽强抵抗、浴血奋战,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于6月12日失守。这座长江重镇,瞬间被战火笼罩,陷入苦难与挣扎之中。


那时的宜昌是什么样?

让我们通过日本随军记者拍摄的影像,从日军的视角,一窥那段山河破碎、家国危亡的真实过往。

在进攻宜昌前,磨基山被日军当成制高点,用来观察宜昌守军的动向。

磨基山上的日军,正用炮兵望远镜,向远处观测。

日军在进犯宜昌时,为了保护辎重的安全,常派出步兵,在车队两侧警戒。

他们手里拿着的,就是臭名昭著的三八大盖。这种步枪穿透力极强,能一枪对穿两三个人,为了避免误伤,日军在白刃战前,会退出子弹。

日军使用九一式105毫米榴弹炮,朝着宜昌城疯狂开火,为步兵攻城,扫清障碍。

襄东平原上的一座村庄,在日军的围攻下,燃起了熊熊大火

日军的精锐海军陆战队,乘坐登陆艇渡过长江,从水路偷袭宜昌。

日军的一辆八九式坦克,陷在了长江边的滩涂上。另一辆日军坦克,慌慌张张的跑来救援,试图把它拉上去

快速突入宜昌的日军先锋,他们已经将刺刀装上,准备开始近距离巷战

宜昌的二马路,规整雄伟的三层楼商铺,被日军炸的只剩下一面墙。右手边完好的一栋建筑,被宜昌县维持会征用。

几名汉奸从维持会里走了出来,似乎被什么东西给吸引了,纷纷扭头观看

一队全副武装的日军,耀武扬威从小巷里钻出来,两侧门板紧闭,无人敢探出头来

另一条街道上的百姓,被迫在门口挂上日本旗,全家站在门口,对日军笑脸相迎。

日军拍摄的当阳关帝陵,这里是三大关帝陵之一(另两处为山西运城解州关帝祖陵、河南洛阳关林)。

关羽败走麦城后,被孙权斩首。其首级送曹操、身躯葬当阳,故有“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的说法。

庄严肃穆的关帝陵,被日军当成了炫耀军功的背景板。

在宜昌城墙下巡逻的日军

日军将坦克,开上了宜昌街头,昔日繁华的街道,变得空无一人。

当阳长坂坡公园,被日军当成了炮兵修理所。

出城扫荡的日军,真的是“满载而归”

这名日军抢了4只鸭子,兴奋的手舞足蹈起来,侵略者的贪婪嘴脸,在这一刻暴露无遗。


浏览(542)
thumb_up(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