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贫农

注册日期:2014-10-03
访问总量:446791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从一首诗看鲁迅对日本人的感情


发表时间:+-

(转贴)

        从一首诗看鲁迅对日本人的感情

史真    2025 年9 月5 日

鲁迅先生,在1949年以后一直是中国第一文化伟人的形象,文章道德备受推崇,在大陆基本看不到负面评价。曾经与他论战过的人都被列入“反动文人”的行列。我曾想:大陆以外的中国人是如何评价鲁迅的?是不是也尊他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民族英雄”?他真的是完美无缺的圣人吗?有一次我对鲁迅的两句诗产生了疑问:“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先生这是在与谁称兄道弟?又很大度地要泯什么恩仇?

最近看到一篇网文,题目是《鲁迅用什么报答日本人?》,比较深入地研究了这个问题。作者搜集了鲁迅先生题写的很多诗句条幅,特别是1927年至1936年鲁迅最后9年的作品,与鲁迅的日记对照。这9年鲁迅先生居住上海,这些作品都是赠送给日本人的。

作者逐条展示,这些诗句条幅表达了鲁迅先生对日本和日本人的温情和赞美,对于9.18事变和日本轰炸上海闸北(1.28事件)这些重大事件没有任何愤怒和仇恨,相反却表达了极大的宽容。“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首诗就是在日本人把上海闸北炸成一片废墟之后写给日本朋友的。鲁迅应日本人之征请,写下这首很著名的诗:

【《题三义塔

鲁迅  1933年6月21日

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

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西村博士于上海战后得丧家之鸠,持归养之,初亦相安,而终化去。建塔以藏,且征题咏,率成一律,聊答遐情云尔。】

   西村博士何许人也?

   1932年1月28日,日本军队攻击和轰炸上海,史称1.28事件。日本生物学家西村真琴博士为了救援战争中的受伤者,于1932年2月作为“服务团长”来到中国。然而西村真琴的真实身份是个谜。西村在闸北的废墟里发现一只鸠鸟(一种鸽子),带回了日本,鸽子死后他假惺惺地建塔纪念,表示慈悲之心。一只鸽子死了还建塔纪念?可见其虚伪和别有用心,想以此掩盖日本的侵略暴行,欺骗中国人民。他请鲁迅写一首诗,鲁迅即刻应允,中了西村的圈套,充当了西村的宣传工具。鲁迅在此诗中对日本的野蛮侵略和杀戮没有半个字的愤怒和谴责,还把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称为兄弟把日本侵略中国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看成是兄弟之间的打架,要“一笑泯恩仇”,要我们把日本的战争暴行统统忘掉。可见他丧失了最起码的正义感和民族自尊心,成了日本侵略者的应声虫,还算什么“民族英雄”?

    鲁迅谁都敢骂,唯独不骂日本人。

鲁迅在评价日本国民正面素质的时候,丝毫不吝惜笔墨。九一八事变后,反日情绪高涨,在拒买日货、焚烧日店的形势下,鲁迅说:“在这排日声中,我敢坚决的向中国的青年进一个忠告,就是: 日本人是很有值得我们效法之处的。” “即使排斥日本的全部,它那认真的精神这种药,也还是不得不买的。” “中国人所缺少而必须向日本人民学习的,就是日本人民的认真精神,正直勤劳的品德。这一点无论如何是非学不可的。”他对很多日本人的残暴本性只字不提。

鲁迅1932年11月22日在北平辅仁大学发表的演讲《今春的两种感想》,谈到了日本军队把中国年轻人逮住杀掉的事情。他这样说:

东北事起(指918事变),上海有许多抗日团体,有一种团体就有一种徽章。这种徽章,如被日军发现死是很难免的。然而中国青年的记性确是不好,如抗日十人团,一团十人,每人有一个徽章,可是并不一定抗日,不过把它放在袋里。但被捉去后这就是死的证据。还有学生军们,以前是天天操练,不久就无形中不练了,只有军装的照片存在,并且把操衣放在家中,自己也忘却了。然而一被日军查出时是又必定要送命的。像这一般青年被杀,大家大为不平,以为日人太残酷。其实全是因为脾气不同的缘故,日本人太认真,而中国人却太不认真。中国的事情往往是招牌一挂就算成功了。日本则不然。他们不像中国这样只是作戏似的。日本人一看见有徽章,有操衣的,便以为他们一定是真在抗日的人,当然要认为是劲敌。这样不认真的同认真的碰在一起,倒霉是必然的。”

鲁迅对上海的抗日青年没有一句肯定和赞扬的话,对他们只有讽刺和挖苦,说他们不是真抗日,而且还“太不认真”地保留了抗日的证据,被“认真的”日本人杀害,不是自找倒霉吗?

鲁迅对日本侵略军在中国领土上抓人、杀人没有一句谴责的话,他认为不是因为“日人太残酷”,而是因为“脾气不同的缘故,日本人太认真”,反而责怪中国人“太不认真”,活该被杀。你看他的立场站到哪边了?如果说他是汉奸还冤枉他吗?

鲁迅的一生,和日本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鲁迅曾经在日本8年,生活在日本人中间,日本的文化方式和思维方式,对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27年10月鲁迅离开广州抵达上海。鲁迅生命的最后9年,都是在上海度过的。上海当时是中国最大的都市,日本人在上海最为活跃。鲁迅在上海的日本人圈子里,更是如鱼得水。在这9年里,鲁迅的中国朋友没有日本人多,鲁迅和中国人的来往没有跟日本人来往的多。鲁迅在日记里记载,有一次请客,全桌10多个人,清一色的日本人。鲁迅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受到日本人的进一步影响---留着日本式的胡子,买日本书店的书,看病找日本医生。

鲁迅的日本朋友很多都是他家里的常客,不断给他赠送各种生活用品,很多人送给鲁迅儿子周海婴玩具飞机和汽车。投之以李报之以桃,鲁迅对于日本朋友,有着自己独特的报答方式,就是给日本朋友写条幅,内容基本是鲁迅自己创作的诗词。打开鲁迅的《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里面的诗歌很多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创作的,并且都被鲁迅写成条幅,送给了日本人,算是对于日本人的报答。

如果说鲁迅没有活到1937年,不知道后来日本全面侵略中国的事,可是在他在世的时候,日本不仅早就霸占了中国的台湾,而且1931年的9.18事变已经发生,日本又通过扶植伪满洲国实际上已经占领了整个东北,还通过大量移民企图永远霸占东北。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日本军队攻占上海)也已经发生,日本又想进一步占领华东富饶地区。就连中国普通的知识分子都看出了日本的狼子野心——他们就想侵占整个中国,可是作为“伟大思想家”的鲁迅怎么就看不出来呢?只能这样解释:鲁迅把豺狼当作朋友和兄弟,当然就看不出豺狼的野心与凶残,反而觉得日本侵略有理,怪中国人不争气,所以他只骂中国人不骂日本人。

根据鲁迅对日本和日本人的深厚感情,他如果活到1937年日本全面侵占中国之后,会不会和他弟弟周作人一样与日本人合作,成为汉奸,还真不好说。

时至今日,我们对鲁迅这样“伟大”的历史人物,真应该重新审视。他配得上是“民族英雄”吗?所谓的“民族英雄”,应该象岳飞和文天祥那样,象抗日英烈那样,和异族的侵略者作殊死的斗争。而鲁迅和日本侵略者斗争过吗?他不但没斗争,还百般美化侵略者。我们今天重新审视鲁迅,不是全盘否定他,而是要把他拉下神坛,摘掉他头上“民族英雄”的桂冠

(根据网上文章改编,2025.9.5


浏览(843)
thumb_up(3)
评论(9)
  • 当前共有9条评论
  • 雨村

    如果日本没有侵略中国,和中国相安无事,你怎么喜欢日本都无所谓,可是日本100多年来多次侵略中国,杀害了大量的中国人,还逼迫中国割地赔款,在这种情况下还爱日本,就不应该了。在日本轰炸上海的硝烟没散的时候,就和日本称兄道弟,替强盗杀人犯洗地,这就是民族败类。

    屏蔽 举报回复
  • 麻辣搁笔

    鲁迅先生说得对,做得对。中国人应该好好学习日本人的精神。日本人是华夏文明精华的真正继承者。

    20世纪上半叶,远东地缘政治格局的主线是日本竭力抵挡俄国人对东亚的渗透和入侵。如果没有日本的阻挡,整个满洲,大半个华北和全部朝鲜都将是俄国人的盘中餐。国共两党投靠俄国敌对日本,最终结果是日本势力被驱逐出东亚大陆,全中国和大半个朝鲜半岛完全赤化。

    而设想一下,假如当初的日俄地缘争斗结果是日本赢,那么今天的中国会怎样?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会怎样?中国人错失了一个更好的历史选择!

    屏蔽 举报回复
  • gskhgd

    鲁某就是仇恨中国人,喜欢崇拜日本人,与党派政见无关,基本没错。

    屏蔽 举报回复
  • 奥维尔 回复 关查佳

    喜欢日本无所谓,但有必要为日军随意杀害中国人辩护么?不光辩护,还怪被随意杀害的中国人不体贴日本人,活该被杀?

    鲁迅确算个一流作家,但“民族英雄”不过土共的洗脑谎言而已,该被捅破。

    屏蔽 举报回复
  • 关查佳

    喜欢日本,的确是鲁迅感情的一个侧面。评价历史人物,不要偏激。鲁迅有他不媚俗的性格。毛泽东说过,如果鲁迅活着,很可能会住进监狱!

    屏蔽 举报回复
  • 雨村 回复 巴黎老高

    鲁迅就是共产党的朋友,“党外布尔什维克”。

    屏蔽 举报回复
  • 巴黎老高

    不过呢,二鬼子比共产党先进。

    屏蔽 举报回复
  • 巴黎老高

    那些年,不敢说:早感觉,鲁迅是个二鬼子。

    屏蔽 举报回复
  • llyismyson

    周树人是俄罗斯培养的文化特务,日本人豢养的汉奸。专门抹黑中国人和中国文化。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