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红楼梦
发表时间:+-
大学时很迷《红楼梦》,也很惊奇,它竟然流传了下来。我相信几百年前跟如今的人们,阅读方式没有本质的区别。轻松浅近的,读者多;艰深、要耗脑力的,读者少。《红楼梦》开篇有点绕,人物又多。单凭这两点,就能让一些人却步。
当然,当一群人都读,你也会硬着头皮读,不为钻研出什么名堂,至少跟认识的人有个共同话题。我惊奇的不是人们费力钻研之后会喜欢《红楼梦》;我惊奇的是,最初它没有名气时,怎么有那么多人愿意钻研。
跟朋友谈这个,总结了几个可能的原因。其一是,当时不比现在,能读的闲书少,这么一大本书,承载它的纸张、誊抄所费的精力,都在暗示它的价值,让人不由得重视。换句话说,假若曹公今天在这个论坛匿名发帖——发帖看似是一个按键的事——读者也不会很多。
我以为《红楼梦》能够抓住最初的读者,另有两个原因,都跟写作的侧重点有关。其一是它的词句很平顺。翻开一页,大致知道是哪件事,就可以读下去。其二,也是更重要的,是人物的塑造。近百个人物,根据他们不同的个性,说话,做事,每个场景都如此,很不容易。凤姐一开口,你就知道是凤姐;林黛玉经常处在一个要落泪的境地;薛姨妈说话总那么妥帖,让人安心。作者呕心沥血,塑造了他们,如此成功,今天的人们每个人物都能讲一讲。最初花了精力的少数读者,估计也是被其中的人物捕获,向亲友强推,迫使他们也劳神费力读,这书才慢慢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