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大仁勇

注册日期:2025-03-15
访问总量:246783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传言的恐怖和恐怖的传言:亲共人士为和迫不及待嘲讽“习倒台”传言?


发表时间:+-

【传言的恐怖和恐怖的传言:为何亲共人士迫不及待嘲讽“习倒台”传言?】


作者: 草头将军 蒋大公子

【理性偕仁爱同行  正义伴勇敢齐飞】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标题气势汹汹:《反共人士为何迷恋“习倒台”的假消息?——一场多巴胺的荒诞狂欢》。

乍一看,好像作者在拿着心理学显微镜,研究“反共群体的脑回路”;仔细一读才发现——哟,这不是【把掩不住的焦虑写成了论文吗】?


1. 以偏概全:一口咬定“反共人士=传谣瘾君子”

00文章作者的第一板斧就砍向反共人士:【“反共人士迷恋“习倒台”假消息】,而且还加上为何两个字来说明原因。并且认为反共人士像吸毒一样的迷恋,是一场多巴胺的荒诞狂欢。看来作者不把反共人士丑化为垃圾是不能消除他的心头之恨。

哈哈,这位仁兄究竟是何方神圣?既然他公开站在反共人士的对立面,对反共人士极尽鄙视嘲讽挖苦之能是,那么这位仁兄百分之百的不是反共人士。他是谁?一个非反共人士?吃瓜人士?打酱油人士?万维网早已经被中共定性为反共反动网站。所以上面提到的那些人是绝对不会挖空心思来万维网写文章的。所以这位仁兄很可能是亲共人士,舔共人士,甚至就是一个共匪大外宣匪徒。反正他肯定在后面其中的一个集合中。不过这位仁兄的逻辑可真像【幼儿园小朋友在写日记】:

a. “有些人爱吃辣条” → “全人类都是辣条瘾君子”。

b. “有人听过习倒台的传言” → “所有反共人士都靠谣言高潮”。

 请问,揭露新疆集中营的人权律师、研究中南海权力斗争的学者、流亡海外的调查记者,他们也在“吸谣言毒品”吗?

这种偷换概念的写法,作者真是在把逻辑当卫生纸——想擦哪里擦哪里。


2. 双标到极致:共匪谣言合法,反共传言有罪

作者一口一个“假消息”“奶头乐”,仿佛传言就是反共人士的专利。

拜托,中共才是世界第一造谣大户:

1,大饥荒是“自然灾害”;

2,六四是“暴乱”;

3,新冠是“进口冷链”;

4,新疆是“职业培训中心”;

5,连“习主席身体倍棒吃嘛嘛香”都是每天必念的护身咒。

请问,这些谣言你怎么不写篇《共匪迷恋谎言的多巴胺狂欢》呢?

哦对了,你大概觉得【中共的谎言叫“大叙事”,反共的谣言才叫“奶头乐”。】

这逻辑水平,连魔术贴都比你粘得牢。


3. 滥用心理学:多巴胺不背这个锅

文章拼命往“奶头乐”“多巴胺成瘾”上套,简直把政治传言写成了精神病学教材。

可惜啊,【传言不是毒品,而是信息不透明的必然产品。】

在一个把政治运作关进黑箱子的体制里,人民没有新闻自由、没有调查报道,怎么办?只能靠小道消息来拼图。


所以传言不是因为反共人士“渴望高潮”,而是因为【中共制造了信息真空。【

【真空里只能长蘑菇,黑箱里只能滋生谣言。】

说白了,传言就是对极权的“X光片”。

你不让人看病历,人家当然靠小道消息猜——怪谁呢?


4. 事实悖论:中共越怕传言,说明传言越有力

 作者口口声声说“习倒台的传言是奶嘴,没意义”。

那请问:

1,为什么微博上“习身体不好”秒删?

2,为什么微信里“政变”传闻一出,立刻全网封杀?

3,为什么中共要砸几百亿搞防火墙、网警、删帖部队?

这要真是奶嘴,何必这么怕?

怕奶嘴?这不等于承认你家老大心理素质还不如三岁小孩吗?


5. 焦虑外露:越嘲讽,越心虚

文章结尾还不忘甩一句:“这届反贼真不行。”

好家伙,这就是典型的【“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如果“这届反贼不行”,你至于写几千字长文拼命嘲讽?

如果“传言无害”,你至于一天到晚紧盯着反共人士的‘’谣言‘’吗?

这岂不是说明你也和反共人士一样迷恋“习倒台”的假消息吗?

不过你的迷恋和反共人士不同,反共人士是希望“习倒台”从假消息变成为真消息。

而你的迷恋是害怕“习倒台”从假消息变成真消息。

你越是说“这不重要”,越说明你心里在打鼓。

就像一个怕老婆的小男人,天天喊“我男子汉大丈夫才不怕老婆呢!”——喊得越响,越没人信。


6. 最后的回敬

既然作者这么害怕反共人士“迷恋习倒台的消息”,那我只能善意提醒:

【谣言可以杀人,当然也能杀政权。】

【谣言不就是遥遥领先的预言吗!】

否则共匪也不会对谣言闻风色变、如临大敌。

中共造了几十年的谎言,如今有些反共人士贴了几条“习倒台”的传闻,作者就三番五次气急败坏的写长文?

笑死人了:【共匪谣言合法化,反共传言罪恶化——这双标也太辣眼睛了。

一句话总结:

👉【 你嘲笑的不是谣言,你真正害怕的,是谣言背后的真相——人民不信任政权。】

所以,我奉劝你们这些非反共人士,亲中人士和舔共人士别都再装冷静学者了,其实你们心里比谁都清楚:

“习倒台”的传言,就算有一百次是假的,但只要有一次是真的,那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你们这些文宣写手,唯一的任务就是——在谣言传来之前,先给自己壮壮胆。


________________

。 附作者原文:


【反共人士为何迷恋“习倒台”的假消息?——一场多巴胺的荒诞狂欢】

 在这个信息如洪水、注意力如薄纸的时代,反共圈子里某些人,宛如嗑了多巴胺的瘾君子,沉迷于“习倒台”这类假消息的奶头乐,乐此不疲,哪怕谎言被现实无情打脸,那些散布谣言的所谓“意见领袖”依然坐拥信众,宛如邪教教主。更离谱的是,这些谣言完全背离常识和逻辑,信众却因盲从权威、人云亦云而深陷其中,为反而反的拙劣表演,不仅无助于反共大业,反而让共匪在暗处窃笑:“这届反贼,真不行!”让我们以冷眼旁观的姿态,揭开这场荒诞剧的幕布,从奶头乐、吸毒成瘾、多巴胺、逻辑崩坏与盲从权威的角度,一探究竟。


奶头乐:廉价快感的流水线


所谓“奶头乐”,就是现代社会为大众量身定制的精神鸦片,低成本,高刺激。反共圈子里,“习倒台”的假消息正是这样一剂奶头乐,精准戳中某些人的情绪G点。为什么?因为它简单、粗暴、直击痛点。试想,一个对体制不满的人,听到“最高领导人明天就完蛋”的爆料,那种瞬间的兴奋感,堪比中了彩票头奖。无需动脑,无需验证,只需沉浸在“正义即将胜利”的幻觉中,就能收获短暂的情绪高潮。


这些假消息的制造者深谙此道。他们无需证据,只需抛出个耸人听闻的标题——“独家!习某人已被软禁!”——就足以让信众心跳加速、口水直流。就像垃圾食品,味道浓烈,吃下去爽快无比,却毫无营养。这种奶头乐的传播,靠的不是真相,而是情绪的即时满足。反共人士沉迷其中,恰如小孩吮着奶嘴,忘了世界还有更复杂的真相需要面对。


 吸毒成瘾:谣言的恶性循环


如果说“习倒台”的假消息是奶头乐,那反共圈子对这类谣言的依赖,则活脱脱是吸毒成瘾的翻版。心理学上,成瘾的核心在于大脑对多巴胺的渴求。每当一条“习某人完蛋”的消息刷屏,信众的神经系统就像被电击,释放出大量多巴胺,带来短暂的愉悦感。然而,这种快感转瞬即逝,留下的只有空虚。于是,他们需要更刺激的“爆料”来填补空洞,就像瘾君子不断加大剂量,只为追逐最初的那一抹高潮。


问题是,谎言总有破产的一天。当“习某人下台”的预言一次次落空,现实像个冷酷的债主,啪啪打脸,信众却并未因此清醒。相反,他们选择加倍下注,寻找更离奇的谣言来麻痹自己——“不是下台,是被暗杀!”“不是暗杀,是外星人干的!”这种行为,与瘾君子在毒瘾发作时四处找药如出一辙。那些意见领袖们,深谙此道,持续生产耸人听闻的内容,喂养信众的瘾头,自己则稳坐流量变现的宝座,笑看人间荒诞。


多巴胺的陷阱:信众为何甘当韭菜?


多巴胺,这位大脑的“快乐使者”,在反共圈子的谣言狂欢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每当“习倒台”的消息刷屏,信众的脑子里就像放了一场烟花,多巴胺爆棚,带来一种“革命即将成功”的虚幻满足感。然而,这种快感是有代价的——它让人丧失理性判断的能力。长期浸泡在多巴胺的洪流中,信众逐渐丧失对真相的兴趣,只关心下一个“爆料”能否带来更大的刺激。


更可悲的是,那些意见领袖们深知如何操弄这种多巴胺陷阱。他们用夸张的措辞、神秘的语气,包装出一副“内部消息”的架势,让信众觉得自己掌握了“真相”,高人一等。殊不知,这不过是精心设计的心理圈套。信众们在多巴胺的驱动下,心甘情愿地当起了韭菜,为意见领袖的流量和钱包添砖加瓦。而当谎言一次次破产,他们非但不反思,反而怪罪“体制太狡猾”,继续追逐下一剂谣言毒药。


逻辑崩坏:谣言的常识黑洞


最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这些“习倒台”的谣言往往完全背离常识和逻辑,简直是智商的公开处刑。稍微动动脑子,就能看出这些爆料漏洞百出:没有可信信源,没有具体细节,全凭一张嘴胡编乱造。什么“军方倒戈”“高层内讧”,听起来热血沸腾,细想却连最基本的政治常识都经不起推敲。


然而,反共圈子里的一部分人,偏偏对这种逻辑黑洞趋之若鹜。他们不是不知道谣言的荒诞,而是选择性失明,只因这些谣言迎合了他们的情绪需求。为反而反的心态,让他们宁愿相信一个三流编剧都写不出的狗血剧情,也不愿面对复杂的现实。这种盲目的反共方式,不仅毫无成效,反而成了共匪的笑料——“瞧瞧,这届反贼,连编个故事都这么low,连我们都不如!”


盲从权威:人云亦云的悲哀


更可叹的是,这些信众大多信奉权威,人云亦云,毫无独立思考的能力。只要某个意见领袖顶着“反共斗士”的光环,振臂一呼,哪怕抛出再离谱的谣言,也能引来一片附和。他们不去质疑消息的真假,只因“权威”说了,就信了;别人转发了,就跟风了。这种盲从心理,让他们成为谣言传播的帮凶,也让意见领袖们有恃无恐,越编越离谱。信众们自以为在“追求真相”,实则不过是人云亦云的乌合之众,甘当谣言流水线上的螺丝钉。


跳出多巴胺与谣言的牢笼


反共人士迷恋“习倒台”假消息的现象,归根结底,是人性对奶头乐的贪婪、对多巴胺的成瘾、对逻辑的抛弃,以及对权威的盲从。为反而反的心态,配合人云亦云的跟风,让他们深陷谣言的泥潭,不仅无助于反共大业,反而让共匪在暗处笑得合不拢嘴:“就这水平,还想反我们?”


要摆脱这场荒诞的循环,唯有学会延迟满足,拒绝廉价的奶头乐,用理性审视每一个“爆料”,摆脱对权威的盲目崇拜。反共不是喊口号、嗑谣言,而是需要冷静的头脑、扎实的证据和长远的策略。醒醒吧,诸位,奶嘴虽甜,真相更贵。为反而反的谣言游戏,只会让你们成为共匪眼中的笑柄。

浏览(316)
thumb_up(10)
评论(1)
  • 当前共有1条评论
  • llyismyson

    拥习派做贼心虚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