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下3: 1-27>
【王下3: 1-27】【犹大王约沙法十八年,亚哈的儿子约兰在撒马利亚登基作了以色列王十二年……。】在列王纪下第三章中记载了,北国约兰登基作王;因摩押王背叛以色列王,约兰王就邀请南国约沙法并以东出征去攻打摩押,在途中却遭遇无水;先知以利沙因神的灵降在身上,就为他们解决了缺水问题,并预言他们大获全胜。本章首先说到:【犹大王约沙法十八年,亚哈的儿子约兰在撒马利亚登基作了以色列王十二年。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但不至像他父母所行的,因为除掉他父所造巴力的柱像。然而,他贴近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总不离开。】“犹大王约沙法十八年,亚哈的儿子约兰在撒玛利亚登基”。亚哈的儿子约兰于“犹大王约沙法十八年”登基。“亚哈的儿子约兰”,是亚哈谢的兄弟,因亚哈谢死时没有儿子,故传位给兄弟约兰(1:17)。“作了以色列王十二年,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就是不专心跟从神,没有遵守神的律法。“但不至像他父母所行的,因为除掉他父所造巴力的柱像”。“他父母”是亚哈和耶洗别,亚哈是北国以色列历任君王中最邪恶的王之一(王上16:30-33),母亲耶洗别在约兰整个任内仍旧活着(9:30);“然而,他贴近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总不离开”。就是用金牛犊来代替神。“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就是唆使百姓敬拜金牛犊(王上12:30)。约兰“除掉他父所造巴力的柱像”,却无法离开敬拜金牛犊,还以为敬拜金牛犊,就是回转到祖先的神面前。
【摩押王米沙牧养许多羊,每年将十万羊羔的毛和十万公绵羊的毛给以色列王进贡。亚哈死后,摩押王背叛以色列王。那时约兰王出撒马利亚,数点以色列众人。前行的时候,差人去见犹大王约沙法,说:‘摩押王背叛我,你肯同我去攻打摩押吗?’他说:‘我肯上去,你我不分彼此,我的民与你的民一样,我的马与你的马一样。’约兰说:‘我们从哪条路上去呢?’回答说:‘从以东旷野的路上去。‘】“摩押王米沙牧养许多羊,每年将十万羊羔的毛和十万公绵羊的毛给以色列王进贡”。摩押地位于约但河谷和死海的东边,山川滋润,水草丰美,所以可“牧养许多羊”。亚哈死后,摩押王背叛以色列王”,就是背叛亚哈的儿子约兰,不再给他进贡。“那时约兰王出撒玛利亚,数点以色列众人”。“那时”指约兰王登基后不久。“出撒玛利亚”,是指启行出征;“数点”就是召集并点阅军队。“前行的时候,差人去见犹大王约沙法,说:‘摩押王背叛我,你肯同我去攻打摩押吗?’”“犹大王约沙法”,因他的儿子约兰娶亚哈的女儿为妻(8:17-18),因此他们是姻亲关系。“他说:‘我肯上去,你我不分彼此,我的民与你的民一样,我的马与你的马一样’”。约沙法用当年回答亚哈的话同样答应了约兰的请求(王上22:4)。“约兰说:‘我们从哪条路上去呢?’”约兰问犹大王约沙法“从哪条路上去”,通常最近的路是渡过约但河直接攻击摩押地的北方,但它的危险是可能引起亚兰人的注意而招来干预。“回答说:‘从以东旷野的路上去’”。“以东旷野的路”指绕过死海南端,取道以东旷野的路攻击摩押地的南方。
【于是,以色列王和犹大王,并以东王,都一同去绕行七日的路程;军队和所带的牲畜没有水喝。以色列王说:‘哀哉!耶和华招聚我们这三王,乃要交在摩押人的手里。’约沙法说:‘这里不是有耶和华的先知吗?我们可以托他求问耶和华。’以色列王的一个臣子回答说:‘这里有沙法的儿子以利沙,就是从前服事以利亚的(原文是倒水在以利亚手上的)。’约沙法说:‘他必有耶和华的话。’于是以色列王和约沙法,并以东王都下去见他。】“于是,以色列王和犹大王,并以东王,都一同去绕行七日的路程”。那时“以东王”是约沙法的附庸,因此也被征召出兵。“绕行七日的路程”,就是从耶路撒冷向南到希伯仑,然后向东绕过死海南端,沿着撒烈溪向东走,就可到达当时摩押的京城吉珥哈列设。“军队和所带的牲畜没有水喝”,“军队”指士兵;“牲畜”指战马、负载军需品的骡驴,以及供宰杀做军粮的牛羊。“没有水喝”因撒烈溪是旱溪,旱季时常断流,所以联军很容易陷入缺水的困境。“以色列王说:‘哀哉!耶和华招聚我们这三王,乃要交在摩押人的手里”。这是埋怨神、又怪罪犹大王约沙法的建议。“约沙法说:’这里不是有耶和华的先知吗?我们可以托他求问耶和华‘”。“这里”指联军扎营之处;“耶和华的先知”是指以利沙。“求问耶和华”就是求问水源,解决干渴的困境。“以色列王的一个臣子回答说:’这里有沙法的儿子以利沙,就是从前服侍以利亚的‘”。“以利沙”这时应当是随军出行,否则不可能派人回撒玛利亚求问这事。“服侍以利亚”,是指是以利亚的门徒。“约沙法说:’他必有耶和华的话‘”。约沙法断定以利亚的继承人必然是真神的先知,当然也就有神的话。“于是,以色列王和约沙法,并以东王,都下去见他”。他们没有命先知来见他们,而是“下去见他”,表示他们的态度比较谦卑。
【以利沙对以色列王说:‘我与你何干?去问你父亲的先知和你母亲的先知吧!’以色列王对他说:‘不要这样说,耶和华招聚我们这三王,乃要交在摩押人的手里。’以利沙说:‘我指着所事奉永生的万军耶和华起誓,我若不看犹大王约沙法的情面,必不理你,不顾你。现在你们给我找一个弹琴的来。’弹琴的时候,耶和华的灵(原文是手)就降在以利沙身上。】“以利沙对以色列王说:‘我与你何干?去问你父亲的先知和你母亲的先知吧!’”“我与你何干”,就是申明他与拜偶像的以色列王没有任何干涉。“你父亲的先知”,是指巴力的先知,“你母亲的先知”指亚舍拉的先知(王上18:19)。“以色列王对他说:‘不要这样说,耶和华招聚我们这三王,乃要交在摩押人的手里”。“不要这样说”是指我已经除掉巴力的柱像;“耶和华招聚我们这三王”,约兰企图将自己的窘境推诿给神。“以利沙说:’我指着所事奉永生的万军耶和华起誓,我若不看犹大王约沙法的情面,必不理你,不顾你”,约沙法曾经与“恨恶耶和华”(代下19:2)的亚哈连手攻击亚兰人(王上22:4),结果被神责备,这次约沙法与约兰连手攻打摩押,神不但没有责备,还差遣以利沙跟随保护。“现在你们给我找一个弹琴的来”,“弹琴”仅止于此次特殊情况,可能是为了安抚三王的焦虑,而非表示以利沙需要弹琴的帮助才能得到神的启示。“弹琴的时候,耶和华的灵就降在以利沙身上”。“耶和华的灵降在以利沙身上”,使他得到神的启示,知道解决无水喝的方法。
【他便说:‘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要在这谷中满处挖沟;因为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虽不见风,不见雨,这谷必满了水,使你们和牲畜有水喝。‘在耶和华眼中这还算为小事,祂也必将摩押人交在你们手中。你们必攻破一切坚城美邑,砍伐各种佳树,塞住一切水泉,用石头糟踏一切美田。’次日早晨,约在献祭的时候,有水从以东而来,遍地就满了水。】“他便说:‘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要在这谷中满处挖沟”,“谷中”指溪谷。“满处挖沟”,就是到处挖比谷底还要下陷的坑沟,用来蓄水,不使水流失。“因为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虽不见风,不见雨,这谷必满了水,使你们和牲畜有水喝。在耶和华眼中这还算为小事”。以色列联军当时所在的这个山谷,东边是摩押高地,西边是犹大高地,所以地中海吹进来的风,就都被高山挡住了,因此很少会下雨的。想让这山谷满了水,实在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在神没有难成的事。“祂也必将摩押人交在你们手中”,就是神必使联军得胜。“你们必攻破一切坚城美邑”,“坚城”指建有堡垒的城市;“美邑”指最佳、最美的城市。“砍伐各种佳树,塞住一切水泉,用石头糟踏一切美田”,就是使敌军无法获得足够的给养。“次日早晨,约在献祭的时候,有水从以东而来,遍地就满了水‘”。“献祭的时候”约在上午九点钟;“水从以东而来”,以东地是群山环绕的高原地区,山上一下大雨,溪谷便流满雨水。【摩押众人听见这三王上来要与他们争战,凡能顶盔贯甲的,无论老少,尽都聚集站在边界上。次日早晨,日光照在水上,摩押人起来,看见对面水红如血,就说:‘这是血啊!必是三王互相击杀,具都灭亡。摩押人哪,我们现在去抢夺财物吧!‘】“摩押众人听见这三王上来要与他们争战,凡能顶盔贯甲的,无论老少,尽都聚集站在边界上”。“能顶盔贯甲的”就是能作战的人;“站在边界上”就是集结在边界上备战。“次日早晨,日光照在水上。摩押人起来,看见对面水红如血,就说”,“次日早晨”就是水满溪谷的时候。“对面水红如血”,由于联军所在的溪谷是红色砂岩,再加上早晨的阳光折射在水面上,以致从远处观看,显得一片红色犹如血。“这是血啊!必是三王互相击杀,具都灭亡”。摩押人并不知道一夜之间来了水,所以才以为是三王互相击杀的血。“摩押人哪,我们现在去抢夺财物吧!”摩押人根据他们的推断,就认为应当趁机去抢劫。
【摩押人到了以色列营,以色列人就起来攻打他们,以致他们在以色列人面前逃跑。以色列人往前追杀摩押人,直杀入摩押的境内,拆毁摩押的城邑,各人抛石填满一切美田,塞住一切水泉,砍伐各种佳树,只剩下吉珥哈列设的石墙;甩石的兵在四围攻打那城。摩押王见阵势甚大,难以对敌,就率领七百拿刀的兵,要冲过阵去到以东王那里,却是不能;便将那应当接续他作王的长子,在城上献为燔祭。以色列人遭遇耶和华的大怒(或译:招人痛恨),于是三王离开摩押王,各回本国去了。】“摩押人到了以色列营,以色列人就起来攻打他们,以致他们在以色列人面前逃跑”。摩押人以为联军互相击杀,一心只想抢掠财物,于是被维持良好战斗阵型的联军打败,只好掉头逃跑。“以色列人往前追杀摩押人,直杀入摩押的境内”。联军一路追杀,直到摩押的境内。“拆毁摩押的城邑。各人抛石填满一切美田,塞住一切水泉,砍伐各种佳树”,这正如先知以利沙的预言,联军所到之处,拆毁摩押人的防御工事,破坏摩押人的一切良好资源。“只剩下吉珥哈列设的石墙”,“吉珥哈列设”是当时摩押王的京城。“甩石的兵在四围攻打那城”,就是从四面八方将大块石头甩进城墙之内,攻打城内的人们。“摩押王见阵势甚大,难以对敌”,就是见联军的兵力太强,无法抵挡。“就率领七百拿刀的兵,要冲过阵去到以东王那里,却是不能”。“七百拿刀的兵”指城内仅存能征善战的勇士;“到以东王那里”,因以东的战力较弱,打算从那里突围,但还是不能成功。“便将那应当接续他作王的长子,在城上献为燔祭”。摩押人绝望地献长子为祭,想取悦自己的偶像基抹。“以色列人遭遇耶和华的大怒,于是三王离开摩押王,各回本国去了”。“以色列人遭遇耶和华的大怒”,原文是“以色列人遭遇大怒”,意思是“以色列人非常恐惧”,表明主动撤军是北国以色列引起的,因为拜偶像的以色列王看到摩押王献长子为祭,就害怕遭到基抹的报复。但神已经应许“必将摩押人交在你们手中”,不但赐下了拯救,也赐下了得胜的应许。而以色列王约兰半途而废、无功而返,结果被打败的摩押没有重新归顺以色列,这都是因为他们对神没有足够的信心。但愿我们今天不但凡事要求问神,也要坚定的信靠神!阿们!
www.biblestudy-xbss.com 圣经分卷分章注解 霞步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