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清谁的“流毒影响”?
肃清谁的“流毒影响”?
沙皇
中共中央军委旗下《解放军报》2025年7月21日刊发的关于“全面肃清流毒影响”的规定,引发广泛关注。文章措辞严厉却语焉不详,未明确“流毒”具体指向何人何事。这种模糊的表述,恰恰为解读提供了空间,也释放出强烈的政治信号。笔者认为,此举直指“团派”及其长期以来在政治与军事领域内积累的负面影响,旨在从根本上拒绝谎言与暴力的治理模式。
团派以其擅长舆论操控和“笔杆子”著称,长期通过话语权构建政治优势。然而,这种优势往往建立在谎言之上。回顾历史,团派曾以精准的舆论攻势,摧毁潜在对手的人格与名誉。例如,当年哈佛博士陈琳的遭遇便是典型案例,通过精心编织的谣言和污蔑,陈琳的政治前途被无情葬送。这种“谎言治国”的手段,不仅损害个体,更侵蚀了政治生态的纯净性。中央军委此次“肃清流毒”,显然是对此类操弄舆论、破坏公平的行径的彻底否定。
除了谎言,团派在治理中还常诉诸暴力手段。多年前,胡锦涛头戴钢盔、亲临镇暴现场的画面,曾被解读为团派“以暴制乱”的象征。这种高压手段虽能在短期内维持稳定,却难以赢得民心,更与现代治理理念背道而驰。反观近日习近平率中共中央代表团赴西藏,与当地人民共庆节日,其乐融融的场景,展现了截然不同的治理风格,以民心为本,而非以暴力为基。这种对比,凸显了中央军委“肃清流毒”的深层指向:不仅要清除团派的政治遗产,更要摒弃其粗暴的治理逻辑。
“全面肃清流毒影响”规定的出台,绝非空穴来风。它不仅是中央军委对军队内部政治生态的整肃,更是对国家治理方向的重新校准。团派的“流毒”不仅是具体的人或事,而是其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以谎言构筑权力,以暴力维护权威。这种模式在现代中国已无立足之地。习近平此次西藏之行,用行动表明了中央对“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坚持,也为军队的治理定下了基调:忠诚、干净、担当。
“肃清流毒影响”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不仅针对军队,更关乎国家治理的未来。拒绝谎言与暴力,意味着中国在追求更透明、更公正的治理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团派或许曾风光一时,但如今,它注定被历史抛弃。中央军委的这一规定,既是警示,也是号角,提醒我们:唯有以真理和民心为基石,国家与军队才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