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衣江

注册日期:2014-11-10
访问总量:1108909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微侃医林205:心动过缓心动过速


发表时间:+-

病人1, 90多岁大爷。过去史:高血压和房颤,没有其他病,身体健康。因为房颤, 在心血管医生那里随访。心血管医生告诉他女儿,要经常查心率和血压。几个女儿真的这么做。 有一天,发现病人的心率在31到40之间。病人没有症状,血压正常。打电话问心血管医生,医生告诉他们马上到急诊室。到了急诊室很快入院,收到ICU。

早晨我去看病人。 屏幕上心率就在34左右上下波动,血压160/90左右。病人正在吃饭,看起来很正常。

心动过缓是不是需要安装起搏器,取决于病人是否有症状,或者血压是否正常。可以说这个病人没有安起搏器的指征。不过,心率那么低,不安起搏器,医生、病人和家属都会提心吊胆。心血管医生已经决定要安起搏器。我也认为应该安。病人周末来医院,在ICU等了两天,星期一才安了起搏器。

病人家属问为什么等那么久。我说:因为没有症状,因为血压正常,不是急症。

安了起搏器,等了一天,准备让病人出院。她女儿不干了,说要让理疗师检查以后,没有问题才出院。我想,你这老头子来以前没问题,现在也不可能问题。 本来想拒绝她的要求。想了一下,算了吧,就让理疗师来检查吧。理疗师来得很快,很快给我来短信,说病人没问题。我告诉护士,让病人出院

护士又来短信,说家属还是不肯让病人出院。 说病人在医院拉不出尿。 心血管Nurse practitioner (NP)告诉他们,病人有急性肾功不全。这一家人麻烦还真不少。

过了半小时,到ICU去给他们解释。
1 病人的肌酐是1.4。 以前是0.99。 从理论上说,病人有急性肾功不全。 可是他这个年龄,肌酐1.4完全在正常范围。一个女儿说,心血管护士告诉他们,心动过缓,会引起肾功不良。我说,心动过缓,只有引起血压下降,才引起肾不良。
2 病人如果以前可以拉尿,出院以后也可以拉尿。他拉不出尿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医院,房间太小,人太多,又只能在床上拉尿, 或者用尿壶拉尿。回到家,这些问题都没有了,他就可以自己拉尿了。一个女儿又问: 他拉不出尿,是不是肾脏有问题?我说,他肾脏没有问题。 他拉不出尿和肾脏没有关系,和脑袋有关系。

说完了我就走了。我想如果他们坚持不走,我只能让医院去处理,我也不想麻烦。医院要留他就留。

过了两个小时,我问了护士,病人走了没有?
护士说走了,谢谢。

美国,加拿大还有其他西方国家,叫做entitled society。有的病人,或者家属,认为他们有资格要求这,要求那。 大部分时候,医生医院都会让步。 因为医生和医院从这种让步,没有什么经济损失,可能还有经济利益。 而且尽量不要得罪病人。医院医生态度好,但是不等于医疗质量好。

病人 2,男性,将近30岁,没有过去史。一天刮腿上的毛,把皮肤切伤。过了两天,局部发红发肿。 去看门诊,开了两个抗菌素,磺胺药Bactrim和头孢菌素 Keflex。吃了两天药,没有好转,来到医院。急诊室注射万古霉素和cefepime,这是第四代头孢菌素, 很强的抗菌素。又过了一天,还是没有好转,又来到医院。这一次被收进医院。 开始注射抗菌素万古霉素和Zosyn,这是一个强效青霉素。

第二天我接手,看完入院志。 我认为这个病人的蜂窝组织炎没有改善,不是因为抗菌素效果不好,而是时间不够。病人用一般的口服抗菌素就行。不过,入院的时候已经找了传染科会诊,就让传染科定吧。

下午,护士告诉我,病人的心率在40左右。

我想,这倒是个真正的问题。看了一下遥测心电图(Telemetry),病人心率大部分时候在50多,有时候跌到40多。血压完全正常。

再到病房去问病人,问他有什么症状,如头重脚轻,胸痛,出汗。什么都没有。问他是不是爱锻炼,他说他可以说是个运动员。我告诉他,他的心率有时候比较慢,大部分时候都比一般人慢,可能是因为他经常锻炼的原因。

又过了一天,病人的蜂窝组织炎改善了很多。这一次传染医生倒是爽快, 把静脉注射的抗菌素改为口服克林霉素。

我决定让病人出院,可是心动过缓应该怎么处理?最简单省事的办法,就是找心血管会诊。不过心血管一来,就是不安起搏器,也会做一大堆检查:超声心动图、压力试验、心脏MRI。 临走还要安一个心电监视器,监视心电图一个月。我认为这些毫无必要。 可是我也不想完全不管。我告诉病人买一个苹果表,苹果表可以随时监测心率,还可以记住心电图。虽然不是正式的心电图监视器,但也够了。

病人3:将近90岁的大娘。 过去史:心衰射血分数25%,房颤,高血压和糖尿病。曾经电极复律几次,很快又转回房颤。

在一个心血管医生那里随访。心血管医生把她送到这个医院。说病人房颤,心率快,需要射频消融,安起搏器。此外,病人下肢水肿,需要静脉注射利尿剂。还需要治疗下肢蜂窝组织炎。好像一大堆问题。

病人转来以后,我去收病人。病人说不出有什么症状加重。呼吸困难一直有,但是没有加重。说她下肢水肿,治了很久都没有好转。 下肢感染,用了几次抗菌素,都没用。

查体:肺上有一点啰音,不是很多。下肢水肿2++,不算严重。另外下肢红肿热痛,是有蜂窝组织炎,但至少有一年的历史。看了看急诊室的监视器,典型的房颤,心率100-120之间。胸片有点轻度肺水肿。脑钠肽5000多,和她以往的水平差不多。

病人的女儿在病房。我告诉她:心率最高是120,稍微高一点。根据最近几年的研究,心率低于110和低于80,结局没有区别。治疗应该是用药物控制心率,没有必要射频消融,安起搏器。

群友1:病人心动过速,如果按心血管医生建议安起搏器有用不?
清医:送他来的心血管医生,是想切断心房心室(房室结)之间的联系,心房继续房颤,但是不影响心室。心室用起搏器刺激搏动收缩。只有心率很快,而药物无法控制时才需要这个手术或者操作。这个病人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

她女儿问:“你是住院医师,不是心血管医生,对不对。”
“对。”
“我们要看心血管医生。” 她女儿说。
“好。我会找心血管医生会诊。”
病人家属这么要求,我也不能按照我的判断来治疗。就让心血管医生折腾吧。

心血管医生会诊:首先上速尿静脉滴注,每小时5毫克。另外,作超声心动图。过了一天,又作经食道心脏电击复律。把房颤转回窦性节律。第三天,肌酐从1.9上升到2.3. 心血管医生赶快把速尿停了。这是心血管医生典型的作法,一来就上大剂量利尿剂,往往引起肌酐升高。肌酐一高,赶快把利尿剂完全停止。 总是走极端,不是极左就是极右。

这种病人,上利尿剂,至少一开始剂量不要太大,逐渐调整剂量。剂量太大,把血管里的液体排出去了,血管外组织中的液体(水肿)来不及回流进血管,导致低血压,肾脏功能下降。欲速则不达。另外,病人就是肌酐升高,不等于就是肾脏功能下降。利尿多了,血液浓缩,肌酐也会升高。就是真的肾脏功能下降。只要不是太严重,也应该继续上利尿剂,只是剂量小一点而已。

心血管医生写道:计划射频消融,安起搏器。但是病人下肢蜂窝组织炎,要等蜂窝组织炎治好后才能作。

群友2:医疗费用就这样上去了
清医:成千上万的美金,就这么浪费了。也没有浪费,医院医生的钱包鼓了。

病人住院第三天早晨,我想:心血管医生折腾完了。这个病人也该出院了。给心血管医生打电话说:
1 病人主要问题是心衰。 射血分数25%,再怎么治也治不好。下肢水肿再怎么利尿也消不了。最多就是减轻一点。
2 房颤电击复律只管几天,又会转回房颤。再电击也没多大用。
3 病人下肢蜂窝组织炎永远不会治愈。要等到治愈才安起搏器,永远等不到。
4 射频消融,安起搏器,对心衰没有帮助。病人没有安起搏器的指征。

群友2:消融不能持久正常?
清医: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是烧肺静脉周围,比药物好。但不是每个病人都有效。这个病人不一定有效。

射频消融如果有效,恢复窦性节律,对这个病人的心衰有一点治疗作用。因为心房可以贡献15%左右的心输出量。把房颤变为窦性节律,可以增加一点心输出量。就是增加15%的心输出量,也只是稍微改善一点。

心血管医生计划的不是这种射频消融。而是把房室结切断,隔断心房心室的联系。然后安一个起搏器。让心室根据起搏器自行起搏。这种治疗,不会增加心输出量,对心衰没用。
病人没有安起搏器的指征。前面已经说了。

我说:病人没有必要呆在医院,不管在医院还是门诊,治疗都一样。这个心血管医生同意。

到病房,准备告诉病人和家属,让病人出院。一进门,就看见病人在哭。护士正在扎针抽血,扎了几次不成功。正准备换一个地方扎。我告诉护士:别扎了,取消那些实验室检查。

这里几乎每个病人,都是每天查血象(CBC),电解质肝功肾功。影响病人睡眠,说不定就引起日落综合征。让病人痛苦,引起贫血。我经常取消这些实验室检查,第二天不知道谁又加上了。这个病人一直是心血管医生在治疗,自然是天天抽血。

病人儿子在病房。告诉他我准备让病人出院。出院后在她的心血管医生那里随访。

查完房。下医嘱让病人出院。写了一个详细的出院志。目的是让病人家属,知道现实是什么,不要抱不切实际的希望。这不是他们的错。是医生一会儿作这个治疗那个治疗,这个检查那个检查。每次抱着希望来,带着失望走。同时也让读我的出院志的医生,包括家庭医生和心血管医生,看看我的分析。也许有谁能够改变他们那些无效的治疗。 这个希望也是不现实的。没有谁会读我的出院志。

群友1:当病人也难。
清医:确实难。遍地庸医。

下午,心血管nurse practitioner(NP)又开了检查。说要等检查结果出来后才让病人出院。病人一个女儿又不高兴了。说我耽误了病人的化验。我告诉心血管nurse practitioner,读一读我的出院志。目的是让她不要阻扰病人出院。又告诉护士,让她告诉病人家属:病人的化验结果会上升下降,但是治疗都一样。

病人出院,我开了速尿60毫克每天两次。温和的剂量。病人终于出院。病人来自另一个地方。折腾了几天,终点又回到起点。


浏览(186)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