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听床师”?
谁是“听床师”?
沙南
每年春夏之交,北戴河会议前后,中南海的权力格局都会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一些所谓“中南海秘闻”也会在海外网络上突然泛滥,诸如“中南海政变”“习近平被软禁”“习近平病危”“老干部集体逼宫”“北戴河会议决定习下某上”等等,内容惊悚而真假难辨。制造并散布这些传闻的人,被舆论戏称为“听床师”。
那么,听床师究竟是谁?
有分析认为,这些谣言出自海外民运人士。然而,笔者经过梳理,发现情况并非如此简单。海外炮制并散布这类消息的潜在势力大致有四类:
1. 海外民运人士 —— 他们虽以反共为立场,但即便习近平下台,也难以真正左右中国政治格局,收益有限。
2. 落马高官的海外亲属或旧部 —— 中共内部历来有“善待”落马官员家属的潜规则,一旦他们在海外搅局,相关“善待”将被取消,因此动机不足。
3. 红二代、红三代群体 —— 虽然不满习近平者存在,但“皇亲国戚”身份使他们仍处体制庇护之下,不必依靠低劣的谣言手段谋求权力变化。
4. 团派喉舌 —— 这一群体最值得警惕。自习近平与李克强政治地位“易位”以来,团派始终心怀不满。习近平若下台,团派人马重返权力核心的可能性最大。
从“谁最有可能得利”的角度看,听床师的身份几乎呼之欲出。民运人士、红二代、落马官员家属都缺乏动机或能力,唯有团派喉舌最合逻辑。
事实上,团派喉舌早有通过造谣攻击对手的“前科”。2002年的“哈佛博士事件”便是典型一例:中国青年报凭空制造伪证,恶意质疑哈佛博士陈琳的背景,导致其遭遇毁灭性打击,至今已被视为政治迫害经典案例。这种“人格谋杀”的手法,与今日海外“听床师”的造谣模式如出一辙。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所谓“听床师”,其真正身份并非外界臆测的海外民运人士,而是团派喉舌及其在海外培养、收买的自媒体渠道。
北戴河会议尚未开幕,听床师的喧嚣已然先行。这背后,不仅仅是谣言政治的延续,更是团派图谋卷土重来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