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美国保守主义的一次历史回归
美国保守主义的一次历史回归
自打汉密尔顿死后,杰弗逊的自由主义涵盖了美国治国理念。以至于二百多年过后,当年还没站稳脚跟的保守主义早已面目皆非了。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一个分壤:政府与社会的大小之分,成了区别共和党与民主党的一个品牌标志。
而实际上,共和党,或者说保守主义,果真主张大社会,小政府吗?或至少保守主义的鼻祖汉米尔顿是这样诠释的吗?
汉密尔顿主张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行政机关,实行中央集权,赋予总统广泛的权力,由联邦政府统一财政大权。作为美国第一任财长,他知道财权在捍卫美国国家主权,以及国家利益方面的巨大作用。
回到汉密尔顿!曾是我多年的主张。只是这些年不再吆喝罢了。因为在这个问题上,保守主义本身都背离了汉密尔顿。而自由主义也混淆了自由与保守的边界。
当然这谁也怪不得。要怪,就怪汉密尔顿死在杰弗逊前面。使美国保守主义的理论根基远不如自由主义坚如磐石。进而被岁月洗刷的面目皆非。
突然间,川普横空出世!
不否认,我对川普很多政策,决策不仅不赞同,甚至反对。但对川普在保守主义回归,或正本清源这方面,还是颇为赞许的。当然不是全部,而仅对经济体系,或产权模式而言。
汉密尔顿的一个基本主张就是:美国政府掌握财权,而不是资本集团下的任何机构。说白了就是财政方面的中央集权。
在这个问题上,除了川普外,还没有一位总统大胆直接地提出,由美国总统本人担任美联储主席。
除此之外,我们看看川普还做了什么?
提议国防部收购开采关键矿产的MP Materials公司15%的股份。
允许新日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条件是新日铁要向华盛顿支付黄金份额,既一票否决权。
保留将美国贸易伙伴承诺的约1.5万亿美元投资直接导向美国的权利。
最具说服力的是美国政府入股英特尔。本周五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宣布,联邦政府已成功收购英特尔10%的股份。美国政府已成为英特尔这种私营企业的最大股东。用川普的话讲:这是一个伟大的交易!
媒体评论:这一案例还可能成为川普政府其他投资项目的范本。它开启美国政府对大公司影响力的新纪元。这是川普政府在强化对美国企业控制方面迈出的最新一步。
不得不说,川普对私营企业的控制,改变企业性质,包括对自由市场经济的导向,制约,甚至政府权力渗透,超过美国历任总统。
对英特尔股权收购,是美国政府深度介入产业竞争的标志性事件。标志国家资本主义模式在美国核心科技领域的正式登场。对社会主义治理理念也是一次大胆融入。
众所周知,政府权力与资本联姻,属国家资本主义。而政府参与私有企业的决策,这应该更接近社会主义。
也许正因为如此,第一个站出来高呼坚决支持的,居然是政坛左翼大佬桑德斯:我很高兴川普政府同意了我三年前提出的修正案。纳税人不应该向像英特尔这样利润丰厚的大公司提供数十亿美元企业福利,却一无所获。
正如英特尔陈立武在白宫会面后所言:这不是简单的资本合作,而是美国科技主权的重新定义。
通过国家持股,将政府意志嵌入企业战略,通过黄金股制度获得关键企业控制权,确保战略资源自主可控,恰恰是当年汉密尔顿的初衷!
美国政府深度介入产业竞争的标志性事件,标志着国家资本主义模式在美国核心科技领域的率先正式登场。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模式,可使类似英特尔等高科技大型企业,在获得政府参与、资助下,凭借政策优势进而垄断市场。以应付当今自由主义经济大潮中美国的战略被动局面。
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强化中央对各联邦的政治控制,是川普在经济领域之外的下一次尝试。从目前联邦政府对特区的管控,以及下一步可能对洛杉矶、芝加哥、纽约等地的联邦接管(中央集权),我看到——保守主义正本清源,汉密尔顿正在复活!
结尾的话:
【纽约时报】七月中旬刊登一篇文章:中国冲击2.0.比上一次严重得多
作者:戴维·奥托 美国经济学家,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
戈登·汉森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城市政策学教授
文章结尾提到:我们正面临着重大的利益攸关时刻。我们盯着后视镜,却看不清前方的路。我们当前道路上的一些里程性标志,包括美国技术、经济、地缘政治和军事领导地位正在衰落。
我们必须培育具有巨大创新潜力、由公、私部门共同投资的产业。这些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都大有可为,中国早在十年前就意识到了这一点。美国必须停止纠缠过往贸易战,去迎接当前的中国挑战。
企业单打独斗,在全球自由经济大浪潮中的最终走向是什么?资本自由不受制约,最终会导致什么?国家全面退出经济管控,意味着什么?也许汉密尔顿在二百年前就预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