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20: 1-43>
【王上20: 1-43】【亚兰王便哈达聚集他的全军,率领三十二个王,带着车马上来围攻撒马利亚……。】在列王纪上第二十章中记载了,亚兰王便哈达与以色列王亚哈之间的两次争战。第一次亚哈与亚兰军对敌,按照先知的预言大败亚兰军;次年第二次对敌,按照神人的话大败亚兰军;因亚哈放走亚兰王便哈达,先知预言神必要追讨亚哈王的性命,以色列民也要因此付出惨痛的代价。本章首先说到:【亚兰王便哈达聚集他的全军,率领三十二个王,带着车马上来围攻撒马利亚;又差遣使者进城见以色列王亚哈,对他说:‘便哈达如此说,你的金银都要归我,你妻子儿女中最美的也要归我。‘以色列王回答说:’我主我王啊,可以依着你的话,我与我所有的都归你。‘使者又来说:’便哈达如此说:‘我已差遣人去见你,要你将你的金银、妻子、儿女都给我。但明日约在这时候,我还要差遣臣仆到你那里,搜查你的家和你仆人的家,将你眼中一切所喜爱的都拿了去。‘】“亚兰王便哈达聚集他的全军,率领三十二个王,带着车马上来围攻撒玛利亚”。亚兰王便哈达“率领三十二个王”,由此可知,以大马色为京城的亚兰国是一个由许多城邦组成的联邦王国;“撒玛利亚”是北国以色列的京城。“又差遣使者进城见以色列王亚哈,对他说:‘便哈达如此说”,“使者”是招降的使者;“进城”就是进入撒玛利亚城,此时亚兰军已经兵临城下。“你的金银都要归我,你妻子儿女中最美的也要归我”,这是劝降的话,表示亚兰国拥有藩属国的所有权,可以随心所欲地夺取对方视为宝贵的钱财和妻女。“以色列王回答说:’我主我王啊,可以依着你的话,我与我所有的都归你‘”。以色列王同意投降臣服,承认主权的归属。“使者又来说:’便哈达如此说:我已差遣人去见你,要你将你的金银、妻子、儿女都给我‘”。这是重申劝降的话。“但明日约在这时候,我还要差遣臣仆到你那里,搜查你的家和你仆人的家,将你眼中一切所喜爱的都拿了去”。这是宣告即将进行抢劫掠夺。而亚哈所敬拜的偶像,在以利亚面前不可一世的耶洗别,现在全都束手无措,只能向亚兰王俯首称臣。
【以色列王召了国中的长老来,对他们说:‘请你们看看,这人是怎样地谋害我,他先差遣人到我这里来,要我的妻子、儿女,和金银,我并没有推辞他。’长老和百姓对王说:‘不要听从他,也不要应允他。’故此,以色列王对便哈达的使者说:‘你们告诉我主我王说:王头一次差遣人向仆人所要的,仆人都依从;但这次所要的,我不能依从。’使者就去回复便哈达。便哈达又差遣人去见亚哈说:‘撒马利亚的尘土若够跟从我的人每人捧一捧的,愿神明重重地降罚与我!’以色列王说:‘你告诉他说,才顶盔贯甲的,休要像摘盔卸甲的夸口。’便哈达和诸王正在帐幕里喝酒,听见这话,就对他臣仆说:‘摆队吧!’他们就摆队攻城。】“以色列王召了国中的长老来,对他们说:‘请你们看看,这人是怎样地谋害我”。“国中的长老”是商讨并处理国家大事的人;“谋害”就是劝降和进行抢劫掠夺。“他先差遣人到我这里来,要我的妻子、儿女和金银,我并没有推辞他”。就是接受招降。“长老和百姓对王说:‘不要听从他,也不要应允他’”。“长老和百姓”代表在撒玛利亚城内的人,他们提出不接受其通牒。“故此,以色列王对便哈达的使者说:‘你们告诉我主我王说:’王头一次差遣人向仆人所要的,仆人都依从”,就是接受其招降。“但这次所要的,我不能依从。使者就去回复便哈达‘”。就是不接受其招降。“便哈达又差遣人去见亚哈说:’撒玛利亚的尘土,若够跟从我的人每人捧一捧的”,便哈达的话是夸口自己人多势众。“愿神明重重地降罚与我‘”。这是以赌咒的语气表示自己言出必行,否则甘愿受罚。“以色列王说:’你告诉他说,才顶盔贯甲的,休要像摘盔卸甲的夸口‘”。意思是等到打赢了仗,卸下了盔甲,再夸口得胜吧。“便哈达和诸王正在帐幕里喝酒,听见这话,就对他臣仆说:’摆队吧!他们就摆队攻城‘”。“摆队”就是排好攻击队形,等候开战的命令。
【有一个先知来见以色列王亚哈,说:‘耶和华如此说:’这一大群人你看见了吗?今日我必将他们交在你手里,你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亚哈说:’借着谁呢?‘他回答说:’耶和华说,借着跟从省长的少年人。‘亚哈说:’要谁率领呢?‘他说:’要你亲自率领。‘于是亚哈数点跟从省长的少年人,共有二百三十二名。后又数点以色列的众兵,共有七千名。】“有一个先知来见以色列王亚哈说:‘耶和华如此说”,“有一个先知”,就是传达神旨的那位神人。“这一大群人你看见了吗?今日我必将他们交在你手里,你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交在你手里”,就是使你大获全胜”,这样“你就知道我是耶和华”。虽然神早已预备了审判亚哈和以色列的器皿,但因时候还没有到。但神主动施行拯救的目的,不是因为他们配得,而是让百姓在迦密山之后,能第二次“知道我是耶和华”,他们就要顺服这位与百姓立约的自有永有的神。“亚哈说:‘借着谁呢?’他回答说:‘耶和华说,借着跟从省长的少年人’”。“借着谁”就是如何获致胜利;“省长”是管辖北国行政区域的长官;“跟从省长的少年人”,此刻各行政长官带着自己的年轻侍从避难于撒玛利亚城内。“亚哈说:‘要谁率领呢?’他说:‘要你亲自率领’”。神并不是要亚哈亲自率军出战,而是让他们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防御。“于是,亚哈数点跟从省长的少年人,共有二百三十二名。后又数点以色列的众兵,共有七千名”。“后又数点”也许亚哈觉得少年人的人数太少,心里还不太放心,所以才又数点其余的;“七千名”是北国以色列当时举国的兵力,使用他们作“后援”部队。
【午间,他们就出城;便哈达和帮助他的三十二个王正在帐幕里痛饮。跟从省长的少年人先出城;便哈达差遣人去探望,他们回报说:‘有人从撒马利亚出来了。’他说:‘他们若为讲和出来,要活捉他们;若为打仗出来,也要活捉他们。‘】“午间,他们就出城;便哈达和帮助他的三十二个王,正在帐幕里痛饮”。“午间”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中东人通常都在休息,以色列军出其不意得发动突袭;亚兰邦联的首长们“正在帐幕里痛饮”表示轻敌,未将战事当作一回事。“跟从省长的少年人先出城”,即指二百三十二名年轻侍从担任先锋队。“便哈达差遣人去探望,他们回报说:‘有人从撒玛利亚出来了’”。“探望”就是探察军情;“有人从撒玛利亚来了”,表示轻视敌人的数目,不以为意。因先出城的“少年人”只有232名,所以便哈达不能肯定他们是来“讲和”还是“打仗”。“他说:‘他们若为讲和出来,要活捉他们”,表示他们的人数太少,不可能是为打仗出来;“活捉他们”表示和谈期间已过,不再姑息。“若为打仗出来,也要活捉他们’”。就是不容敌人逃脱。【跟从省长的少年人出城,军兵跟随他们;各人遇见敌人就杀。亚兰人逃跑,以色列人追赶他们;亚兰王便·哈达骑着马和马兵一同逃跑。以色列王出城攻打车马,大大击杀亚兰人。那先知来见以色列王,对他说:‘你当自强,留心怎样防备;因为到明年这时候,亚兰王必上来攻击你。‘】“跟从省长的少年人出城,军兵跟随他们”,“出城”就是主动出击;“军兵”指七千名正规军。“各人遇见敌人就杀。亚兰人逃跑;以色列人追赶他们”。“见敌人就杀”就是近身厮杀,亚兰人转身逃跑,以色列人乘胜追击。“亚兰王便哈达骑着马、和一些马兵一同逃走”。王的护卫部队,掩护王迅速逃走。“以色列王出城攻打车马,大大击杀亚兰人”。以色列人攻击亚兰军的精锐部队,即战车马兵,亚兰人溃不成军。“那先知来见以色列王,对他说:‘你当自强,留心怎样防备”,“那先知”就是那位传达神旨的神人。“你当自强”就是不可因为胜利而松懈下来,而应加强战备,“因为到明年这时候,亚兰王必上来攻击你’”。“明年这时候”,可能指明年春天雨季结束以后。神指示亚哈做好准备,因为亚兰人次年雨季结束后必会卷土重来。
【亚兰王的臣仆对亚兰王说:‘以色列人的神是山神,所以他们胜过我们;但在平原与他们打仗,我们必定得胜。王当这样行:把诸王革去,派军长代替他们,又照着王丧失军兵之数,再招募一军,马补马,车补车,我们在平原与他们打仗,必定得胜。‘王便听臣仆的话去行。】“亚兰王的臣仆对亚兰王说:‘以色列人的神是山神,所以他们胜过我们”。“以色列人的神”指耶和华真神;亚兰人误以为以色列人的神是“山神”,故擅长在山地作战。“但在平原与他们打仗,我们必定得胜”。“平原”可以发挥亚兰骑兵和战车的优势,所以亚兰人深信他们“必定得胜”。“王当这样行:’把诸王革去,派军长代替他们”,意思是让忠心的职业军官代替不专业的诸王指挥军队。“又照着王丧失军兵之数,再招募一军,马补马,车补车”,意思是,重新整编一支军队,把失去的马匹和战车补齐。“我们在平原与他们打仗,必定得胜。王便听臣仆的话去行‘”。亚兰王臣仆的提议经王批准而行。【次年,便哈达果然点齐亚兰人上亚弗去,要与以色列人打仗。以色列人也点齐军兵,预备食物,迎着亚兰人出去,对着他们安营,好像两小群山羊羔;亚兰人却满了地面。有神人来见以色列王,说:‘耶和华如此说:’亚兰人既说我耶和华是山神,不是平原的神,所以我必将这一大群人都交在你手中,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以色列人与亚兰人相对安营七日,到第七日两军交战;那一日以色列人杀了亚兰人步兵十万,其余的逃入亚弗城;城墙塌倒,压死剩下的二万七千人。便哈达也逃入城,藏在严密的屋子里。】“次年,便哈达果然点齐亚兰人上亚弗去,要与以色列人打仗”。“亚弗”是以色列通往大马士革的路上。“以色列人也点齐军兵,预备食物,迎着亚兰人出去”。“迎着亚兰人出去”,就是从山区高地下来,向着平原而去。“对着他们安营,好像两小群山羊羔。亚兰人却满了地面”。“好像两小群山羊羔”,是指人数极少、力量薄弱,简直不堪一击;“满了地面”是指军容壮大。“有神人来见以色列王说:‘耶和华如此说:‘亚兰人既说我耶和华是山神,不是平原的神,所以我必将这一大群人都交在你手中,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亚哈经历了上一次的得胜,还是没有寻求神。但神还是主动施行拯救,让百姓在迦密山之后,能第三次“知道我是耶和华”,顺服这位与百姓立约的自有永有的神。“以色列人与亚兰人相对安营七日,到第七日两军交战”。敌我双方等待七日而未发动攻击,以色列军因为人数相差悬殊,不敢贸然出击,而亚兰军则可能在等候有利的占卜兆头;“到第七日两军交战”,交战的时刻终于到来,两军之间爆发激烈的战事。“那一日以色列人杀了亚兰人步兵十万”。被杀的人数大约是以色列军的十倍,平均每一个以色列兵要杀死十个敌人。“其余的逃入亚弗城,城墙塌倒,压死剩下的二万七千人”。在逃跑时不可能出于人手的挖掘使“城墙塌倒”,这是出于神超自然的作为。“压死剩下的二万七千人”,这样亚兰军全军覆没,幸存者寥寥无几。“便哈达也逃入城,藏在严密的屋子里”。可能藏身在城内坚固堡垒的地下室,故未被倒塌的城墙压到。
【他的臣仆对他说:我们听说以色列王都是仁慈的王,现在我们不如腰束麻布,头套绳索,出去投降以色列王,或者他存留王的性命。‘于是他们腰束麻布,头套绳索,去见以色列王,说:’王的仆人便哈达说:求王存留我的性命。‘亚哈说:’他还活着吗?他是我的兄弟。‘这些人留心探出他的口气来,便急忙就着他的话说:’便哈达是王的兄弟!王说:‘你们去请他来。’便哈达出来见王,王就请他上车。便哈达对王说:‘我父从你父那里所夺的城邑,我必归还。你可以在大马士革立街市,像我父在撒马利亚所立的一样。’亚哈说:‘我照此立约,放你回去’,就与他立约,放他去了。】“他的臣仆对他说:‘我们听说以色列王都是仁慈的王”,“他的臣仆”是便哈达的随身护卫;“仁慈的王”是指忠信对待和约,宽厚对待敌人。“现在我们不如腰束麻布,头套绳索,出去投降以色列王,或者他存留王的性命’”。“腰束麻布,头套绳索”,是战俘的装束,表示求饶。“于是他们腰束麻布,头套绳索,去见以色列王,说:‘王的仆人便哈达说:求王存留我的性命‘”。“亚哈说:’他还活着吗?他是我的兄弟‘”。我的兄弟”表示要以君王之礼相待,亦即容许他活着回去继续作王。“这些人留心探出他的口气来,便急忙就着他的话说:’便哈达是王的兄弟‘”。“探出他的口气”,即探出以色列王尊重便哈达的身份。“王说:’你们去请他来。‘便哈达出来见王,王就请他上车”。亚哈请便哈达“上车”,是把便哈达当成是地位平等的结盟“兄弟”,而不是把他当作战俘看待。“便哈达对王说:’我父从你父那里所夺的城邑,我必归还”。为了争取放人回去,便哈达主动地提出两个立约的条款,“我父从你父那里所夺的城邑”,指便哈达一世从巴沙王所夺取的土地(15:20),归还所侵占的领土,这是第一个条款。“你可以在大马色立街市,像我父在撒玛利亚所立的一样”,这是第二个条款。“亚哈说:‘我照此立约,放你回去。’就与他立约,放他去了”。亚哈王可能鉴于北方还有一个更可怕的亚述敌国,想和亚兰国结盟对抗,所以同意便哈达所提出的让步条件。亚哈在得胜之后,完全把神撇在一边,照着人的智慧与亚兰王立约,显出亚哈的“仁慈”和精明。但实际上,亚哈是在自掘坟墓,三年以后,亚哈就死于亚兰王的弓箭手(22:34)。
【有先知的一个门徒奉耶和华的命对他的同伴说:‘你打我吧!’那人不肯打他。他就对那人说:‘你既不听从耶和华的话,你一离开我,必有狮子咬死你。’那人一离开他,果然遇见狮子,把他咬死了。】“有先知的一个门徒,奉耶和华的命对他的同伴说:‘你打我吧!’那人不肯打他”,“先知的一个门徒”,指出身先知学校的门徒。“奉耶和华的命”,是指他得到神的指示。“他的同伴”指另一个先知的门徒。“他就对那人说:‘你既不听从耶和华的话,你一离开我,必有狮子咬死你’”。因那个先知事先向他的同伴声明,甘愿捱打是出于神的命令;“必有狮子咬死你”是出于神的惩罚。“那人一离开他,果然遇见狮子,把他咬死了”。为了向亚哈宣告审判,这位先知必须受伤,那拒绝打伤他的同伴被狮子咬死了,正是要证明先知的预言是真实的。【先知的门徒又遇见一个人,对他说:‘你打我吧!’那人就打他,将他打伤。他就去了,用头巾蒙眼,改换面目,在路旁等候王。王从那里经过,他向王呼叫说:‘仆人在阵上的时候,有人带了一个人来,对我说:’你看守这人,若把他失了,你的性命必代替他的性命;不然,你必交出一他连得银子来。‘仆人正在忙乱之间,那人就不见了。’以色列王对他说:‘你自己定妥了,必照样判断你。‘】“先知的门徒又遇见一个人,对他说:‘你打我吧’”,“遇见一个人”,应当是那先知的门徒主动去寻找另一个人。“那人就打他,将他打伤”,就是致使他受伤。“他就去了,用头巾蒙眼,改换面目,在路旁等候王”。“用头巾蒙眼,改换面目”,故意让亚哈王认不出他的先知身份。“王从那里经过,他向王呼叫说:‘仆人在阵上的时候,有人带了一个人来,对我说”,“阵上”指亚哈王所刚经历过的,与亚兰军对阵的战场;“带了一个人”是指便哈达。“你看守这人,若把他失了,你的性命必代替他的性命,不然,你必交出一他连得银子来”。“你看守这人”,是指神命亚哈王看守便哈达。“你的性命必代替他的性命”,表示亚哈王将必因此赔上他自己的性命;“一他连得银子”约相当于一百奴隶的性命(出21:32)。“仆人正在忙乱之间,那人就不见了”,表示亚哈王轻易地放走了便哈达。“以色列王对他说:‘你自己定妥了,必照样判断你”。这表明亚哈是个明白人,知道原则,所以神让他自己审判自己。【他急忙除掉蒙眼的头巾,以色列王就认出他是一个先知。他对王说:‘耶和华如此说:’因你将我定要灭绝的人放去,你的命就必代替他的命,你的民也必代替他的民。‘于是以色列王闷闷不乐地回到撒马利亚,进了他的宫。】“他急忙除掉蒙眼的头巾,以色列王就认出他是一个先知”。被打伤的先知门徒,其实就是一个先知,且是亚哈王所认识的。“他对王说:‘耶和华如此说:‘因你将我定要灭绝的人放去”,是指便哈达是神所定意要灭绝的人。“你的命就必代替他的命,你的民也必代替他的民”,就是神必要追讨亚哈王的性命,以色列民也要因此付出惨痛的代价。“于是,以色列王闷闷不乐地回到撒玛利亚,进了他的宫”。“闷闷不乐”表明亚哈并没有在神的审判面前认罪悔改,反而对神的判决心里不服。而先知警告亚哈,因他没有执行神的命令,必将要付出代价。这也是提醒我们,今天我们若不按照神的旨意行事,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为此,愿我们今天千万不可凭己意行事,凡事要听从神的话,要按照神的旨意去行!阿们!
www.biblestudy-xbss.com 圣经分卷分章注解 霞步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