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生活为什么越来越难——以及普通人能一起做什么?
日子真的很难 ----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房价和房租总是太高,超市东西每周都涨价。医疗、托儿、生活账单样样上涨。很多人找不到稳定的工作,就算找到工作,工资也不够维持生活。
如果你觉得被压得喘不过气,你并不孤单。美国和加拿大有上千万个家庭都在承受同样的压力。
所以,很多人会问:“如果移民少一点,是不是房子和工作就会多一点,大家生活会轻松一些?”
这是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当你担心孩子的未来、害怕买不起房和付不起房租时,想找个解释很正常。
但事实是:问题不是“人太多”,而是财富和权力被攥在少数人手里。
数据不会骗人 ----
在美国,最富的 1% ,拥有大约 35% 的财富,而底层50%的人,只拥有 2–3%。
在加拿大,最富的 1% ,单独就控制了大约 24–26% 的财富。
加拿大最富的 20% ,拥有将近 65% 的财富,而底层 40% 只拥有 3%。
加拿大最穷的 20% 人群,甚至是负财富——欠的钱比拥有的还多。
这才是普通人日子艰难的真正的原因:少数人拿走太多,其他人只能分剩下的。
普通人每天面对的现实 ----
住房:美国和加拿大都有几百万套空房。开发商盖豪华公寓卖给投资客,不盖工薪家庭买得起的房子。房东不断加租,不是因为成本,而是因为法律让他们可以这样做。
食物:两国的粮食产量足够,但连锁超市(如 Loblaws、Metro、Sobey、Walmart、Kroger)把价格抬到远超成本,利润创新高,而家庭却不得不节衣缩食。
工作:社会上有很多工作要做——照顾老人、建房子、修学校、保护环境.... 。但老板们砍工时、外包、平台零工、搞临时合同,就是为了榨出更多利润。
医疗和教育:政府故意削减公共服务(通常以削减赤字和减税为诱饵),让私人公司赚钱。结果就是老百姓自己要掏越来越多的钱。
所以,即使明天移民全停,房租也不会降,菜价也不会便宜,工资也不会上涨。因为根子上的问题不是移民,而是不公平的财富分配。
来自中国的启示:盖再多房子也没用 ----
除了给极其少数的顶尖人才发绿卡和一部分外籍人士临时工签证外,中国是一个基本上不接受外来移民的国家。想想看,在中国,经济腾飞了,过去二十年搞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房地产建设。专家估计现在有 6500万到 9000万 套空房,理论上可以住下两亿多人。在 2023 年的一次经济论坛上,国家统计局的前副局长何铿说,"有专家估算,中国现在的空房子多到从理论上能住下 30 亿人"。
但结果呢?尽管中国境内没有成规模的移民难民国际学生之类的人,普通工薪阶层依然买不起房。尽管目前房价有下跌,但普通人的工资和财富也在同步下跌,如果不是下跌得更快。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房价高得离谱。
在广州,一个城市就有上百个“城中村”,几百万打工者和低收入家庭,住在这些拥挤、肮脏、黑暗、有火灾隐患和缺乏基础设施的“贫民窟”里。
同时,豪华小区里却有大量房子空置,只是拿来投资。
在中国,我们并没有太多的“外来邻居”,但普通人仍然被排斥在可负担的住房之外了。
这说明了一个道理:房子可以盖很多,但如果它们只是富人的投资工具,无论是否有“外来人”,老百姓都是买不起住不起。当然,如果有一些国外的“外来人”,这些“外来人”就极可能被当成“推高房价”的替罪羊。
北美也是同样的故事 ----
在多伦多、温哥华、纽约、洛杉矶:
闪闪发光的新公寓半空着,收容所却爆满,街头无家可归者越来越多。
机构投资客买下大片楼房,推高房价和租金,有某些个人投资客也乘机搭车,一人买好几套,而租客却难以负担一个小房间。
开发商只为能出高价的人盖房子,不盖普通老百姓买得起的住房。
不管是广州还是多伦多,问题根子都是一样的: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住房金融化,房子被当成赚钱工具,而不是人的基本权利。
真正的解决办法 ----
普通人不需要“减少邻居”,普通人需要的是:集体施压政府用法律提升和保证每个普通人在社会中的权利,并同时限制那些亿万富豪的权力。
人人住得起:大规模修建非赢利的公共住房和合作住房,以此平抑房价和租金。
工资公平:保证人人都有体面生活工资,稳定的好工作。
全民服务:全民公共医疗、托儿和教育,不再被私人公司剥削。
让富人交税:向最顶层和大公司征收更多税,支持大家需要的服务。
从美国到加拿大,从广州到多伦多,真相是一样的:让普通人过不下去的不是“人太多”,而是“太多的财富被少数人霸占而我们普通人拿的太少”。
你可以盖房、种粮、创造工作,但如果这些资源的分配权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老百姓还是要受苦,日子艰难。
解决办法:不是底层普通人分裂内斗,而是团结起来争取公平。不管我们生活在哪里,我们都该有体面的生活。 普通人只有团结起来集体抗争,改变不公平的法律政策制度,才能做到衣食住行基本生活有保障,让所有人都过上稳定体面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