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大拯救节
前一夜,犹太会堂里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敬拜的馨香。人们聚集在一起,结束了新一年的《妥拉》阅读周期,刚刚完成了最后一周份——《申命记》34:1-12的研读。这是一个神圣的时刻,标志着神的律法循环完满。会众心怀感恩,期待着即将到来的高圣日“Hoashana Rabba”(大拯救节),这一天是住棚节的第七天,也是祈求神降雨的特别日子。
清晨,太阳尚未完全升起,耶路撒冷圣殿的院子里已经人声鼎沸。信徒们手持棕榈枝(lulavs)、香橼和柳枝,围绕着祭坛缓缓行走,七次围行象征对神的敬拜与祈求。他们高举枝条,齐声用希伯来语吟唱:“?????? ?????? ??????????”(Ana Adonai hoshi’na,意为“求主拯救”),声音在圣殿的石墙间回荡,充满了对秋季降雨的渴望。大祭司身穿华丽的圣服,手持金瓶,从示罗亚池汲水,象征祈求神赐下丰盛的雨水。这水将浇在祭坛上,作为对神赐福的呼求。人群中既有喜乐,也有对未来收成的隐隐不安。
就在这时,一道声音划破了晨间的肃静。耶稣站在人群之中,祂的目光坚定而慈爱,声音清亮地响彻:“如果有人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约翰福音7:37-38的回响在此延续)。祂的话语仿佛与水祭的仪式交织,吸引了周围的注视。
然而,周围的犹太领袖们并不完全接受祂。祂继续说道:“我知道你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但你们如今却想要杀我,因为我的话在你们心里没有地盘。你们所行的,是你们父所行的。”(约翰福音8:37)祂的话直指人心,挑战他们自视为亚伯拉罕后裔的骄傲。人群中有些人低声议论,有人愤怒地反驳:“亚伯拉罕是我们的父,我们是他的后裔。”(约翰福音8:39)他们坚持自己的血统,试图以此证明自己的正统。
耶稣却平静地回应,祂的话语深邃而有力,透露出对他们内心状态的洞察。这一切发生在Hoashana Rabba的背景中,水祭的象征与祂的呼召交汇,预示着祂将要成为活水的源头,超越肉眼可见的雨水,带来属灵的更新。信徒们围着祭坛行走,祭司浇水,耶稣的宣告却指向一个更深层的真理:真正的救赎与喜乐不在外在仪式,而在信靠祂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