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有费米、朗道级别的天才,但命运迥异
中国也有费米朗道级别的顶级天才, 但命运迥异
列夫·朗道和陈琳
沙石
苏联最杰出物理学家列夫·朗道生不逢时。学界认为他的才智不在爱因斯坦波尔迪拉克海森堡之下, 但没有赶上近代物理学发展的黄金时期,所以对物理学发展的贡献稍逊前者一筹。
陈琳博士曾经是朗道隔时隔空的中国粉丝。朗道可能是他的唯一偶像。
在俄罗斯和前苏联国家观光时,常常可以看到艺术品中的朗道。每当看到朗道塑像,陈琳总要来一张与塑像的合影。在Armenia 的最后一天参观国家美术馆时,陈惊喜地看到一张油画朗道肖像。可惜那天随行人员的相机坏了,他无法与朗道肖像合影,遗憾至今。
朗道成为陈的偶像,需要从多年前的一次灵魂契合与心灵共鸣说起。
陈琳大二时用三个月时间读完本科物理专业主要教科书后,在学校的预考中脱颖而出,被学校推荐赴京参加丁肇中招考。回来后,他意犹未尽, 接着读相对论量子力学,量子电动力学,量子场论和广义相对论等物理博士课程教科书。读广义相对论时,他被理论的美感深深震撼,废寝忘食,晚上躺在床上,白天读到的相对论推导过程,像电影一样从眼前闪过,一遍又一遍,久久不能入睡。
Advertisements
这事几个月后的一天,陈琳读到一篇朗道传记。其中写到,朗道20岁读广义相对论时,被相对论数学形式的优美所震撼,夜不能寐。朗道后来断言:谁读关于广义相对论时,被它的数学美激动的晚上无法入睡,谁就是理论物理的天才。
陈琳反反复复看了这一段文字, 激动不已。这个空间相隔几万公里时间相隔几十年的心灵共鸣,使得朗道成为陈琳的偶像。
从韦东奕吸粉三千万谈起
沙河
北大韦东奕开博, 三天吸粉两三千万, 创造了学术界人士吸粉的记录。充分显示了普罗大众对学术神迹的仰慕与神往。
维基百科韦东奕条目, 提到他的成就, 就是两次国际奥数金牌加上多次国内丘成桐数学比赛的金牌银牌。维基没提到但网络流传的神迹包括:1) 六个博士解决不了的问题, 被他一夜解决;2)哈佛大学破格给他offer, 被拒绝;3)他关于流体稳定性的研究成果,改进了我国六代机的设计;4) 他两次奥数满分,奥数史上第一。这些神迹, 被认为部分不实。但无妨本文。
有一个学者,他的神迹堪比韦东奕, 本该世人皆知, 却鲜为人知。因为他在2002年回国初期, 尚未被国人所了解,就被共青团中国青年报诽谤诬蔑践踏: 名誉事业尽毁, 社会死亡至今。 他就是哈佛博士陈琳。由于中青报匪徒的作祟, 维基百科无法建立陈琳博士条目。
陈琳博士当年归国时,曾被中国新华社和台湾中央社通稿报道,海内外华文媒体广泛报道。(据AI搜索称, 只有钱学森当年回国有过类似的双通稿报道)。无论在任何国家,对任何人, 这样的开端都是可喜可贺的。但在中国, 由于有共青团中青报这样迫害贤良、破坏社会媒体的存在,陈琳博士高调的亮相,却要了他的命。
陈琳博士拥有一系列"第一"的记录:他是第一个哈佛肯尼迪学院中国籍博士;曾经是中国年薪最高的高校校长; 是中国近、现代最博学多才的学者(不确定有没有之一), 其专业领域横跨科学 (天体物理), 技术(量子计算), 社会科学(经济、金融), 艺术( 书法、绘画)。 陈琳第一个向中国介绍当时新兴的学科,计算金融;是金融学中利率“陈模型”(Chen Model)的创始人。 陈琳当年申请美国大学研究生院时, 联系top10大学,被全部录取并获得全奖。这可能也创造了某项记录。
此外, 陈琳还有一些听起来不可思议, 但却有案可查/官媒背书的神迹: 他13岁时绘画素描便达到专业水准;15岁高一时读完并掌握大学数学,且此后未再学习数学;大二时自学三个月便掌握了包括量子力学和电动力学在内的物理专业核心课程, 在丁肇中研究生招考的预考中, 脱颖而出。
韦东奕和陈琳博士,谁更神? 谁更适合做中国青年学生的偶像?显而易见。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韦东奕被封神, 而陈琳博士身败名裂? 如此荒诞不经、黑色不幽默的事情为什么发生在中国?还是因为共青团中青报作祟。
陈琳博士回国伊始,就被团派共青团看成他们接班党和国家领导职位的潜在对手, 而被人格谋杀;流亡海外后,再被共青团匪徒追杀。团派共青团中青报不但毁掉一个杰出学者的星辰大海; 也使中国青年一代失去了一位不可多得的偶像,学术界失去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 工业界(人工智能, 量子计算)失去一位领军人物。团派共青团中青报罪孽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