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

注册日期:2024-10-16
访问总量:38915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也谈杨兰兰


发表时间:+-

也谈杨兰兰


沙沙

Screenshot_2025-08-13-22-57-52-547.png


澳洲酒驾事故当事人杨兰兰,何以一夜之间被冠以“万亿富翁”的名号?这显然不是事实,而是团派喉舌在四中全会前又一次炮制的舆论陷阱。借着一宗澳洲酒驾事故,他们虚构杨兰兰拥有天文数字的财富,并且暗示她与国家最高领导人存在私密关系,从而攻击政治对手、煽动公众情绪、为团派卷土重来制造舆论空间。


许多普通中国人之所以信以为真,是因为对数字缺乏直观概念。中文里谈到财富时,人们常说“百万富翁”“千万富翁”,按数量级往上,正确的叫法应该是“万万富翁”,但这个说法几乎没人用,人们直接跳到“亿万富翁”。这种语言习惯,让公众在潜意识里把“亿万”和“万亿”混为一谈,为造谣者制造“天文数字”提供了文化土壤。


说一个人在银行存有万亿现金,就像说某人家里停着一艘航母一样荒谬。然而,这种荒谬恰恰是他们需要的。团派喉舌深知,耸人听闻的数字更能搅动情绪。一旦观众被“万亿”吓住,再加上几句“长得像齐心”的影射,就足以让部分人瞬间代入“窃国大盗”的叙事框架。


这并非首次。二十多年前,团派喉舌用同样的手法构陷潜在对手哈佛博士陈琳:歪曲事实、捏造证据,制造舆论审判, 致使他身败名裂。今天,这一套剧本只是换了主角,从陈琳博士变成习近平总书记,攻击方式如出一辙。


在一个健康的政治与舆论生态中,批评应当基于事实、逻辑和证据,而不是建立在数字游戏和恶意构陷之上。可惜,团派喉舌一贯不在乎真相,他们关心的只是如何通过谎言点燃情绪,借舆论风暴为其背后的黑暗势力谋取政治筹码。


杨兰兰事件-- 团派喉舌的又一舆论战,让更多人看清其虚伪、奸诈和邪恶。




浏览(495)
thumb_up(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