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剧团

注册日期:2006-11-29
访问总量:1781868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读后感:人老去的时候如何避免不为贼而有尊严和体面


发表时间:+-

徒步的骑手

有尊严地老去——人在小时候要学习,才能长大成人,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做事。长大后,也要学习,才能像个正常人一样变老。跟儿童成长一样,成年人有尊严地老去也不完全是个自然过程,而是离不开教养和修行。否则,人老了就可能变成孔子说的“老而不死是为贼”。

海明威和石黑一雄都是写老人的高手。两人分别于1954年和201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名至实归。海明威有《老人与海》,广为人知,里面的孤鳏渔夫圣地亚哥,人届暮年,撑一只小船下海捕鱼,连续84天一无所获。第85天时来运转,捕到一条比他的船还长的大鱼。鱼拖着他的船走了两天两夜。第三天日出时,他把鱼绑到船上往回拖,却遇到鲨鱼群。等拖回岸边时,捕获的大鱼已经被鲨鱼吃成一幅骨架。老渔夫穷且益坚,不自怨自艾,坦然接受厄运,令人肃然起敬。 石黑有本1989年出版的小说《The Remains of the Day》 (中文译成《长日将尽》,有些勉强),是我过去十几年反复阅读的小说之一。两个都在变成老人的小人物,一个是史蒂文斯先生,一个是肯顿女士。史蒂文斯先生在富贵人家做了一辈子官家,虽出身低微,却执着于个人尊严和职业尊严,有时近乎迂腐偏执。 但尊严是什么?一分析就会走样。书中打过几个比方。有一处说,尊严好比衣服和鞋子,在人前不能随意脱掉。又有一处说,尊严犹如女人之美,只可意会,无法言传。史蒂文斯先生跟肯顿女士都给大户人家打工,两人互有好感,分手后又相互牵挂。经历了许多经意和不经意的变故,肯顿女士嫁了人,史蒂文斯先生继续独身,做管家。庄园的老主人走了,来了新主人。 新主人让史蒂文斯开着庄园的汽车去休假。他专程开到肯顿女士的家乡,去看望她。两人久别重逢,在暗淡的光影下,史蒂文斯看到她脸上隐约添了些皱纹,但整个人跟他深藏在记忆中多年前分手时的样子惊人地吻合:“虽说年纪不饶人,平添了一些岁月的痕迹,但至少在我眼里,她看着却老去得十分得体(gracefully)”。 “Graceful”在英文中内涵丰富,汉语中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既不仅仅是“得体”,也不完全是“优雅”,甚至不完全是“体面”,或“庄重大方”。大致是说一种有尊严的风度或气质吧。 人生免不了离合。分别多年以后,人们再见到老同学、老同事,有多少人会有这样一种“graceful”的感觉? 每个人都会变老,但不是每个人都会“gracefully”变老。在有些人群中,体面、得体、有风度的老人多一些;在另一些人群,这样的老人凤毛麟角。

在北大哲学系念书的时候,张岱年先生早已经退休。有一年冬天,他生病,系里从学校要了辆轿车,派我们送他去医院。那时候,他住在中关园一栋宿舍楼的二层。我们赶到他家里,看到他步履艰难,楼内也没有电梯,走道黑洞洞的,就建议把他背下去。 我年轻,有些力气,要去背他。他摆摆手,说“不用了,我能走”,就抓着扶手下楼梯。我们只好一前一后,隔着半步的距离,用身体护着他,生怕他摔倒。看他吃力挺直腰板的样子,既心酸又油然而生敬意。他病得厉害,进小车不易,我们就帮他把腿脚挪到车门里面。他稍一坐正,便转身道谢。 来美国几年后,听说张先生去世了。如今,我自己也年过半百,越来越珍惜那次近距离接触。那是一堂生动的人生尊严课,相隔越远,年龄越大,越是历久弥新,让我时刻提醒自己,有尊严地变老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浏览(1190)
thumb_up(12)
评论(9)
  • 当前共有9条评论
  • 幸福剧团 回复 liucarl

    你讲的这件事,是最好的结局了

    屏蔽 举报回复
  • 幸福剧团 回复 俞先生

    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不同,只有大家认真过好每一天,其余的事请真是不容易,人的求生欲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得多。


    人生是个难题。

    屏蔽 举报回复
  • 幸福剧团 回复 俞先生

    大陆是现在已经进入了社会老龄化,而且是中度老年化。


    人死如灯灭,这是唯物主义的看法,有宗教的信仰就是灵魂之永生的问题。人生就是一个单行道,通向死亡。


    这个问题是终极哲学问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你说的情况的确非常真实,也非常现实。


    我去年去英格兰,就是听一个朋友讲了邻居老太婆的故事,也是意外在家里悄悄地去世了,一周以后才被发现,之前这个太婆的年纪比她丈夫大得多,在其丈夫生前,就委托邻居帮忙看着他老婆一点。

    结果是,那邻居看见他们家的灯光,整天都亮着,开始不在意,后来一周过后,就敲门,无应答,这才报了警。


    等专业人士到来以后,邻居获得准许过后,进屋去帮助死者换上一件干净衣服(邻居说她要实现承诺过照看太婆的),邻居后来跟大家讲,太婆因为趟地板上时间久了,皮肤都粘贴在地板上了。大家惊奇得一声叹息。

    屏蔽 举报回复
  • 幸福剧团 回复 Siubuding

    谢谢你的校正(修正),你是完全正确的,的确是:(在中国)不是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屏蔽 举报回复
  • liucarl

    我一个邻居退休时候把公司卖了,分了100million。他的生活就很尊严。虽然岁月无情,今年我看到他的时候,看起来时间已经不多了,可是相信他会幸福的在自己的家中离世。这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奢望。

    屏蔽 举报回复
  • 俞先生

    养老也可能遇到问题。我看见有视频说,一位老年人老伴去世后独居。后来感到需要子女照顾,就提议去子女家居住。子女虽然欢迎,但是日子一久,矛盾就出现了。父母家是儿女的家,但儿女的家不是父母的家。到养老院去也不习惯。后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子女家附近买房或租房居住。有急事呼唤子女来帮忙。据说,这是最好的办法。

    屏蔽 举报回复
  • 俞先生

    孤独终老是一个广为人知的话题。日本每年有3万多人孤独终老。日本人称“孤独死”。就是有很多老人在没有亲人或朋友陪伴下独自在家里死去。死后很久才被人发现。将来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个问题也可能很突出。

    屏蔽 举报回复
  • Siubuding

    @不是人老了,是人变坏了


    是不是误传误笔了?


    近十几年听得较多得是:(在中国)不是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屏蔽 举报回复
  • 幸福剧团
    现在网上有一句流行段子,不是人老了,是人变坏了,这样的情况太糟糕,世道总不能互相总在比谁更坏,如孔子所说的“老而不死是为贼”。

    如何能做到这一点,这篇读后感,给人启发。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