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

注册日期:2024-10-16
访问总量:38915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中青报为何从不敢与当事人正面交锋?


发表时间:+-




哈佛博士事件,中青报为何从不敢与当事人正面交锋?


沙龙


中青报当年不敢与陈琳博士正面交锋,如今更不敢。这并非偶然,而是心虚所致。


在正常的新闻实践中,媒体若要质疑某人或某事,理应在发文前与当事人核实,以确认疑点;发文后也应接受当事人对质,以澄清真相。这不仅是职业伦理的基本要求,更是新闻公信力的底线。


然而,2002年“哈佛博士事件”中,中青报在短短三周内连发六七篇文章,密集攻击刚回国担任高校校长的哈佛博士陈琳。发文前未与陈博士沟通确认任何细节,发文后更拒绝回应当事人的澄清与质疑。全篇报道皆为自问自答、自话自说,毫无新闻操守。


为什么中青报从头到尾都不敢与陈博士正面杠?原因只有一个:它根本不是为了寻找真相,而是打着“质疑”的幌子,干着“污蔑”的勾当。如果它在发文前与陈博士沟通,所有所谓“疑点”都将不攻自破,它就无从炮制这场舆论陷害;如果它在发文后与陈博士当面对质,其谎言便会立刻被揭穿,诽谤抹黑就无法继续进行。


今天的中青报更是一只死老鼠,被当事人骂得狗血喷头,却始终一言不发、不敢应战。时代变了,再也不是那个没有社交媒体、没有自媒体的2002年了。如今,无论墙内墙外,网络上的“粉红”也好、“反贼”也罢,大多是有知识、有判断力、有正义感的青年人。一旦他们发现,是中青报的造谣抹黑让国家失去了一个顶尖人才,那些原本立场对立的人群也会在“是非”面前高度一致:要求彻查、要求清算、要求追责。


表面不吭声,背后却动作不断。面对陈博士在海外对事件真相的持续揭露,共青团中青报干了两件事:


一是删帖。

他们动用潜伏在海外社交平台、媒体机构的代理人进行实时监控。一旦Reddit、Twitter、LinkedIn、维基等平台上出现有关“哈佛博士事件”的热帖、真帖、实帖,就迅速“影子封锁”、降权处理,甚至直接删除。搜索引擎也遭到操控,真相内容难以检索可见。


二是暗杀。

更令人发指的是,共青团中青报匪徒帮凶不仅在网络上围剿真相,在线下更涉嫌派人对陈博士进行跟踪、监控,甚至在纽约等地行刺,欲图杀人灭口。


明面上扮缩头乌龟,暗地里却施恐怖手段。昔日堂堂共青团机关报,今天却步步错、步步退,最终堕落为一群只敢在阴影中活动的“鼠类”。


这样的行径,注定无法长久。中青报的表面沉默与暗中操弄,非但不能永远掩盖真相,反而让更多人看清其虚伪与卑劣。如今,信息传播的开放与公众的日益觉醒,让真相的呼声愈发响亮。无论共青团中青报如何欺上瞒下一手遮天,历史终将给出公正的审判。那些被抹黑的清白、被毁的人才、被践踏的公义,终有一天会在阳光下被彻底清算。



Screenshot_2025-07-13-12-44-34-020.png


大刀向中青报豺狼的头上砍去


            


浏览(274)
thumb_up(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