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特惠制
川总上台以来,不但延续了和中国的贸易战,还向全世界掀起了关税战。
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川总的一贯天马行空式的想到一出是一出,而且反复无常。但实际效果则是二战后经由例如WTO等一系列多边贸易协定建立的国际贸易秩序正在被摧毁。而川总的行动实际并为受到美国政界的真正反对。即使是民主党也只放了几声有气无力的嘴炮。
美国摧毁WTO的基础是:美国就是世界经济的消化道--虽然不生产什么,但最终消费都在美国。而且美国还发行世界储备货币,可以印钱买东西。
关税战的战略目标也不是要中国接受高关税,或接受美国给予的关税“优惠”。关税战的目的和到目前为止的操作都是要摧毁WTO,重新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各国不再通过WTO给予会员国最惠国待遇从而降低贸易关税和成本,而是围绕美国建立关税准入体系。WTO有利于制造业建国的国家。以前美国支持WTO是由于美国是世界工厂。现在美国要拆了WTO也是由于美国不再是世界工厂。
在新体系下,美国给予仆从国家不同等级的关税,并以亲疏贵贱以及政治需要来制定关税。作为“异类”的中国之类则以高关税排除在外。美国现在已经和日本、欧盟等等谈妥了关税,都比中国关税战“停火”后的关税低的多。从长期来看,如果中国货不能直接卖到美国,那么在美国的如意算盘中,中国资本家将会把产业转移到低关税国家。实际上,越南和印度早已经得益于中国资本家们的产业转移了。而这次关税战开始后,印度在极短时间内爆了手机产能,一跃超过中国成为美国第一大手机供应商就是这个策略的实例。长此以往,中国的产业会和美国一样空心化,又不能发行世界储备货币随便买东西,自然到最后经济会崩溃。
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东西。就是大英帝国搞过的“帝国特惠制”。搞这个制度的结果大家也知道了。这项制度在20世纪前期非常有效,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和世界格局变化,此项制度受到了冲击。1960年代,英国为进入欧洲经济共同体,最终在1977年,放弃帝国特惠制。其中的关键是二战把除了美国以外的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国家的产能一扫而光。同时,二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所以中国的对策必须也只能是“去美元化”。如果不“去美元化”,无论中国的贸易顺差多大,如果不打三战,最终是要落入美国算计的产业空心化的经济崩溃道路的。而如果能成功实现“去美元化”,则挖掉了美国最主要的贸易武器和经济基础。如果不生产什么的美国再丧失印钱买东西的能力,那么不但美国经济会崩溃,美国本身也弄不好会崩溃。
这就是真正的“修昔底德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