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派祸国殃民
团派祸国殃民
沙皇
当今中国,正站在一个历史性的十字路口。经历了四十余年的高速发展与市场化改革,国家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与体制经验,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危机:贫富分化愈演愈烈,中产阶层焦虑加剧,社会信任持续滑坡,未来方向不明。这个阶段,已不再是“多快好省”的经济比拼,而是制度重构与社会正义的严峻考验。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必须重新思考中国走向长治久安的根本路径。
中国必须长治久安。要想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中国必须完成一次深层次、结构性的社会转型:从两极分化的“哑铃形社会”,走向稳定、公正、和谐的“橄榄形社会”。
所谓“橄榄形社会”,即中产阶层居于主体,社会两端的贫富差距受控,有稳定的向上流动渠道,有可预期的生活安全感。而中国目前的结构正好相反:极少数人掌控巨量财富与资源,底层民众艰难求生,中间阶层日益焦虑、边缘化,这种“哑铃形”的结构是过去数十年“经济改革”的扭曲产物。
所谓“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变成了“富者愈富,穷者愈穷”,而且这一差距早已超出市场自我调节的能力。靠市场自动修正贫富差距,已被现实无数次证明是幻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政治干预。
但政治干预的前提,是要有一个有政治意志、有战略远见、有压倒性权威的领导核心。因为改革财富分配机制,说到底是要动“既得利益集团”的蛋糕,是要打破“权贵资本+买办集团”牢牢掌控的局面。没有强有力领导,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中共二十大之后,中央一度启动一系列重塑分配机制的举措,包括对垄断行业的整顿、对资本扩张的限制、对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再平衡。这些举措显然是良好的开端,是将中国由哑铃型社会转向橄榄型结构的重要步骤。
然而,就在这一历史性调整开始起步之时,团派的干扰出现了。他们将这一切讽刺为“黄河长江倒流”,“开倒车”,以“维持增长”为借口,实则为既得利益集团代言。他们利用舆论渲染“民营企业家恐慌”“外资逃离”“中产被打压”等恐慌言论,制造社会焦虑,迫使改革烂尾。
李克强的那句“黄河长江不能倒流”,被一些人奉为金句,实则是一次赤裸裸的对抗。对抗国家方向的纠偏,对抗权力结构的正本清源。这句话背后,是团派长期以来对分配公平的敌视、对底层民众命运的漠视。团派才是今天社会撕裂、未来动荡的最大隐患。
所以,“团派祸国殃民”不是一句情绪化的怒吼,而是沉重的历史评价。他们不仅阻碍了中国迈向社会稳定的转型之路,更可能将国家再次推入危险境地。
中国真正的希望,在于敢于动手术的人。在于不被利益集团绑架、不受惯性思维控制、有勇气、有底气、有使命感的政治领导力量。橄榄形社会,是中国唯一的出路。而转化的钥匙,仍掌握在当下的权力中枢。
构建一个橄榄形社会,不仅关乎分配的公平,更关乎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和社会的可持续性。任何逃避改革、维护既得利益的势力,最终都将被时代所抛弃。而祸国殃民的中共团派就是一个被时代抛弃的政治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