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会议公报的风格,并解读今天的政治局会议公报
7月30日,中共政治局会议召开,这次会议公报内容蛮长的,看着这一大片的官话套话真是头大,解读这种公报比解读经济类会议麻烦多了,遂翻了翻过往所有政治局会议公报,归纳了一下,见下表。
刚截图就发现漏了25年1月20日的一个“认为”,实在懒得重新截图了,不影响阅读。
政治局会议公报中的内容,有“认为”、“指出”、“强调”、“要求”、“决定”、“建议”这五种。
建议只在召开全国党代会的时候采用。
决定只在召开中央委员会时采用。两种情况:第一种,初定期也就是定于哪月召开但未确认哪一日;第二种,定期、决定会议审议的文件,这次会确定哪月哪日。
说实话,我觉得政治局会议公报只需要看“建议”、“决定”就行了,其他的内容完全没营养,或许最有价值的是公报末尾那句“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先根据随便找的几期公报分析下“认为”、“指出”、“强调”、“要求”的各自含义吧。
先说“认为”,一般是在研究了什么事项、做了什么工作后,政治局或者就说是今上吧,对这些事情的看法。内容基本上都是先是自夸一通,然后表示中国将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无惧困难之类的,自夸、有信心、不怕困难这老三样顺序可能会打乱。
“指出”和“强调”很多时候都是成对出现(但并不是每次都这样,也有单独出现的),先“指出”再“强调”,有时候还会加上“要求”,这两者的内容看不出来各自侧重哪一方面,属于同一个议题时,这两者其实可以混合在一起看。具体找细微不同点,“指出”经常有“要怎么怎么样”,“达到什么什么样的目标”,有时候还会隐晦的提一些现实情况(主要是困难了),没有确切主体,默认主体是抽象的国家、党这个整体,有个别句子会以“XX政策”为主体。“强调”则会把主体默认为各级党组织。
“要求”也没什么规律,近期的公报,“要求”一般都放在末尾,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好好体会这次政治局会议的精神,不要执行歪了。就以公报内容这种近似打哑谜的表达方式,地方上不故意借题发挥那才奇怪了,没出事那就是深刻的领会了党中央的精神,在今上的英明指导下取得了什么什么成就,出事那就是没能领会党中央意图,瞎搞,去纪委好好反思反思。
2023年3月30号公报有两个“要求”,刚好有两个议题,一个议题末尾一个“要求”,但在2022年4月29日公报里,“要求”却被放在了第一个议题中间。
还是略略解读一下7月30日这份“天书”吧,看看有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内容。
第一段,开门见山,决定召开四中全会,研究制定“十五五”规划的建议,分析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第二段、第三段都是关于“十五五”的,第二段说现在是关键时期,环境复杂,有风险、不确定因素多,这叫先哭穷?很少见这么一开始就讲困难的。接着说没事我们很好很强大,开始自吹自擂,我们有十胜(不过写稿子的想破脑袋也只搜罗了4个优势,不及格,好歹弄6个优势吧),美西方有十败,但是呢,虽然我们优势这么大,却还是要保持定力,增强必胜信心(都这么大优势了,为何必胜信心还需要增强?矛盾啊矛盾),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取得重大突破。反正有没有赢得主动,有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中共自己说了算,我们也反对不了。不主动出击面对美帝进攻吃瘪不反击,借口也早就编好了,我们有定力还能保持定力,所以我们才赢了。算了,我也不知道这个逻辑他们是怎么觉得能说通的,但这么多年都一直这么过来的,习惯了。
第三段就是在把从马克思列宁到今上的几个烂招牌都拉出来念一遍,什么强国、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复兴等等废话再祈祷一遍,什么“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战略思维(我至今也不知道这两个名词的内容是啥,也懒得去查),最后取得决定性进展。有点奇怪,居然用“进展”没用“胜利”这个词,看来还是“发展中的成就”将来容易找借口推责,对吧,我们又没说取得胜利,进展么,当然取得进展了,我说取得决定性进展那就是取得决定性进展了,但决定性进展离决定性胜利之间,还需要很多决定性进展,我们一个一个去取得,终归会胜利的。你敢说个不是?
第二段、第三段就是彻头彻尾的废话,无任何价值。
第四段是分析当前经济形式,既然用了“认为”这个词,自然是自夸了。那就是我们取得了这个成就、那个成就,各部门都做的很棒(积极作为、攻坚克难),不仅是前途一片光明,现在本身就是一片光明,前途会更加光明。
第五段,用的“指出”,第一句就写面临不少风险挑战,所以我们要怎样怎样,巩固现在取得的成就(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真是会用词,不说经济回升向好,而是这个势头,是不是以后可以狡辩是有这个势头,我可没说已经回升已经向好了。
第六段“强调”,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但该怎么稳,今上表示你别问我,我只负责高瞻远瞩的提出哪些方面赶紧得去使力。哦不对,难道今上内心也认为就业、企业这些有那么一小点点的问题,所以需要去稳?当然这是事实了。就业中共是没能力稳了,只能靠统计局,企业倒是有能力稳的,你资不抵债爆雷了,我就是不让你破产倒闭,不让你爆雷的消息爆出来,这不就稳住了?企业老板跳楼那就跳呗,这些老板资本家们一个个靠剥削剩余价值腰缠万贯,死是罪有应得,企业收归国有“收归”人民不好么。
第七段“指出”,这段好像有点内容,全段复制贴出来“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要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分释放政策效应。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用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支持经济大省发挥挑大梁作用。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貌似还是得放水。筑牢基层“三保”底线,即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这个只对体制内有效,体制外还是继续上演老板恶意扣工资拖欠工资被员工血溅五步的场景吧,反正出事了删帖捂嘴就行了。
保持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企业贷款利息还会下调;会吹牛的泛科技企业还是能得到输血,不会因为盲目扩产而爆雷;小微企业,这个要和科技创新、官员隐形入股合起来看,抄袭国外或者用开源技术包装的创业者们,搭上官员的线,还是有红起来暴赚的机会(我甚至怀疑这种模式已经在国内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链了);稳定外贸,何立峰跟美国的谈判应该会进行一些实际性的让步,但内容是否会公开很难讲,特朗普和贝森特两个大嘴巴喜欢公开以宣扬他们的成就,但中国以美国不公开或部分公开为条件做出让步也不是不可能。
支持经济大省发挥挑大梁作用。意思是还要从沿海地区吸血。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这个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不知何解,宏观货币政策是没有什么一致不一致的说法的,那只能是宽泛的经济政策,看来近年来大力提倡的一些产业并不会遭遇灭顶之灾,唉,我还等着看国产新能源汽车行业像房地产一样来个大破灭呢,还得等段时间了。这个宏观政策没有指明到底是什么,好难猜啊。
第八段“强调”,释放内需,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国补”类的政策钱都早用光了,会继续拨钱再来一次吗?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服务消费,在中国能怎么服务,这是要对性产业放松一点吗?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扩大有效投资,这个就是痴人说梦了,别再搞一次P2P类的灾难就谢天谢地了。
第九段“指出”,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就是让金融投资圈那些人找到骗补贴的具体方向了,贴科技的标签,这是近年来一直风行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之前文章有分析过,计划是好的,在中国实现不了,这里不再叙述了。
第十段“强调”,高水平对外开放,跟大市场一样,老调重弹,需要外贸这个基本盘,优化出口退税政策,这一点可能会是未来何立峰和贝森特谈判时退让的条件之一。
第十一段“指出”,再次强调前些天城市会议的内容,注意维稳,保证城市安全。严禁新增隐性债务,城投债等隐性债务资金来源这是要彻底断了,这个影响应该会蛮大的。不过么,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活人还能被鸟憋死不成,我很相信他们在捞钱方面的聪明才智、计谋百出,年底估计社交平台就会有隐晦的提到相关的赚钱手法的。
第十二段“强调”,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美好的幻想。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多也就是国家单位多招一些应届生,其他的该躺平躺平,该啃老啃老,该送外卖送外卖,该打螺丝打螺丝,一滴水解不了渴;退役军人转业问题倒是不大;农民工,隐性债务都给停了,吸纳最多农民工的基建行业规模只会下降,真不知道还有哪些行业能吸纳这些农民工。
第是三段“指出”,跟“要求”类似,作为公报的总结,各级领导要怎么怎么样,企业家要怎么怎么样,各地方各部门要怎么怎么样,一起糊弄,哦不达成我们这次会议的要求。
解读完了,脑袋都疼,什么时候他们才能改变“说官话、套话、假话、空话,就是不说人话”这个鸟习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