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文,国语,华语,那个名称才最合适?
现在世界上对于Chinese有四种称呼:汉语,中文,国语,华语。它们是指同一种语言吗?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称呼,哪一种最准确?
首先这四种称呼所指的都是同一种语言,就是Chinese, 就是有3500多年历史的方块字表意文字。但为什么出现了四种不同的称呼?
1, 汉语这个称呼什么时候出现没有准确的答案,但显然与“汉朝”,“汉族”,“汉人”等有关。就是汉朝时期区别与其他民族的语言,所以至今应该有2000多年了。
2, 中文这个称呼应该是中国这个概念出现以后才有的。中国这个概念到了民国才在国家层面正式确立,过去朝廷都自称自己是“大汉”,“大唐”,“大宋”,“大明”,“大清”。民国才开始对外称“中国”。“中文”的意思就是中国人使用的语言,也就是100多年的历史。
3, “国语”在清末已经出现,1909年清朝将北京语音定义为“国语”,与后来的“普通话“是一样的。“国语”是民国时期,以及后来台湾人对汉语的称呼。名称不一样,但内核是一样的。
4, “华语”这个名称什么时候出现的不明确,应该是“华人”这个概念出现以后才有的。民国以后,随着中国人移民海外的数量越来越多,加上以华人为主的新加坡独立(1965年),华人这个概念才逐渐明晰,所以用“华语“来表示“华人使用的语言”便顺理成章地出现了。新加坡人在这方面是比较坚持的,他们认为自己是“华人”,使用的是“华语”。但在英文表达上,仍然使用“Chinese”来表示自己的种族,和语言。
显然这些称呼有重要的政治因素在背后,用什么称呼是受到政治,民族,国家的观念所左右的。
那么这四种称呼哪一种最准确,最合理?如果不考虑政治因素,“汉语”为最准确,最合理的称呼。
为什么?
汉字和它形成的汉语是我们使用了3500+年的语言,这个名称至少从汉朝就有了。而“中文”,是清朝末期以后才有的名称。直到现在,”中文“这个名称仍然争议很大。比如,”中文“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中国人使用的语言,那么藏文是不是中文?蒙古文是不是中文?维吾尔文是不是中文?显然用”中文“来表示会出现不准确,不明确,也不妥当的问题。但“汉语”则非常清晰,非常准确,就是方块字和它组成的语言。
国语也有问题。比如,英国的国语是英文,葡萄牙的国语是葡萄牙语,法国的国语是法语,俄国的国语是俄语,在海外,如果不说“中国的国语”,那么就会不清楚你指的是哪一国的国语。
华语是华人用的语言。但华人怎么定义?中国人是不是华人?如果是,那么汉语,中文,华语,哪一个名称才最合适?
按理说,中国是最有理由使用“中文”这个名称的。但维基百科上却这样说:“中国官方的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普通话表示发音,规范汉字表示书写的文字。合在一起就是包括口语和书写的汉语。中国把“规范汉字”和普通话作为官方语言,而没有用“中文”名称。
我们的字典叫《汉语大词典》,不叫《中文大词典》;双语字典为《汉英字典》,不叫《中英字典》。官方考试“汉语水平考试”,简称HSK,不叫“中文水平考试”。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简称国家汉办,负责海外汉语推广工作。这里不说“中文国际推广领导小组”。
汉语这个名称不但是最准确,也是最没有政治,国家隐喻,是非常中性的,容易为各方接受。
语言的名称并不暗隐政治上的附属和传承关系。比如,美澳加新西兰等国家都使用英语,并不表示他们是英国(文化)的附属国,所以他们并没有觉得有改变称呼的必要,比如叫Amglish,以示区别。中国人(包括台湾人,海外华人)这方面要敏感得多,如果可能,我们应该考虑避免用“中文”这个既不准确,也容易让人有不愉快联想的名称。而使用“汉语”这个非常中性,不但更加准确,而且更加容易被各方接受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