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丁山

注册日期:2024-11-09
访问总量:80187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有夏”无夏? ——浅论夏王国之有无 五


发表时间:+-

良渚文化的玉器,技艺精美,数量庞大,而玉器的制作,一般要经过采矿、设计、切割、打磨、钻孔、雕刻和抛光等多道工序,所以,制作如此之多而精湛的玉器,没有专门化的手工业生产是不可能的。只要是工业必然涉及两项必然的指标:1.客户;2.运输。良渚文化与大汶口文化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距离良渚1000公里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有段石锛和贯耳壶,是良渚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在大汶口文化后期阶段的遗存中有少量发现,是受良渚文化影响的产物。大汶口出土的玉笄,与良渚文化的玉锥形饰可能有联系。在上海县马桥、金山县亭林等地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了数片涡纹彩陶片,可能是受到了大汶口文化的影响。马桥、雀幕桥等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也当与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有关。良渚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陶器都普遍采用轮制,黑陶占有显著的地位,盛行磨光素面陶,三足器、圈足器都很多,则表现出两者具有一定的共性。这些都说明汉人与北方华人至少存在某种利益之间的交换关系,这种关系我认为就是共工氏与禹氏以他们在工程建筑与沟渠开挖方面的经验来换取来自西北方向华人群落的原材料和粮食加工品,在此其间来自南方的加工产品——它们主要用于部落的祭祀,土地开垦,部落斗殴等诸多领域。这样的互利互惠的交换关系维持了大约1000年的时间,随着北方人口——农业人口总是欣欣向荣的茂盛繁殖的增加,城池,土地开垦的初始时期的结束,买方与卖方不可避免的矛盾终于浮出水面,不要以为这只是单纯的南北冲突,此时许多南方的工匠就近加入到北方的市场的拓殖中去,而不再千里迢迢返回到南方的老家,他们从陕西,山西的太行山,中条山,吕梁山中能够就近找到铝土矿耐火粘土、铁矿、铜矿金红石矿这些矿床大大减少了产品加工成本,因此,公元前2000年前后,两河流域无论在人口上还是在粮食产量,原始工业制品加工方面都超过南方数倍,此时,南方原先优势的项目已经无法与北方本土竞争抗衡,这就导致纷争的突起


浏览(288)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