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修小院

注册日期:2024-08-20
访问总量:21671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歷史”的兩種寫法


发表时间:+-

看到一位博友寫文明史介紹, 特別最近兩期都寫到與“神”有關的內容, 我都很認真的看過,本來想在下面留言,談一些感受,但是網路上大家都不了解,很容易造成誤會,所以就另起一文,就是談談“歷史”的兩種寫法。 只是一種思考而已, 算是一種探討和補充吧。


先說我對於“歷史”的了解, 我不是歷史專家, 對於歷史的了解也是迷迷糊糊的。 中學的時候,是“學好數理化”的年代,歷史課本是被放在教室的旮旯裡, 所以我的歷史啟蒙是非常薄弱的,像灰塵一樣, 最多為了考試, 興趣全無, 我那時考慮的是自己要如何生存下去, 真顧不上他人的歷史是怎樣寫的。 


後來到了西方, 信主之後, 系統學習了教會歷史, 以為教會歷史就是西方歷史,但是這些年感覺這種想法也不完全對, 前些年,有機會接觸到《世界文明史》 (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那時候我在讀莎士比亞的作品,他的歷史劇裡面涉及了很多西方的歷史,我發現我的歷史知識不夠,想找一本比較通俗,文筆也好的歷史書來看一看,就選中了這本書,它是一個大部頭的作品,有十一本之多,作者是一對夫婦,他們會花幾年時間研究一個國家或者一個歷史階段,然後寫一本書,最後他們都離開世界,這套書也沒有完全寫完,人總是要走的,但是歷史一直都在延續。 我讀這套書,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的英文很好,但是歷史就是非常難懂的,很多詞彙,從來都沒有機會看到,所以讀起來還是很累的,後來看到有中文譯本,兩者對照讀就好很多。 後來也有機會讀了美國歷史,關於中國的歷史,我也是這些年開始留意,特別是疫情之後,我主要是讀《史記》,說實話,我喜歡的是司馬遷的文筆,歷史是被動讀的。 


對於歷史的寫法,我朦朦朧朧感覺是有兩種寫法,第一種(A)是不信神之人所寫,或者是信神之人,但是採取中性的寫法,比如《史記》,《世界文明史》;第二種(B)是信神之人,從信仰的角度來寫的,比如教會歷史。 很像西方的哲學體系,基本上是圍繞神,或者是反對神,無神的角度論述。 對於信主之人,我建議也應該了解一些普通的歷史, 不應該只了解教會歷史;對於不信主之人, 我也建議他們讀一點教會歷史,儘管對於他們來說很難。 這樣做的目的,不是為了說那個好,那個不好, 基本上歷史的寫法是A和B兩種寫法, 為了公平起見,應該兩種都看。 當然還有按照內容的分類寫法,比如文學史,文明史,哲學史,醫學史等等。 AB這兩種寫法,加上不同的內容,就構成了歷史書寫的經緯線。


對於A類的寫法, 歷史是“死”的, 因為人是主角,人是會死的;而對於B類寫法, 歷史是”活”的, 因為神的歷史的主導,神是永在的,所以歷史也是一直活下去的。 A類的寫法,歷史的斷斷續續的, 沒有一個固定的調式,因為每一個階段的作曲家,不論多麼偉大,秦始皇也好,劉邦也好,彼得大帝也好,拿破崙也好,都會死去,換了一個作曲家,換了個寫手,韻律就又不同了; 而B類的寫法, 整個歷史是有一個固定的韻律的, 神是這個作曲者,整個歷史如同一個大合唱,是由神的手來指揮, 每個樂段只是不同的樂隊來演奏而已,但是指揮和曲目都沒有變,當然有時會有歡快,有時會有黑暗的階段, 但是整個樂章是和諧的,給人希望和盼望, 即使在苦難之中,也不會絕望。


從個人角度來講,我喜歡有神的歷史, 如同有人說英文的“HIstory”,是“His story”,這個“H“是大寫的,”His=God’s“, 就是指歷史是神的歷史, 如果你看教會歷史, 其實是非常合理, 神的確在主導人類的歷史, 耶穌的到來,把人類分為公元前後,很多西方的節日都跟神有關係,神對於人的影響其實是在人的方方面面都有,西方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受到神的影響,神的確影響著人類歷史,完全把神拿走,人類的歷史就好比人沒有靈魂一樣,如同行屍走肉。 


中國民間的信仰有兩千多個神明,世界各國國家也都有他們的神明,如果從人這個角度來看,說明人心中是需要神的存在的,如果按照《聖經》的描述,這是神在造人之時,向人吹的那口氣,人的心中自然就有尋找神的傾向, 國內很多人都不信神,但是從他們手上帶的手串,脖子上的項鍊,人們心中知道人不過是塵土,是需要依靠和保佑的。 


我們看人類歷史,應該從有神和無神兩個角度來看, 這個不是由於我們的信仰決定,而是由於我們的內心的屬性決定的,當一個信仰可以影響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人類時,我們很難把它歸與迷信和愚昧, 也很難把神對於人的影響從歷史中剔除掉。 《聖經》中把愛神愛人放在一起,當人不敬畏神時, 也很難愛人。  


我發現我讀《世界文明史》《史記》這類書,它們對我的信仰並沒有產生任何動搖,反倒覺得人有信仰是對的,否則人無論如何成功,都是大海裡面的一葉浮萍,沒根沒落的,而且一個人的成功,都是為了自己,也很悲哀,人是有社會責任的,人應該如同《聖經》裡講的那樣:“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






浏览(291)
thumb_up(1)
评论(2)
  • 当前共有2条评论
  • andrew_scott

    This perspective on “歷史”的兩種寫法 is both nuanced and thought-provoking. It highlights how history isn’t always black and white but shaped by context and interpretation. While reflecting on this, I found legal arrest search tools helpful in understanding how narratives can be built from documented facts — like those available through https://arrestsssss.org/ . This really ties into how records and stories evolve side by side.

    屏蔽 举报回复
  • 震阿震

    受教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