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下14: 1-33>
【撒下14: 1-33】【洗鲁雅的儿子约押,知道王心里想念押沙龙……。】在撒母耳记下第十四章中记载了,约押设法让押沙龙回来,结果大卫让约押将押沙龙带回耶路撒冷;押沙龙在自己家中两年未蒙大卫召见;押沙龙经由约押求见大卫王。本章首先说到:【洗鲁雅的儿子约押,知道王心里想念押沙龙,就打发人往提哥亚去,从那里叫了一个聪明的妇人来,对她说:‘请你假装居丧的,穿上孝衣,不要用膏抹身,要装作为死者许久悲哀的妇人;进去见王,对王如此如此说。’于是约押将当说的话教导了妇人。】“洗鲁雅的儿子约押,知道王心里想念押沙龙”。约押知道大卫“心里想念押沙龙”,但律法明明地规定:【故杀人的必被治死】(民35:16)。约押看到了大卫心中的难处,决定伸出手来帮大卫的忙,为大卫解决感情上的难处。约押知道不能直接为押沙龙说话,因为押沙龙故意杀人,连进逃城(民35:31)的资格都没有,所以他“就打发人往提哥亚去,从那里叫了一个聪明的妇人来,对她说”。“提哥亚”位于犹大支派境内耶路撒冷与希伯仑中间的偏僻村庄;“聪明的妇人”指思路敏捷,应对机灵的妇人。“请你假装居丧的,穿上孝衣,不要用膏抹身,要装作为死者许久悲哀的妇人”。就是要她装扮成服丧的妇人,以博取大卫的同情。“进去见王,对王如此如此说。于是约押将当说的话教导了妇人”。约押教导那妇人如何去对大卫说话。【提哥亚妇人到王面前,伏地叩拜,说:‘王啊,求你拯救!’王问她说:‘你有什么事呢?’回答说:‘婢女实在是寡妇,我丈夫死了。我有两个儿子,一日在田间争斗,没有人解劝,这个就打死那个。现在全家的人都起来攻击婢女,说:’你将那打死兄弟的交出来,我们好治死他,偿他打死兄弟的命,灭绝那承受家业的。‘这样,他们要将我剩下的炭火灭尽,不与我丈夫留名留后在世上。‘】“提哥亚妇人到王面前,伏地叩拜,说:‘王啊,求你拯救’”。那妇人恭谨地求王施予援手。“王问她说:‘你有什么事呢?’回答说:‘婢女实在是寡妇,我丈夫死了”,寡妇的身分比较容易赢得大卫的同情。“我有两个儿子,一日在田间争斗,没有人解劝,这个就打死那个”。“一日在田间争斗,没有人解劝”,意思是并非故意杀人。“现在全家的人都起来攻击婢女,说”,“全家的人”指丈夫的亲族;“起来攻击”就是指控两兄弟的母亲包庇那杀人的儿子。“你将那打死兄弟的交出来,我们好治死他,偿他打死兄弟的命,灭绝那承受家业的”。是指该当绳之以法,杀人者偿命,不可使他承受家业。“这样,他们要将我剩下的炭火灭尽,不与我丈夫留名留后在世上”。“炭火灭尽”即断绝香火。“不与我丈夫留名留后”。丈夫的亲族热心为死者报仇,却没有考虑到若处死那剩下的儿子,就等于绝后,不能给丈夫“留名留后”。这妇人就是要博得大卫的同情,要让那个杀了弟兄的儿子无论如何免于一死。
【王对妇人说:‘你回家去吧!我必为你下令。’提哥亚妇人又对王说:‘我主我王,愿这罪归我和我父家,与王和王的位无干。’王说:‘凡难为你的,你就带他到我这里来,他必不再搅扰你。’妇人说:‘愿王记念耶和华你的神,不许报血仇的人施行灭绝,恐怕他们灭绝我的儿子。’王说:‘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你的儿子连一根头发也不致落在地上。‘】“王对妇人说:‘你回家去吧!我必为你下令’”。“为你下令”就是会以王令保护妳儿子的命。“提哥亚妇人又对王说:‘我主我王,愿这罪归我和我父家,与王和王的位无干”。大卫没有做出决定,因为还需要调查取证。但这位“聪明的妇人”,就说“愿这罪归我和我父家,与王和王的位无干”,意思是大卫没有认真处理此事,所以她回去以后会继续面对难处,以此催逼大卫立刻作决定。“王说:’凡难为你的,你就带他到我这里来,他必不再搅扰你‘”。大卫答应会替那妇人解决她的的问题,使她不再受亲族的搅扰。“妇人说:’愿王纪念耶和华你的神,不许报血仇的人施行灭绝,恐怕他们灭绝我的儿子‘”。妇人说“愿王记念耶和华你的神”,是用属灵的话进一步催逼大卫立刻作决定。“王说:’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你的儿子,连一根头发也不至落在地上‘”。大卫在询问证人之前,就宣判“你的儿子连一根头发也不致落在地上”,这是违反了律法。
【妇人说:‘求我主我王容婢女再说一句话。’王说:‘你说吧!’妇人说:‘王为何也起意要害神的民呢?王不使那逃亡的人回来,王的这话就是自证己错了!我们都是必死的,如同水泼在地上,不能收回。神并不夺取人的性命,乃设法使逃亡的人不致成为赶出、回不来的。我来将这话告诉我主我王,是因百姓使我惧怕。婢女想,不如将这话告诉王,或者王成就婢女所求的。人要将我和我儿子从神的地业上一同除灭,王必应允救我脱离他的手。婢女又想,我主我王的话必安慰我;因为我主我王能辨别是非,如同神的使者一样。惟愿耶和华——你的神与你同在!‘】“妇人说:‘求我主我王容婢女再说一句话。’王说:‘你说吧’”。妇人借机将她自己的处境转用于大卫王,因为都是兄弟纠纷导致人命。“妇人说:‘王为何也起意要害神的民呢?’”“起意要害神的民”,可能指押沙龙是王位继承人,王位继承人不回来对百姓不利。“王不使那逃亡的人回来,王的这话,就是自证己错了”。“那逃亡的人”就是指押沙龙;“王的这话”指王豁免妇人剩下儿子的死罪;“自证己错”是指大卫王没有豁免押沙龙死罪乃是错误的。“我们都是必死的,如同水泼在地上,不能收回”。意思是苛刻地对待押沙龙,也不能使暗嫩起死回生。“神并不夺取人的性命,乃设法使逃亡的人不至成为赶出回不来的”。这是引用逃城的条例(民35:25),表明神乐意赦免、挽回罪人。“我来将这话告诉我主我王,是因百姓使我惧怕”。“百姓使我惧怕”,一面指丈夫的亲族使她害怕失去尚存的儿子,另一面指她害怕神的百姓迟早会找押沙龙偿命。“婢女想,不如将这话告诉王,或者王成就婢女所求的”。“婢女所求的”一面求王豁免她儿子的死罪,另一面为押沙龙代求。“人要将我和我儿子从神的地业上一同除灭,王必应允救我脱离他的手”。这“人”是指她丈夫的亲族,亦即报血仇的人,也是指任何为暗嫩打抱不平的人;“王必应允”意思是明理如大卫,必然会应允她所求。“婢女又想,我主我王的话必安慰我,因为我主我王能辨别是非,如同神的使者一样”。“必安慰我”是指王的话显明满有智能,如神使者的智慧(参20节),足以明辨是非,故此深感欣慰。“惟愿耶和华你的神与你同在”。这位“聪明的妇人”,在她的一番话里两次提到“耶和华”,总是奉神的名讲话,这样就帮大卫找了个台阶,于是大卫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押沙龙一点惩罚都没有。
【王对妇人说:‘我要问你一句话,你一点不要瞒我。’妇人说:‘愿我主我王说。’王说:‘你这些话莫非是约押的主意吗?’妇人说:‘我敢在我主我王面前起誓:王的话正对,不偏左右,是王的仆人约押吩咐我的,这些话是他教导我的。王的仆人约押如此行,为要挽回这事。我主的智慧却如神使者的智慧,能知世上一切事。‘】“王对妇人说:‘我要问你一句话,你一点不要瞒我’。妇人说:‘愿我主我王说’”,这时大卫王发觉妇人的话语好像有人在背后指点,因此想查个水落石出。“王说:‘你这些话莫非是约押的主意吗?’”大卫隐约似乎看见约押的手参与其中。“妇人说:‘我敢在我主我王面前起誓,王的话正对,不偏左右,是王的仆人约押吩咐我的,这些话是他教导我的。王的仆人约押如此行,为要挽回这事,我主的智能却如神使者的智慧,能知世上一切事‘”。“挽回这事”就是请大卫王召回押沙龙的事;“如神使者的智慧”是高举大卫非常有智慧;“能知世上一切事”称赞大卫具有的超凡的洞察力。【王对约押说:‘我应允你这事。你可以去,把那少年人押沙龙带回来。’约押就面伏于地叩拜,祝谢于王,又说:‘王既应允仆人所求的,仆人今日知道在我主我王眼前蒙恩了。’于是约押起身往基述去,将押沙龙带回耶路撒冷。王说:‘使他回自己家里去,不要见我的面。’押沙龙就回自己家里去,没有见王的面。】“王对约押说:‘我应允你这事。你可以去,把那少年人押沙龙带回来’”。大卫准许押沙龙回到耶路撒冷。“约押就面伏于地叩拜,祝谢于王,又说:‘王既应允仆人所求的,仆人今日知道在我主我王眼前蒙恩了’”。大卫揭穿了约押的计谋,但仍然应允了他,让约押确认自己摸着了王的心意,所以“祝谢于王”。“于是约押起身往基述去,将押沙龙带回耶路撒冷”。“基述”就是押沙龙外祖家所在地(撒下13:37-38)。“王说:’使他回自己家里去,不要见我的面”。这表示大卫王并没有完全饶恕押沙龙。“押沙龙就回自己家里去,没有见王的面”。大卫明明知道神的律法是【故杀人的必被治死】(民35:16),但舍不得父子情深,又将押沙龙带回耶路撒冷,埋下了家国灾难的祸根。
【以色列全地之中,无人像押沙龙那样俊美,得人的称赞,从脚底到头顶毫无瑕疵。他的头发甚重,每到年底剪发一次;所剪下来的,按王的平称一称,重二百舍客勒。押沙龙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名叫她玛,是个容貌俊美的女子。】“以色列全地之中,无人像押沙龙那样俊美,得人的称赞,从脚底到头顶毫无瑕疵”。“俊美”指外表英俊,所以“得人的称赞”。“毫无瑕疵”指丝毫没有外貌上的缺陷。“他的头发甚重,每到年底剪发一次;所剪下来的,按王的平称一称,重二百舍客勒”。“头发甚重”古人的头发是美的象征;“二百舍客勒”约折合二点三公斤,这既让人羡慕,也让押沙龙引以为豪,但后来却让押沙龙丧了性命(18:9)。“押沙龙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名叫他玛,是个容貌俊美的女子”。“女儿名叫他玛”是为了纪念遭暗嫩玷辱的妹妹(13:22),表明他对大卫偏袒暗嫩还是耿耿于怀。
【押沙龙住在耶路撒冷足有二年,没有见王的面。押沙龙打发人去叫约押来,要托他去见王,约押却不肯来。第二次打发人去叫他,他仍不肯来。所以押沙龙对仆人说:‘你们看,约押有一块田,与我的田相近,其中有大麦,你们去放火烧了。’押沙龙的仆人就去放火烧了那田。于是约押起来,到了押沙龙家里,问他说:‘你的仆人为何放火烧了我的田呢?’押沙龙回答约押说:‘我打发人去请你来,好托你去见王,替我说:’我为何从基述回来呢?不如仍在那里。‘现在要许我见王的面;我若有罪,任凭王杀我就是了。‘】“押沙龙住在耶路撒冷足有二年,没有见王的面”。“足有二年”这表示押沙龙没有见王的面已有五年了。“押沙龙打发人去叫约押来,要托他去见王,约押却不肯来。第二次打发人去叫他,他仍不肯来”。约押避不见面,因为不知道大卫的心意如何,恐怕这份差事吃力不讨好。“所以押沙龙对仆人说:‘你们看,约押有一块田,与我的田相近,其中有大麦,你们去放火烧了。押沙龙的仆人就去放火烧了那田”。“放火烧了那田”表明押沙龙是傲慢地以王位继承人自居。“于是约押起来,到了押沙龙家里,问他说:’你的仆人为何放火烧了我的田呢?‘”放火烧别人的田不仅造成别人财物上的损失,并且是一种侮辱,而这个激将法果然有效。“押沙龙回答约押说:’我打发人去请你来,好托你去见王,替我说”。押沙龙怀有作王的野心(15:10),所以想早日见王,恢复正常的王子身份。“我为何从基述回来呢?不如仍在那里”。意思是住在耶路撒冷和住在基述没有什么不同。“现在要许我见王的面,我若有罪,任凭王杀我就是了”。“我若有罪”表示押沙龙不承认杀兄之罪,反认为杀之有理,可见他没有悔意。【于是约押去见王,将这话奏告王,王便叫押沙龙来。押沙龙来见王,在王面前俯伏于地,王就与押沙龙亲嘴。】“于是约押去见王,将这话奏告王,王便叫押沙龙来”。“将这话奏告”就是约押将押沙龙所说的话照实转述。“押沙龙来见王,在王面前俯伏于地,王就与押沙龙亲嘴”。“与押沙龙亲嘴”表示饶恕押沙龙,两人的关系和好。约押策划所成就的和好,是出于人的意思,而不是出于神的心意,这就为押沙龙阴谋叛乱埋下了种子。可惜今天也有许多人像约押那样,只劝人和好,却包容、接纳人的罪,不叫人悔改,也不讲神的公义,要知道这是非常危险的!为此,愿我们今天都要从约押的策划中,学到属灵的功课!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