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

注册日期:2024-10-16
访问总量:353950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一脉相承


发表时间:+-

一脉相承



李克强大学毕业时,在同学笔记本上, 默写他人的话却署上自己名字,这一小事看似微不足道,却如同一粒种子,揭示了他性格中弄虚作假的根基。俗话说,“三岁看老”,这种行为不仅是个人的品格写照,更预示了其日后为政之道的倾向。诚如传统智慧所言,细节往往映照本质。


当这样的人格特质出现在共青团最高领导人身上时,共青团的蜕变便不足为奇。曾经以培养青年、服务国家为己任的组织,逐渐背离初心,沦为一个违背人民利益、为非作歹、服务于小集团的政治工具。共青团从理想主义的摇篮,异化为追逐私利的利益集团,其背后的推动力,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弄虚作假之风。


更令人痛心的是,这种弄虚作假的手法在共青团的喉舌《中国青年报》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2002年,该报针对哈佛博士陈琳的系列报道,满纸谎言,造谣成性,不仅丧失了媒体的公信力,更践踏了新闻伦理与人权正义。这种“假话成文”的操作手法,与李克强早年抄袭赠言的行径一脉相承,显示出一种系统性的道德沦丧。


从个人品格到组织文化,再到媒体操守,这条弄虚作假的脉络清晰可见。它不仅败坏了共青团的声誉,也侵蚀了社会的信任根基。反思这一现象,我们应追问:当弄虚作假成为一种惯性,组织与个人如何才能重拾诚信与担当?唯有正视问题、回归初心,方能拨乱反正,重塑公信。

浏览(115)
thumb_up(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