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雄

注册日期:2022-05-03
访问总量:133270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科学教育的衰落及其根源


发表时间:+-

科学教育的衰落及其根源

沈乾若

自上世纪末以来,PISATIMSS的评估结果示出一个显的趋势:新加坡和东亚国家在数学和科学方面的表现远超西方国家。作者分析了19992019年间六次TIMSS八年级科学测试中生物、地球科学、化学和物理的成绩,进一步发现:

新加坡和东亚的物理和化学成绩,往往高于其生物和地球科学成绩,或至少与之相当。与此相反,西方的理化成绩,则低于后者。美国最为突出。每一次测试,生物得分最高,而物理最低;两者常相差20至30分之多。可见实际上双方差距最大的是物理及化学;至2019年,美国分别落后新加坡104、107分。

数学与科学教育,即STEM,乃当今西方基础教育的短板。以上事实揭示,在其科学教育中,最为薄弱的是物理和化学。

西方科学教育的严重衰退,可以追溯半个世纪前开始的综合课程改革。

在此之前,世界各国中学均分别设置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单科课程;而且侧重物理和化学,为学生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然而六十年代末起,以综合课程为标志,一场轰轰烈烈的中等科学教育改革席卷全球。生物课扩展为生命科学,内容大大增加;物理和化学归为一类,被称为物质科学;同时引入地球与空间科学。就此,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空间科学并列,成为中等科学教育的三大领域。

在课程结构上,初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单科课程被取消;各学科内容被打散,重新组合,使七至九或十年级的科学课程,每一年级均包括各个领域的内容,故称为综合科学课程。

综合科学课程由美国教育界首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倡导并推行,在世界上除中国大陆外的大多数国家采用,直至今日

引入综合课程之后,物理学科的教学开始崩者在1990和2000年代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教授高中物理她接手的十一年级学生,物理程度之低,令人惊讶。很多学生连匀速直线运动都未掌握;而这是中国小学或初中生可以轻松解决的一类简单问题。

与西方一样,新加坡和东亚也采用了综合科学课程;尽管他们的测试成绩高于西方,却并非十分理想,漏洞还是不少的。问题在于如何解释双方的重大差距,以及综合课程改革的弊端呢?

笔者对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和台湾地区的科学教育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发现了东西方科学教育的两大差异:

首先,学科内容的选择和权重不同。美国和加拿大物理学和化学的比重均低于生命科学,而在新加坡和台湾,物理和化学依然是重点。

物理学和化学,尤其物理学,是自然科学各个学科的基石。没有理化知识,难以深入理解生命科学以及地球/空间科学。物理学亦为工程和技术的基础。类似于数学,物理学系统性强,依赖并开发高层次的逻辑思维和探究能力。故遵循学科的内在逻辑结构,循序渐进,对于理解概念和掌握知识至关重要中学乃智力开发的黄金阶段,数理类的学习若不能在中学打好基础,错过了一生都难以弥补。

至于生命科学,数十年来该类学科的迅猛发展,确实提出了将新的知识纳入K-12教育的要求。然而,学生能够投入自然科学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生命科学的非基础性质,描述性质,对抽象思维和数学能力的要求较低,都使得在中学进行大量深入的教学并非绝对必要。除正规课程外,学生可以通过课外活动、选修课等多种方式来获取这些知识,或延迟到中学之后。地球与空间科学情况类似。

简而言之,综合科学改革过多的非基础性知识,纳入了科学课程使学习物理、化学的时间和资源被稀释,动摇了科学教育的基础。这一弊端在西方尤为严重。

第二不同的教师资质。数十年来美加通过‘一般科学项目培训教师。这些项目涵盖理、化、生、地等多个学科,却未能提供物理学和化学的深度知识。新加坡和台湾只颁发单科证书,并分配给教师他们所长的科目。即使综合课程,各学科内容也由不同教师讲授。

自然科学学科众多,宏大精深;鲜少有人能够掌握所有各科知识。对于中学科学教师来说,专攻某一学科并了解其他学科的基本知识是可能的,也是好的;但成为科学通才却不现实。在美加,大多数教师偏向生物学,而理化知识和素养则不足。学生学习物理和化学之艰难,可想而知。

美加中学前有初中的综合课程,后又充斥着多门大学预修AP,使得学生无法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学习科学学科。不必要的重复和跳跃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事实上,尽管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美加优秀学生却很难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回报。

中国未参TIMSS,因此缺乏可供比较的测试数据。实际上21世纪初,中国也曾推行综合科学改革,但遭遇教育工作者强烈抵制而被迫放弃。单科课程体系从而幸运地得以保留,物理、化学仍为重点学科,由专业教师授课。可以说,通过循序渐进的扎实教学奠定坚实的数理基础是中国能培养出众多STEM人才在西方国家大展拳脚底层原因。

美国和加拿大STEM人才和合格劳动力的严重短缺,是科学教育衰落带来的直接后果,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但只有找到并消除其根本原因,才能阻止这种衰退趋势。我们期待教育主管部门及相关领域的人士通力合作,共同肩负起责任。

政策制定者需要认识物理和化学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性,为它们投入足够的教学时间和资源。这对于重振科学教育和复兴制造业至关重要。

笔者建议,逐步但尽快取消初中阶段作为主干的综合科学课程,恢复理、化学和物等学科的分科设置取消‘一般科学’师资培养模式,恢复单一学科的教师培训;学科课程必须由切实掌握该学科知识的教师执教

 

                                                            二零二五年五月

 

 

作者简介:沈乾若博士女,独立学者。加拿大博雅教育学会名誉会长从事比较教育研究,研究方向为教育体制与政策,基础科学与数学教育。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硕士,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学应用数学博士中国大陆和加拿大数十年大、中学教学及办学经验。电子邮箱:Sharon_q_shen@yahoo.com

 

附件

1. 《综合课程改革引发科学教育危机》,提供具体数据和详细事实的长篇论文评论《科学教育的衰落及其根源》为该论文的缩写。

2. 《综合课程改革引发的科学教育危机》(PPT),用图表简要、直观地说明问题。


浏览(552)
thumb_up(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