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悲鸣

注册日期:2019-05-05
访问总量:776924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马悲鸣:努尔哈赤《七恨告天》之第一大恨


发表时间:+-

努尔哈赤《七恨告天》之第一大恨

马悲鸣

一、伍子胥掘墓鞭尸

楚平王长子名建,字子木,乃蔡国郧阳封人之女所生;时年已长,乃立为世子,使连尹伍奢为太师,费无极为少师辅佐。

费无极是莎士比亚《理查三世》里专事挑拨离间的埃果式人物。恰好世子建到了结婚年龄,平王便向秦哀公求了孟嬴(秦国嬴姓)。孟嬴带了一名旅秦的齐国女子陪嫁入楚。

费无极出郭远迎,见孟嬴美,便赶回楚宫告平王,劝其自纳,以陪嫁齐女充孟嬴嫁世子建。

假孟嬴齐女产子胜。真孟嬴产子珍。平王宠孟嬴,欲改立其子珍为世子,废世子建。然世子建有伍奢父子仨人辅佐,尤其次子员,字子胥,十分了得;曾在《秦哀公临潼斗宝》时比武举鼎,震慑全场。留下“子胥举鼎,项羽拔山”的典故。但子胥举鼎是真举,项羽拔山不过是一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诗句。山如何能拔?!

费无极出主意,把伍奢召回都城扣住,命其写信招两个儿子回来。

长子尚不能却。次子员称回京必死,遂逃。伍尚回京,果然和父亲一起就戮。

伍子胥逃亡半路遇渔丈人助其渡江、浣纱女助饭,一夜白头混出韶关;投吴,拜在吴国公子光门下,助其用专诸刺王僚,夺得吴国政权;又用要离刺王僚子庆忌,绝其后患。然后请孙武练兵伐楚;而平王已薨。孟嬴所产子珍继位,就是楚昭王。

吴军攻下楚都城,昭王逃走。吴兵大肆劫掠,强奸。唯孟嬴避居内宫,吴兵不敢动。

伍子胥寻得楚平王墓,将其尸体掘出,用钢鞭狠狠抽了三百下泄愤,报父兄无端被杀之仇以雪心头之恨。(王僚、庆忌若有后,岂不也该向伍子胥复仇乎?—马)

二、李成梁开启后金攻明之志

却说山海关外有个当年岳武穆所抗金邦遗族一支,名布库里雍顺的建了一座鄂多哩城,开基立业;子孙相继;到了福满一代,有六子,第四子觉昌安继承基业。觉昌安又生数子,第四子塔克石,即我大清太祖爷努尔哈赤之父。

下面抄录自蔡东藩《清史演义》第二回:

~~~~~~~~~~~~~~~~~~~~~~~~~

…觉昌安女孙出嫁与古埒城阿太章京已有数年。不料明朝遣总兵李成梁,驻守辽西,阴忌觉昌安,招诱图伦城主尼堪外兰,合兵围攻古埒城。这古埒城地方狭小,哪里当得住大军,连忙差人到觉罗部求救。

觉昌安得报,恐女孙被陷,遂与塔克石带领全部兵士,驰救古埒城,与敌兵接仗,不分胜负。阿太章京见救兵已到,开城迎入,城中得了一支生力军,人心少安。

觉昌安上城巡视,不分昼夜,每日指挥部众,极力防御。忽见城下一人,扣马而至,大呼开门,觉昌安从上俯视,其人非他,乃图伦城主尼堪外兰也。原来尼堪外兰,旧隶觉昌安部下,因此相识。便问汝来何意?

答言闻主子到此,特来禀见。

觉昌安见无随兵,即开门纳入。

尼堪外兰既入城,至觉昌安前,即抱膝请安。

觉昌安命之起坐,问何故联明攻城?

尼堪外兰婉言谢罪,并云:“前未知古埒城主,与主子有亲,故敢冒犯,今闻主子远道驰救,方识有婚姻关系;现已向明李总兵前,盛说主子威德及人,不宜与敌,李总兵已愿退兵,若主子再令古埒城主,向明廷岁献方物,李总兵且当上表明廷,请给主子封爵,管领建州。”明称长白山郚为建州卫。

觉昌安道:“汝言果真么?”

尼堪外兰急得发誓道:“如有狂言,愿死乱刀之下。”蔡东藩批:大诈似信。)

觉昌安大喜,令阿太章京设宴相待,席间叙谈。尼堪外兰极力趋承,越说得天花乱坠,什么龙虎将军印,什么建州卫都督敕书,不由觉昌安不信。(喜人家拍马屁,总要吃亏。)

饮毕,辞去。次日城下各军,果然齐退。阿太章京见敌军退尽,拜谢觉昌安父子救援之恩,一面备办盛筵,款待觉昌安父子,一面烹羊宰猪,犒飨军士。

大众饮得酩酊大醉,至晚各自鼾睡。(醉死梦生。)谁知蓦地里炮声大震,喊杀连天,众人从睡梦中惊醒,不识何处大兵,从天而下;身不及披衣,而头已断;手不及持刃,而臂已离;纷纷扰扰的一夜,城中的兵民,多半向鬼门关上挂号报到。

觉昌安父子及阿太章京两夫妻,也亲亲热热,一淘儿归阴去了(趣语。古人说得好:“福兮祸倚,乐极悲生。”只为觉昌安误信奸言,遂中了尼堪外兰的诡计。到此方说出原因。)

是时努尔哈赤年方二十五岁,因祖父二人往援古埒城,常着人探听消息,先接到明军撤围的音信,颇自安心,嗣后续闻警耗,至父祖被害一节,不觉大叫一声,晕倒于地。(颇有孝思。)及众人救醒,放声大哭。连他伯叔兄弟,都各凄然。当下检查武库,只留遗甲十五副,一一携出,指示伯叔兄弟,提出复仇二字,哀恳臂助。那时伯叔兄弟,自然感愤得很,分着遗甲,一拥出城,向东而去。(君父之仇,不共戴天,此举不谓无名。)

且说尼堪外兰用诡计袭破古埒城,掳了些金银财宝,搬回图伦,终日流连酒色,任情取乐。(想是活得不耐烦了。)忽报努尔哈赤兵到,顿觉仓皇失措,勉强招集部众,出城对敌。

努尔哈赤不待图伦兵列阵,即纵马直出。当先踹入敌阵中,部众乘势跟上,逢人便杀,见首辄斫,仿佛是生龙活虎一般。

图伦兵从未见过这般厉害,霎时间纷纷退走。尼堪外兰见事不妙,忙拍转马头,落荒逃走。(此时恰无计可施了。)努尔哈赤追赶不及,收兵入图伦城,下令降者免死。城内外兵民,闻此号令,都投首乞降。

休息一天,复发兵追寻尼堪外兰,终无下落。旋探知尼堪外兰已窜入明边,乃回赫图阿拉城,修书致明朝边吏,书中大意,是请归父祖丧,及拿交尼堪外兰。

明边吏将此书上达明廷,此时正在明朝万历年间,老成凋谢,佞人用事,文武各官,多半是酒囊饭袋,误国该死。见了此书,就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是万不能允的;有的说是允他一半。

嗣经执掌朝纲的大员,以李成梁无故兴兵,亦属非是,但执送尼堪外兰,有损国威,不若归丧给爵,买他欢心为是。

神宗皇帝准了此议,遂令差官奉敕三十道,马三十匹,建州卫都督册书一函,龙虎将军印一颗,并送还觉昌安父子的棺木。(若此,努尔哈赤,也算是万分荣幸了

~~~~~~~~~~~~~~~~~~~~~~~~~

想那伍子胥,焉肯轻弃了父兄无故被杀之仇?那努尔哈赤勇猛不让子胥,但眼见得只余十五副铠甲,不得已暂且隐忍,但不忘暗中积蓄复仇力量。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宁远伯李成梁卒于北京。三年后的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天命三年正月,努尔哈赤对诸贝勒宣布:“吾意已决,今岁必征大明国!”,四月十三日以七大恨告天,起兵反明;正是明末之伍子胥也。

《七大恨》最初版本已失。现存最早记载《七大恨》内容的文献是天聪四年(1630年,崇祯三年)正月爱新觉罗·皇太极率部攻打卢龙县时所发榜文——《金国汗攻卢龙誓师安民谕》。此份文件原保存于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后移交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明实录·神宗实录》、《满洲实录》、《清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等书均有记载;大致有如下几条:

第一恨,明军杀害努尔哈赤父祖

第二恨,明朝对待建州与海西四部不公。

第三恨,明朝地方官不守界约。

第四恨,明朝偏袒叶赫,压抑建州。

第五恨,叶赫老女毁约改聘,乃为建州耻辱。

第六恨,明朝强占建州土地。

第七恨,明朝地方官百般欺辱建州。

努尔哈赤以此激发女真全族对明朝的仇恨。自努尔哈赤至皇太极,每次对明用兵均散发此种文告,向外宣示其用兵是被迫所致。

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尚藏有崇祯三年(天聪四年,1630年)皇太极进攻永平(今河北卢龙县)时对当地汉人进行宣谕的木刻揭榜。

各种《七恨告天》的版本虽不尽相同,但所不同的只在后六恨。其第一恨“我之祖父,未尝损明边一草寸土,明无端起衅边陲,害我祖父,此恨一也。”不管哪个版本,都指明总兵,宁远伯李成梁无故兴兵,袭杀了努尔哈赤祖觉昌安、父塔克石为第一大恨。伍子胥报杀父兄之仇,努尔哈赤报杀父祖之仇:

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

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

——上世纪20年代中共江西省委委员杨超就义诗

终于,经过后金三代不懈的寻仇努力,经太祖爷努尔哈赤,太宗爷皇太极,世祖爷顺治帝,终于入关灭了当年无端杀害觉昌安、塔克石的大明朝;入主中原。

伍子胥掘墓鞭尸后还是撤军了,楚昭王还都复国。努尔哈赤虽然没能鞭尸大明总兵官李成梁,却是把整个宁远伯所服务的大明朝都给替代了。

从汉之匈奴,唐之突厥,宋之契丹、金、夏、蒙元,明之瓦剌以降,多是入寇中原。唯独这次,大明总兵官,实为朝鲜族后裔的李成梁无端设计,一举袭杀了接受大明朝封建的建州卫父子两代首领。

~~~~~~~~~~~~~~~~~~~~~~~~~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宋〕陈亮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羣空。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曾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

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万里腥膻如许”,国人无法理解食肉啖腥,“非我族类”的努尔哈赤和伍子胥一模一样的复仇情结。

革命样板戏《红灯记》中李铁梅在奶奶父亲遇害后发毒誓:

提起敌寇心肺炸

强忍仇恨咬碎牙

贼鸠山千方百计逼取密电码

将我奶奶爹爹来枪杀

咬住仇,咬住恨

嚼碎仇恨强咽下

仇恨入心要发芽

不低头,不后退

不许泪水腮边挂

流入心田开火花

万丈怒火燃烧起

要把黑地昏天来烧塌

铁梅我,有准备

不怕抓,不怕放

不怕皮鞭打,不怕监牢押

粉身碎骨不交密电码

贼鸠山你等着吧

这就是铁梅给你的好回答

努尔哈赤的《七大恨告天》正是:

大明朝你等着吧,

这就是努尔哈赤给你们的好回答。

明之亡,第一错就错在宁远伯李成梁无端袭杀了觉昌安、塔克石父子生给逼成的:

提起成梁心肺炸

强忍仇恨咬碎牙

贼尼堪千方百计设毒计

将我爷爷爹爹来屠杀

咬住仇,咬住恨

嚼碎仇恨强咽下

仇恨入心要发芽

不低头,不后退

不许泪水腮边挂

流入心田开火花

万丈怒火燃烧起

要把那昏天黑地的大明朝来烧塌

逼成后金兴兵复仇之势者,大明总兵官,宁远伯李成梁也。

清人郑燮,字板桥,有《沁园春》一首曰《恨》

沁园春:恨

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

把夭桃斫尽,煞他风景;鹦哥煮熟,佐我杯羹。

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

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

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

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

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

癫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

【跟帖】~~~~~~~~~~~~~~~~~~~~~~

* 看来大清国(当时称后金国)灭亡大明国还是合情合理的。-北京雨

* 狼要吃羊总会有理由。努尔哈赤之父祖就是善类?另外陈良宇的儿子当时躲到马来西亚被伪信召回,可见其没读过伍子胥故事。- 赵子龙


浏览(461)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