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经济

注册日期:2022-12-28
访问总量:661738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烦恼不是偶然“遇到”的,而是精心“安排”的


发表时间:+-

烦恼不是偶然“遇到”的,而是精心“安排”的

 


 

昨天,一位朋友因与邻居发生小纠纷,报警求助、甚至准备走法律程序,心情十分烦躁,来向我倾诉。我虽非法律专业人士,也不了解纠纷全貌,自然无法提供实质法律建议。

 

但我生活中的一点体会或许可以作为参考:许多烦恼,其实并不是我们“偶然遇到”的,而是“特定安排”的。更准确地说,是为了我们成长、完善自我而设下的一道“测试”。

 

我们越是胆怯,生活就越会安排我们去面对冲突、锻炼勇气;越是无助,就越会被推向必须独立解决问题的境地;越是狭隘,越会安排我们去面对包容与理解的功课。仿佛有一个无形的“人生课程系统”,为我们量身打造一套套烦恼考题,以磨炼我们的心性。

 

很多人说,现实生活就像一所学校,永远在考试。学生每学完一个单元,就要通过测试才能继续往下学。而生活的“考试”——那些烦恼和难题,也分等级:初级的、中级的、高级的。如果我们能通过初级的测试,就会被安排更高层次的挑战;如果迟迟未能通过,就会反复“补考”,直到彻底学会为止。

 

不过,生活和学校也有本质区别:在学校,毕业后可以不再考试;但在生活中,只要活着,烦恼与挑战就会接踵而来。根本上说,要么我们不断成长、超越烦恼,要么就被困在某一层烦恼中,裹足不前。人们常说“岁月静好”,其实只是阶段性的休整,而非永恒的状态。我曾试着一周什么都不做,躲在家中“躲避烦恼”,但依然闪不开、逃不掉,烦恼照样会“找上门”。

 

回到邻里纠纷,其实很多时候,说到底就是一点误解、一点不宽容。若我们心胸狭隘,小事就会变成大事,小摩擦就会升级为大冲突。反之,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多一点理解和体谅,烦恼往往就能迎刃而解。

 

这类烦恼的“正解”,往往不是“打官司”“上法庭”,而是转过身来检视自己,从心性上作出改变。沟通时换位思考,主动建立良性互动,烦恼就可能自然化解。比如,冬天下雪时为邻居扫扫雪,夏天除草时帮邻居搭把手,不仅是友善的举动,也是身体力行的和解方式,更能借此打破隔阂,增进理解。

 

人与人之间的很多误解与摩擦,其实是自己心中“功课”未完成的映射。如果总是用对抗方式回应生活的“测试”,那这道题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直到我们彻底掌握。

 

理解了这一点,就会明白:烦恼不是“外部事件”,而是“内部功课”;不是偶发冲突,而是成长安排。只有真正看清这一点,并从自身出发调整认知、改变应对方式,我们才算真正通过了这一层的“人生考题”。

 

烦恼并非敌人,它恰恰是生活精心安排的老师。只有我们不断通过这些“测试”,生命的格局才能被打开,人生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多伦多 李 郡


浏览(210)
thumb_up(4)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