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灵感清泉

注册日期:2024-12-01
访问总量:6950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马太福音第5章查经:登山宝训-天国信徒特征,律法不是废除,而是成全1


发表时间:+-

马太福音第5章查经:登山宝训-天国信徒特征,律法不是废除,而是成全1

马太福音5章查经分享目录:】

       I, 登山宝训的背景(太5:1-2);

       II, 八福的属天生命:(太5:3-12);

       III, 作盐作光是主耶稣门徒的见证使命(太5:13-16);

       VI,耶稣呼召更深的义(太5:17-20);

       V, 主耶稣成全律法(太5:21-48);

              1,论发怒:(太5:21-26);2, 论奸淫:(太5:27-30);3,论休妻:(太5:31-32);4, 论起誓:(太5:33-37);5 论报复:(太5:38-42);6,论爱仇敌:(太5:43-48)

 

I,登山宝训的背景(太5:1-2

(1) 经文耶稣看见这许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门徒到他跟前来, 他就开口教训他们,说

(2) 注解1上了山】圣经没有具体说明,但是传统认为主耶稣讲道的地方是,迦百农西北地区的“八福山”(Mount of Beatitudes)的山丘。(天主教在此地建有“八福教堂”,纪念主在此讲述八福与登山宝训。)【2他们指主耶稣的使徒,门徒和愿意跟随主的人。

3)分享                                                                           

主耶稣在此地讲道,视野开阔、安静适合讲道,靠近湖边却高于地势,便于群体聚集和声波传播。许多使徒和门徒都来自加利利(彼得、安得烈、雅各、约翰等),听众对这片土地极熟悉。

      主耶稣是唯一独一的真神,掌握最高的权柄和无限的慈爱,向全人类宣告永恒的国度宪章、属灵新生命的法规。

II,八福的属天生命:(太5:3-12)

(1) 经文:“3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4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5 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6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7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8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 神。9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 神的儿子。10 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11 「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 12 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

(2) 注解虚心的人】“虚心”原文是“心灵的贫穷”,即承认自己灵性破产、无力自救,只能完全依靠主耶稣的怜悯和恩典;哀恸的人】因自己的罪、因世人的沉沦、为远离神的生命忧伤哀哭,这样的忧伤引向悔改与安慰;温柔的人】柔和不是软弱,而是内心柔和谦卑,在神面前顺服,在人面前不争竞、不高抬自己,效法基督的柔和(太11:29)。;饥渴慕义的人】追求神的义、公义的生活、圣洁的生命,主耶稣的义,不满足于外在行为,渴望属灵生命与神相合;怜恤人的人】因领受主的怜悯而向人施怜悯。怜悯不是情绪,而是主动帮助有需要者;清心的人】“清”即单一、无杂质。清心是单一追求主的心,没有偶像、没有假意;使人和睦的人】不仅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同时带领人回到神面前,与神和好;为义受逼迫的人】为主遵行真理、传福音、行义时遭遇抵挡,说明我们不是属世界。

3)分享:

“八福”是天国门徒的真实身份与生命方向;主耶稣是天国的王,也是八福的成全者。

1, 显明属天国门徒的生命本质 ,与主耶稣联合的生命状态。让信徒认识,是属天生命的自然流露,依靠主重生,因此在主里已经得福(弗1:3),门徒得救后活出基督的生命就是自然结果。

2, 鼓励门徒忠于天国生活方式,即使遭受逼迫,持守信仰。八福的最后一福特别提到“为义受逼迫”,这是对前面七种福分的现实回应:世人不接受这些品格,但神却说“你们有福”;鼓励门徒不要惧怕不被世界接纳,而要忠心活出天国的身份。主耶稣应许“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太5:12),这是对属灵忠贞的肯定。

3, 八福颠覆世界对福气的定义: 世人追求财富、地位、舒适,但主耶稣指出真正的福是在神的同在中,与神和好,活在神旨意中。门徒要从“属世的成功”转向“属天的祝福”,看见神眼中什么才是“有福的人”。

4, 呼召门徒效法主耶稣,为天国作见证:主耶稣自己就是“八福的化身”——祂是最虚心、最哀恸、最清心、最被逼迫的一位。引导门徒效法主耶稣,重生,活出主耶稣式样。使人因我们的好行为归荣耀给神(太5:16)。门徒若活出这些品格,就是“作光作盐”,见证主的真实。是主耶稣的门徒对世界所发出的属灵光辉,是主的恩典在门徒生命中的果效。

 

在新约中,门徒为主耶稣八福见证的事例:

 

 

1,彼得:使人虚心的转变:

       *虚心悔改】:彼得在三次不认主后,痛哭流泪,悔恨自己的软弱,体现了对自身属灵贫乏的认识(加22:61–62);**【使人和睦】:在五旬节,彼得站起来向众人传讲福音,带领三千人悔改归主,促进人与神之间的和睦(徒2:14–41)

   2,保罗:为饥渴慕义,为受逼迫的典范:

       *饥渴慕义:保罗在大马士革路上遇见主后,生命彻底改变,成为主的器皿,渴望传扬福音,追求神的义(徒9:1–22);**【为义受逼迫】:保罗在各地传道时,遭受鞭打、监禁、石打等多种逼迫,但仍坚持传扬基督(林后书11:23–27)

   3,约翰:清心与爱心的见证:

       * 清心】:约翰说主所爱的门徒,强调主的爱与真理,追求与神亲密的关系(约13:23;约一4:7–21);【哀恸】:他在启示录中看到教会的光景和末世的审判,心中充满忧伤,但仍传达神的安慰和盼望(启1:9–20)

   4,腓力:怜恤和使人和睦的热心的侍奉:

       * 怜恤人】:腓力在撒玛利亚传道时,不仅医治病人,还关心他们的属灵需要,带领许多人信主(徒8:5–8)。**【使人和睦:腓力顺从圣灵的引导,向埃提阿伯的太监传福音,使这位外邦人得着救恩,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和睦(徒8:26–39)。

   5,巴拿巴:温柔与使人后面的榜样:

       * 温柔】:巴拿巴被称为“劝慰子”,在主的教导下,以温和的态度接纳保罗,并在教会中鼓励弟兄姊妹(徒4:36–37;9:26–27),**【使人和睦】:在安提阿教会中,与保罗一同教导信徒,促进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的合一(徒11:22–26)

 

    八福是天国门徒的生命实质。愿我们在主耶稣的恩典中,靠圣灵的帮助,效法主的榜样,活出这“八福的生命” ,在这个世代中做主忠心的见证人,成为世上的光和盐。

 

III,  作盐作光是主耶稣门徒的见证使命(太5:13-16)

 

1)经文13 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 14 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 15 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16 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

2)注解世上的盐常用“盐”来比喻智慧与言语的恩典(西4:6; 若失了味】“失了味”的希腊原文又有“成为愚笨、无用”的意思; 属主的门徒若失去圣洁与真实,便失去影响力。【世上的】代表从神而来的真理、圣洁与生命(约1:4–9),是指天国子民借着行为彰显的生命见证;

3)分享

   1. “你们是世上的盐。”(5:13

 主宣告:“你们是世上的盐”,不是“你们应该成为”,这是一种已经赋予的身份。主的门徒是因籍着在基督里与主联合而有的身份。

“盐的功用”:【防腐作用】:在古代,盐能抑制败坏。门徒要在败坏的世代中活出圣洁、公义、诚实,使人因你的生命见到公义;【调味作用】:盐也让食物有滋味。门徒的言语、行为应使人对生命的真味产生渴慕,使世界因你的见证而对神的国度感到吸引。

若失了味”指门徒失去圣洁与真实,变得妥协、与世俗无异。这样的“盐”不但失效,反而可能成为基督名下的羞辱(林后6:14–17)。

 

我们必须持续连于主,顺服圣灵的引导,才能保持“盐味道”。离开基督,我们就不能做什么(约15:5)。

 

2. “你们是世上的光。”(5:14–16

“光的意义”:在圣经中,光代表真理、公义、神的启示与圣洁的生命(约1:4–9)主耶稣自己宣告:“我是世界的光”(约8:12)。因此我们成为光,是因为祂的光在我们里面(弗5:8)。

“光的彰显”:【不可能隐藏】:一个真实活出主生命的门徒不可能不被人看见——这不是为了高举自己,显明主的荣耀;【主动发光】:主的命令:“也照样照在人前”:这不是被动等人发现,而是主动去发光,要主动显明基督生命的真实见证,使人因我们的好行为而归荣耀给神。

 

主动去发光目的不是荣耀自己,而是“叫人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主耶稣说:“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约14:9)——同样,人若看见我们,就应当能看见耶稣的样式,归荣耀给天父

 

“作盐作光”是主耶稣赐下的身份与使命。我们是靠着主的同在与光照,将祂的生命活出来。惟有常常在主耶稣里、让祂的光照亮我们,我们才能成为世上的盐与光,在末后的世代中作主真实的见证人。

IV,   主耶稣呼召更深的义(太5:17-20)

 

(1),经文:【17 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 18 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 19 所以,无论何人废掉这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又教训人这样做,他在天国要称为最小的。但无论何人遵行这诫命,又教训人遵行,他在天国要称为大的。 20 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

(2),注解:【废掉】拆毁,败坏;主明确否定祂来是为了废除律法;【成全】实现,应验,填满,使之完全;不是简单执行律法的外表,而是主揭示、活出律法的属灵实质与最终目的;【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指他们表面上行“基督信仰”规条(太7:22);而本质上不遵守主的教导,“里面却装满了假善和不法的事”(太23:28),无法满足神所要的“心灵和诚实”的敬拜(约4:24)。

(3),分享:

     1, 主耶稣郑重宣告祂来不是废除律法:而是“我来乃是要成全”,

 

主耶稣宣布最大的诫命就是:“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 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太22:37-40)

主耶稣赋予十诫新的生命:“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包含十诫前4条;“爱人如己”包含十诫后6条。

 

       主如何“成全”律法?

 

主以自己完全的顺服与圣洁生命活出律法的真义(8:3-4);祂是唯一完全遵守律法的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主以十字架成就赎罪的义,代替人无法达成的律法义(加3:13);我们因信祂的救赎,得以被神称义。

主启示律法背后上帝爱的本意,使人从律法的字句进入属灵的真义. 体会到神设立律法是为了引导我们进入更丰盛的生命。(约5:39)

 

 

2. 天国的标准不是律法的字句,而是顺服与生命的真实(太5:18–19

主强调: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神的标准永不降低,而唯有在主耶稣里才能得以完全。

谁被称为天国里最小的是那些轻看神话语权威、随意修改或妥协真理,并教导人如此行的人。

谁被称为天国里大的是那些敬畏神、真心遵行祂话语、以生命见证神旨意并教导人遵行的人(雅1:22–25)。

这不是靠行为称义,而是显明一个属神的人是否真实活在基督里,有主的生命作支撑。行为是信心的果子(雅2:17),不是得救的条件,但却显明得救的真实。

 

3.门徒的义必须胜过文士与法利赛人的义(太5:20

文士和法利赛人以严格遵守律法、守传统而自义,但主揭露他们外表敬虔、内里却远离神(太23:25–28)。他们的义是看得见的宗教行为却缺乏真正的悔改与信靠

主耶稣指出:你们的义若不胜于他们,断不能进天国这句断言震撼当时听众,也提醒今天的我们:真正的义不是表面行为,而是内心顺服主、靠主活出的生命之义。

 

   V.主耶稣成全律法(太5:21-48)

1)经文论发怒:【21 「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又说:『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 22 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断;凡骂弟兄是拉加的,难免公会的审断;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 23 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 24 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 25 你同告你的对头还在路上,就赶紧与他和息,恐怕他把你送给审判官,审判官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监里了。 26 我实在告诉你,若有一文钱没有还清,你断不能从那里出来。】;论奸淫27 你们听见有话说:『不可奸淫。』 28 只是我告诉你们,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 29 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丢在地狱里。 30 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下入地狱。】;论休妻:31又有话说:『人若休妻,就当给她休书。』 32 只是我告诉你们,凡休妻的,若不是为淫乱的缘故,就是叫她作淫妇了;人若娶这被休的妇人,也是犯奸淫了。】论起誓:【33 你们又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背誓,所起的誓总要向主谨守。』 34 只是我告诉你们,什么誓都不可起。不可指着天起誓,因为天是 神的座位; 35 不可指着地起誓,因为地是他的脚凳;也不可指着耶路撒冷起誓,因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 36 又不可指着你的头起誓,因为你不能使一根头发变黑变白了。 37 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论报复:【38 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39 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 40 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 41 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 42 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论爱仇敌:【43 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 44 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 45 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46 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呢?就是税吏不也是这样行吗? 47 你们若单请你弟兄的安,比人有什么长处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这样行吗? 48 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

2)注解动怒是指发脾气,更是指内心怀有持续的、不义的怒气、怨恨或仇恨;【拉加(Raca)】是亚兰语,意思是“空虚的”、“无用的”、“愚蠢的”、“白痴”,旨在侮辱对方的人格和智商;【公会(Sanhedrin)】: 指的是犹太人的最高宗教法庭,有权审判和判决死罪。(但是执行死刑需经罗马总督批准)【魔利(Moreh)是希腊语,意思是“愚顽的”、“背叛的”、“叛逆的”、“无信仰的”;【地狱的火(Gehenna)】: 指的是欣嫩子谷(Gehenna),耶路撒冷城外的一个山谷,曾经是焚烧垃圾和罪犯尸体的地方,有火常年不熄。,它被用来象征最终的审判和永恒的刑罚,即地狱。【淫念】: 淫念通常指的是不健康的、过度的或不适当的性念头或欲望。【剜眼:乃是指靠着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罗8:13),也就是治死地上犯罪的肢体(西3:5)】。【砍手:意即不把肢体献给罪作不义的器具(罗6:13)。【休妻】:是丈夫单方面解除婚姻的一种权利. 人若娶妻以后,见她有什么不合意的事,就不喜悦她,就可以写休书交在她手中,打发她离开夫家。”(申24:1);伊斯兰教;丈夫对妻子连续说三遍“你被休了”,即可解除婚姻关系(“塔拉格”(Talaq))。中国古代:“七出”:丈夫有七种理由,包括不孝顺公婆、无子、淫佚、妒忌、恶疾、多言、盗窃可以休妻;“三不去”:指即使妻子犯了“七出”的某些情况,丈夫也不能休妻的:A有所娶无所归:妻子没有娘家可回;B与更三年丧:妻子曾为公婆服丧三年;C前贫贱后富贵:丈夫娶妻时贫贱,后来富贵了。(唐律疏议)。【背誓】:指违背自己发过的誓言,伪誓,发假誓;【起誓】:起誓是指发誓或宣誓。当你郑重地承诺某事,或者为了证明某事的真实性而进行庄严的保证时,就是起誓。例如:“证人在法庭上起誓,自己所说的一切都是实话。”【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律法容许人讨回公道,也就是说,对别人所施的恶待,可还以相等程度的报复,其目的乃在制止随意侵犯人。(出21:24;申19:21)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财物是最能霸占人心的(太6:21)。主要我们的心能够超脱,不受钱财的霸占。

3)分享

主耶稣不仅注重外在行为,更深入了解引起内在的动机和思想;把罪恶消灭在萌芽之中,严格要求信徒

1,论发:(太5:21-26)

主耶稣教导我们动怒,骂拉加,骂魔利” 都是“不可杀人”的主要思想根源。

因为某种原因,1)对他人心怀不满、怨恨,内心却愤愤不平。长期记仇,不愿饶恕。在心中对他人产生恶念或敌意;2)当面或背后贬低、嘲笑他人,旨在伤害其自尊心和名誉;3)用最恶毒、最侮辱性的词语攻击他人的品格,恶毒地诅咒他人。

在这罪恶悖逆的时代,我们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例子太多了,教训太大了

圣经中事例负面的警示:

1)该隐与亚伯 (创世记 4章): 这是最经典的例子。该隐因为嫉妒亚伯的献祭蒙神悦纳,内心大大发怒,最终将亚伯杀害。这直接印证了主耶稣的话:愤怒和嫉妒是杀戮的根源。

2)雅各与以扫 (创世记 25-33章): 虽然最终没有发生杀戮,但雅各欺骗以扫夺取长子名分和祝福,导致以扫心怀杀意,多年来无法饶恕雅各。雅各也因此长期流亡,承受欺骗的后果。这段兄弟之间的嫉妒、欺诈和怒气,展示了罪恶的连锁反应,以及和解的艰难与重要。

3)扫罗王对大卫的嫉妒 (撒母耳记上 18章及后续): 大卫因战功卓著受到百姓爱戴,扫罗王因此嫉妒他,多次企图杀害大卫。扫罗的愤怒和嫉妒使他失去了理智,不仅没有尽到王的职责,反而穷追不舍地想要杀死一个无辜的人,最终也导致了自己的悲惨结局。

4)亚哈王和耶洗别王后贪图拿伯的葡萄园 (列王纪上 21章): 亚哈王因嫉妒拿伯不愿卖地而郁闷,耶洗别王后为了满足丈夫的贪欲,设计陷害并杀死拿伯,从而夺取他的葡萄园。这里贪婪和愤怒、嫉妒交织,导致了谋杀。

 

只有真正消除内心的愤怒、嫉妒等罪恶根源,才能真正地遵守主“不可杀人”的诫命,导致杀人行为的,往往是内心深处滋生的愤怒、嫉妒、仇恨、贪婪和怨恨。如果不从源头上消除这些负面情绪,即使表面上没有杀人,内心也可能已经犯了罪。

耶稣不是要废掉律法,而是要成全律法,将律法的要求提升到一个更高的维度。主要求我们是一种全人(包括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圣洁。如果门徒没有主耶稣的“八福”内心的洁净,无法真正执行律法。

 

2,论奸淫(太5:27-30)

淫念是内心对神所设定界限的逾越,是对肉体情欲的顺从。淫念是“种子”,行为是“果实”。耶稣的教导提醒我们,要治本,就要从根源上对付罪——也就是内心的淫念

对异性身体部位的过度关注和遐想,将对方视为满足自己情欲的对象。反复回味、长时间停留在脑海中,并伴随着情欲的滋长,那么它就已发展成为淫念。它会让人在脑海中不断编织与淫乱相关的场景和幻想。淫念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可能伴随着嫉妒(当对象属于他人时)、贪婪(渴望拥有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欺骗(为了隐藏或实现淫念而撒谎)、甚至仇恨(当淫念无法满足时转变为怨恨)等其他罪恶。

淫念圣经警示案例

【未能控制淫念的大卫:】 大卫王,在王宫平顶看见拔示巴沐浴时动了淫念,未能及时止住,进而导致他与拔示巴通奸,并为掩盖罪行设计谋杀了她的丈夫乌利亚;这一系列罪恶带来神严厉的管教,使他的家庭刀剑不断,骨肉相残,国度也陷入动荡不安之中(撒母耳记下11-18章);

【被美色所诱惑的参孙:】 被神赐予超凡力量的士师参孙,却屡次未能胜过肉体的情欲,被非利士女子(特别是大利拉)的美色所诱惑,沉溺于不正当的关系中;他最终因情欲的弱点泄露了力量的秘密,导致双眼被剜,失去神力,沦为敌人的囚犯和笑柄,虽然最终与敌人同归于尽,但他的生命本可以更加荣耀(士师记16章);

【放纵情欲拜偶像的所罗门】: 所罗门王,在晚年违背神的命令多立外邦妃嫔,放纵情欲;这些妃嫔诱惑他偏离耶和华,转去随从并敬拜偶像,最终导致神的愤怒降临,并在他死后,以色列王国分裂为南北两国(列王纪上11章),结束了联合王国的光辉时代。

圣经警示案例显示:淫念太可怕了。如果彻底的割舍淫念,并非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可以完成。人靠着自己,无法根除内心深处的罪恶欲望。唯有借着耶稣基督的救赎和圣灵的更新,我们才能获得胜过罪恶的能力。主耶稣的“剜眼砍手”的命令,实际上是对信徒信心的呼召:信靠基督,并愿意为基督的缘故,向罪死,与罪一刀两断。这是一种深刻的悔改,意味着我们不再容忍罪在内心有丝毫的立足之地。

 

3, 论休妻(太5:31-32)

主耶稣教导:“那起初造人的,是造男造女,  并且说:『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 这经 你们没有念过吗?  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的了。所以, 神配合的,人不可分开。“ (太19:4-6)

1)婚姻是上帝亲自设立的神圣制度:“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 就是说:在上帝面前,两个人合而为一,成为一个全新的生命实体。这“一体”意味着在目标、价值观、情感、甚至在上帝面前的地位上都达到一种深刻的合一。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婚姻是盟约关系,具有排他性和永久性:“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的了。” (太19:6a):这是对“二人成为一体”的重申和总结。既然他们已经合而为一,就不能再被视为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联合的整体。这种一体性奠定了婚姻的不可分割性。所以,神配合的,人不可分开。” (马太福音19:6b):这是耶稣教导的核心禁令。由于婚姻是上帝亲自配合的,是神圣的盟约,人就没有权柄去分割它。这里的“分开”主要指离婚。耶稣明确反对当时犹太人随意休妻的做法,强调了婚姻的终身性。

 

根据主耶稣的教导,“论休妻“,做了明确的规定:

1),制止当时的随意休妻之风:当时可以随意休妻,理由五花八门,甚至为了很小的过失就可以休妻。这不仅是对婚姻神圣性的亵渎,更是对妇女的极大不公和伤害。主耶稣在这里指出,摩西律法允许写休书,并非因为神喜悦休妻,而是为了当时的“人心刚硬”。

2),对男性权力的限制与对女性的保护:针对婚姻中对女的一方 不公平,主耶稣宣布,男方不可以随随便便写休书,限制男方在婚姻上的权力;除了“淫乱的缘故”以外,任意休妻的行为都是不合神心意的,并且会导致休妻者和被休者的罪。

3),今天基督信仰,根据主耶稣教导,严格遵守婚姻的神圣性和不可分割性原则。耶稣所允许的“淫乱的缘故”是一个例外条款,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离婚也绝非理想或被鼓励的选择,而是作为罪的后果和对无辜一方的保护。对于信徒而言,既然应当追求圣洁,远避淫乱,那么婚姻的终身性原则就更应当被持守,信徒在婚姻中依靠上帝,尽力维护并修复关系,以荣耀上帝在婚姻中的完美旨意。

4,论起誓:(太5:33-37)

时代背景:旧约律法(例如利未记19:12,申命记23:21-23)确实要求百姓对神所起的誓言要严肃对待,并忠实履行。“不可指着我的名起假誓,亵渎你神的名。我是耶和华。” (未19:12):这经文核心在于强调对神所起的誓言的严肃性和履行誓言的责任。然而,在耶稣的时代,人们发展出一种复杂的起誓体系试图区分约束性的誓言和约束性的誓言(23:16-22),以此来规避某些承诺,或者利用起誓来增加自己言语的可信度。他们可能认为,只要不指着神的名起誓,或者指着一些次要的事物起誓,就可以不必完全遵守。从而规避某些承诺,或者利用起誓来增加自己言语的可信度,却不真正对所说的话负责。

稣的彻底颠覆与提升:主耶稣的教导,世人即“什么誓都不可起”,是对这种旧有观念的彻底颠覆和提升。一个人特别是门徒的言语应当本身就具有足够的诚实和可信度,而不需要通过起誓来加以强化。耶稣列举了当时人们常用来起誓的一些对象,并指出它们都与神或神的创造、主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指着天起誓,就是指着神的座位;指着地起誓,就是指着神的脚凳;耶路撒冷是神的圣城;甚至你的头,其生命和存在也完全在神的掌管之下。这表明,任何形式的起誓,最终都是指向神的主权和他的名。试图通过指着这些次要事物起誓来规避对神的责任,是徒劳且虚伪的。

主耶稣教导的核心和精髓是:“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主要求门徒具备绝对的真诚和正直。这意味着我们信徒内心的真实与外在的表达应当完全一致。主耶稣教导:“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 (Mt 5:37b)“。“多说”在这里指的是超过简单的“是”或“不是”,而是为了强调或规避责任而发誓,耶稣指出,这种试图通过起誓来操作或扭曲真理的行为,其根源是“那恶者”,即撒旦。撒旦是谎言之父,它引诱人去欺骗、伪装和不诚实。耶稣将这种行为归结为魔鬼的作为,表明其严重的属灵后果。

   主耶稣的教导现实意义

1),诚实与正直:我们信徒日常交流中应该力求诚实,不夸大其词,不随意承诺无法实现的事情,更不要为了达到目的而说谎或误导他人。我们的“是”就意味着“是”,我们的“不”就意味着“不”。

2),信誉与担当:我们基督徒的承诺是有份量的,我们的信誉是不需要额外担保的。这在商业、人际关系和各种协议中都至关重要。其言行本身就是对信仰的见证.

3),起誓的正确理解:主耶稣禁止的是为了加强日常言语可信度而随意起誓,以及试图通过誓言来规避责任的虚伪行为。合法宣誓的接受性,在法庭或就职典礼,进行的合法宣誓,其目的是确认说真话的严肃性,并在神面前承担法律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宣誓者是在向上帝表明,他们将遵守真理和法律.这与耶稣所批判的为了掩饰不诚实而滥用起誓的行为截然不同, 这种完全的诚实不仅是基督徒品格的核心,也是我们在世人面前荣神益人的重要途径。

5,论报复(太5:38-42)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太5:38) 这句话引自出埃及记21:24、利未记24:20、申命记19:21。旧约背景 这种“同态复仇”的原则(Lex Talionis)在当时并非鼓励报复,而是一种限制报复的原则. 它的目的在于防止过度的、无限的报复,确保惩罚与罪行对等,维护社会公正,避免血仇蔓延。它不是要人主动去行使报复,而是作为司法体系中对损害进行公正赔偿的指导.

主耶稣论报复教导揭示了律法更深层的精义和其属灵的超越性:

1) 主耶稣说:“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 要信徒根除心中报复的意念,不要以相同的、暴力的、复仇的方式去“抵抗”恶人;

2) 主耶稣说:“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不仅不反击,甚至主动放弃维护个人尊严的权利。这是一种主动的、舍己的爱,旨在以爱来化解仇恨,以忍耐来感化对方;

3) 主耶稣说:“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而是强调一种超越物质损失的属灵自由和慷慨。它旨在表明我们对物质的拥有是轻看的,而对公义和爱的追求是至上的。

4)主耶稣说:“有人强迫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它代表了无私的牺牲、超越期望的付出,以及以爱化解压迫的策略。多走一里路,是将被迫的行为转化为一种自愿的施予,这不仅能化解敌意,有时也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沟通和见证机会。

5)主耶稣说:“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这是前面原则的总结和积极的行动指示。教导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回应别人的需要,无论是给予还是借贷。

爱人如己是消除报复的循环的基石: 耶稣的教导旨在打破人类社会中根深蒂固的报复循环。报复只会带来更多的仇恨和暴力,主耶稣就是以十字架宝血来成就救恩,以爱来击败罪恶的典范。让我们永远生活在主耶稣爱里。

 

6,论爱仇敌(太5:43-48)

主耶稣登山宝训中最为震撼和颠覆性的教导之一。它直接挑战了当时社会普遍接受的伦理观念,并为我们揭示了神国子民的独特生命样式。

1). 主耶稣超越律法的召唤 (太5:43-44)

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

耶稣引用了旧约律法和犹太传统中一个常见的观念——“爱邻舍”源自利未记19:18,人们往往认为,如果律法要求爱邻舍,那么其反面就意味着可以恨仇敌。

主耶稣直接纠正并超越了这种有限的理解。他没有废除爱邻舍的命令,而是将其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

更是一种属灵的命令。为什么说它颠覆性?因为:1),爱仇敌是反被造的人性的。我们的本能反应是仇恨那些伤害我们的人。2),为逼迫者祷告更是超乎寻常。我们通常会诅咒或报复逼迫者,但耶稣却要求我们为他们祈福,祈求神赐予他们恩典和改变。

这就是主耶稣子民的独特印记,是我们与未得救的世人分别之处。

 

2).效法天父:超越世俗的爱 (太5:45-47)

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若是你们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呢?就是税吏不也是这样行吗?若是你们单问你弟兄的安,比人有什么长处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这样行吗?”

主耶稣在这里提供了爱“仇敌”的根本理由和动力:为了作我们天父的儿子,效法天父的完全.

天父的榜样: 神的爱是普世的、无条件的。他把阳光和雨水这些维系生命的恩赐,同样赐给好人和坏人,义人和的人。他的恩典是普及的,不偏待任何人。我们若要真正成为他的儿女,就当活出这种超越人性的爱。

世俗的对比: 耶稣用“税吏”和“外邦人”来作对比。在当时的犹太社会中,税吏因与罗马政府合作而被视为罪人和社会的渣滓;外邦人则是不认识神的人,不洁的人。连他们都会爱那些爱自己的人,问候自己的同类。如果基督徒的爱仅仅停留在这种程度,那我们与世人有何区别?我们又何来“长处”或“赏赐”呢?

这里的“赏赐”就是指我们因效法神而得到的生命品格和属灵的丰盛。当我们活出超越世俗的爱时,我们就显明了神的荣耀,也印证了我们真是天父的儿女。

 

彰显上帝的爱约瑟的故事(创37-50)。约瑟被他的哥哥们嫉妒、出卖,甚至杀害,最后被卖到埃及为奴。他在埃及经历了苦难、诬陷和牢狱之灾。按常理,当他后来成为埃及宰相,手握大权时,完全有能力报复那些曾经伤害他的人。然而,当他的哥哥们因饥荒来到埃及向他求助时,约瑟不仅没有报复,反而以恩慈相待,供应他们粮食,最终与他们和好。他说:“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创50:20)。约瑟打破仇恨的循环,以善胜恶;活出主耶稣的饶恕和怜悯,活出上帝的超越世俗的爱,他活出上帝子民的应有的本质体现。

 

 

3) 魔鬼才是真正的仇敌:

 

“上帝就是爱”(约一4:8,16)是基督信仰的基石。神的爱是祂最核心的属性之一。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上帝没有恨:

 

耶和华所恨恶的七样事物:“耶和华所恨恶的有六样,连他心所憎恶的共有七样:就是高傲的眼,撒谎的舌,流无辜人血的手,图谋恶计的心,飞跑行恶的脚,吐谎言的假见证,并在弟兄中布散纷争的人。” (箴言6:16-19)“狂傲人不能在你眼前站立;凡作孽的,是你所恨恶的。你必灭绝说谎言的;流人血弄诡诈的,都为耶和华所憎恶。”( 诗5:5-6)

 

正如主耶稣所说,魔鬼是说谎之人的父,从起初就是杀人的,它致力于偷窃、杀害和毁坏。(约翰福音10:10)

 

正如主耶稣宣告“所以我告诉你们:人一切的罪和亵渎的话都可得赦免,惟独亵渎圣灵,总不得赦免。凡说话干犯人子的,还可得赦免;惟独说话干犯圣灵的,今世来世总不得赦免。”(太12:31-32)

 

亵渎圣灵”就是自己看见圣灵大能的作为后,受到圣灵的恩赐,却出于彻骨的恶意和刚硬之心,故意将圣灵的工作归咎于魔鬼。这种罪是彻底拒绝神恩典和救赎的表现,是人将自己完全与真理隔绝、与魔鬼站在一起的最终选择。就是主耶稣所说:“这话是因为他们说:他是被污鬼附着的。”(可3:30)

 

犹大就是这类“灭亡之子”的一个悲剧性例子。 犹大作为主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与主朝夕相处,亲眼见证了主的教导和神迹。然而,他却被贪婪蒙蔽,被魔鬼引诱,亵渎圣灵,最终出卖了主耶稣(约6:70-71)。。他的结局被主耶稣称为“灭亡之子”(约17:12)。

 

因此,爱“仇敌”(那些被罪和魔鬼辖制的人)与恨恶“敌人”(魔鬼和罪恶本身)之间并没有矛盾。 相反,正是因为我们恨罪恶和魔鬼,我们才更要去爱那些被它们蒙蔽和奴役的人,目的是将他们从敌人的捆绑中释放出来,归向真理和生命。这正是效法上帝那种圣洁的、公义的、同时又是充满怜悯和救赎的爱憎分明。然而,对于那些最终选择与神为敌、亵渎圣灵、彻底拒绝救恩的,最终等待他们的将是公义的审判。

 

就是说,魔鬼是我们的真正的敌人。如果被造的人亵渎圣灵,背叛主,坚定与魔鬼站在一边,与神为敌,他就不是爱“仇敌”范围,就像出卖主耶稣犹大,主耶稣宣布犹大的“灭亡之子”,就是一个。但是,谁是“亵渎圣灵,背叛主,坚定与魔鬼站在一边,与神为敌的”,末世由主耶稣审判决定。

 

 

3). 主耶稣的终极呼召:像天父一样完全 (太5:48)

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

“完全”是指完美无瑕、毫无过失,完整、达到目标  ;它特指神的本性就是爱,而且是牺牲的爱、无条件的爱。

属灵力量的源泉: 我们无法凭自己的能力达到这种完全,但我们可以依靠那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当我们将真正的仇敌识别为魔鬼,并看到那些伤害我们的人是被罪捆绑时,我们才能靠着神的恩典去爱他们。

祷告的武器: 为仇敌祷告是我们爱他们最直接的方式。这不仅仅是改变他们的境况,更是改变我们自己的心。

生命的见证: 当我们在充满仇恨的世界中,活出这种不可思议的爱时,我们就能成为活的福音,彰显神的荣耀,吸引人归向基督。

 

愿我们都能在这段经文的光照下,靠着圣灵的能力,活出天父完全的爱,荣耀主名

 

 

【讨论题】

 

1, 八福哪一条福分最打动你?为什么?在你目前的生活中,是否有经历“为义受逼迫”?你如何面对?

2, 你认为今日基督徒最容易“失了味”的危机在哪里?

3, 主耶稣为什么强调祂来不是要废掉律法,而是要成全?

4, 主的教导:“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这对我们今天意味着什么?

5, 主在论杀人、奸淫、起誓、报复等教导中,如何将律法提升到“内心”层面?

6, 面对主耶稣“爱仇敌”的命令,最难实践的地方是什么?如何靠主去学习爱真正的仇敌-魔鬼,而非恨人?

【祷告】

 

亲爱的主,感谢您,我们查考了你的话语-马太福音第五章。主啊,我们看到你对我们的呼召是何等崇高,你的标准是何等圣洁。

帮助我们,不只是听道的人,更是行道的人。求您的圣灵开启我们的心,使我们真正明白“八福”的真谛,让我们甘心乐意地成为世上的盐和光,将您的爱和公义活出来。

主啊,我们也承认,您的教导对我们来说常常是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在面对冒犯我们的人时,求你赐给我们从您你而来的爱和力量,使我们能够效法你的榜样,爱我们的仇敌,为逼迫我们的祷告。

愿您的话语如同明灯照亮我们的道路,引导我们走在您的旨意中。愿我们的生命因您着你的话语而不断被更新和改变,直到我们更能像您。

奉主耶稣基督宝贵的圣名祷告,阿门。

 

-灵感清泉

2025/07/07

 

马太福音第5章查经:登山宝训-天国信徒特征,律法不是废除,而是成全1

马太福音5章查经分享目录:】

       I, 登山宝训的背景(太5:1-2);

       II, 八福的属天生命:(太5:3-12);

       III, 作盐作光是主耶稣门徒的见证使命(太5:13-16);

       VI,耶稣呼召更深的义(太5:17-20);

       V, 主耶稣成全律法(太5:21-48);

              1,论发怒:(太5:21-26);2, 论奸淫:(太5:27-30);3,论休妻:(太5:31-32);4, 论起誓:(太5:33-37);5 论报复:(太5:38-42);6,论爱仇敌:(太5:43-48)

 

I,登山宝训的背景(太5:1-2

(1) 经文耶稣看见这许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门徒到他跟前来, 他就开口教训他们,说

(2) 注解1上了山】圣经没有具体说明,但是传统认为主耶稣讲道的地方是,迦百农西北地区的“八福山”(Mount of Beatitudes)的山丘。(天主教在此地建有“八福教堂”,纪念主在此讲述八福与登山宝训。)【2他们指主耶稣的使徒,门徒和愿意跟随主的人。

3)分享                                                                           

主耶稣在此地讲道,视野开阔、安静适合讲道,靠近湖边却高于地势,便于群体聚集和声波传播。许多使徒和门徒都来自加利利(彼得、安得烈、雅各、约翰等),听众对这片土地极熟悉。

      主耶稣是唯一独一的真神,掌握最高的权柄和无限的慈爱,向全人类宣告永恒的国度宪章、属灵新生命的法规。

II,八福的属天生命:(太5:3-12)

(1) 经文:“3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4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5 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6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7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8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 神。9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 神的儿子。10 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11 「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 12 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

(2) 注解虚心的人】“虚心”原文是“心灵的贫穷”,即承认自己灵性破产、无力自救,只能完全依靠主耶稣的怜悯和恩典;哀恸的人】因自己的罪、因世人的沉沦、为远离神的生命忧伤哀哭,这样的忧伤引向悔改与安慰;温柔的人】柔和不是软弱,而是内心柔和谦卑,在神面前顺服,在人面前不争竞、不高抬自己,效法基督的柔和(太11:29)。;饥渴慕义的人】追求神的义、公义的生活、圣洁的生命,主耶稣的义,不满足于外在行为,渴望属灵生命与神相合;怜恤人的人】因领受主的怜悯而向人施怜悯。怜悯不是情绪,而是主动帮助有需要者;清心的人】“清”即单一、无杂质。清心是单一追求主的心,没有偶像、没有假意;使人和睦的人】不仅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同时带领人回到神面前,与神和好;为义受逼迫的人】为主遵行真理、传福音、行义时遭遇抵挡,说明我们不是属世界。

3)分享:

“八福”是天国门徒的真实身份与生命方向;主耶稣是天国的王,也是八福的成全者。

1, 显明属天国门徒的生命本质 ,与主耶稣联合的生命状态。让信徒认识,是属天生命的自然流露,依靠主重生,因此在主里已经得福(弗1:3),门徒得救后活出基督的生命就是自然结果。

2, 鼓励门徒忠于天国生活方式,即使遭受逼迫,持守信仰。八福的最后一福特别提到“为义受逼迫”,这是对前面七种福分的现实回应:世人不接受这些品格,但神却说“你们有福”;鼓励门徒不要惧怕不被世界接纳,而要忠心活出天国的身份。主耶稣应许“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太5:12),这是对属灵忠贞的肯定。

3, 八福颠覆世界对福气的定义: 世人追求财富、地位、舒适,但主耶稣指出真正的福是在神的同在中,与神和好,活在神旨意中。门徒要从“属世的成功”转向“属天的祝福”,看见神眼中什么才是“有福的人”。

4, 呼召门徒效法主耶稣,为天国作见证:主耶稣自己就是“八福的化身”——祂是最虚心、最哀恸、最清心、最被逼迫的一位。引导门徒效法主耶稣,重生,活出主耶稣式样。使人因我们的好行为归荣耀给神(太5:16)。门徒若活出这些品格,就是“作光作盐”,见证主的真实。是主耶稣的门徒对世界所发出的属灵光辉,是主的恩典在门徒生命中的果效。

 

在新约中,门徒为主耶稣八福见证的事例:

 

 

1,彼得:使人虚心的转变:

       *虚心悔改】:彼得在三次不认主后,痛哭流泪,悔恨自己的软弱,体现了对自身属灵贫乏的认识(加22:61–62);**【使人和睦】:在五旬节,彼得站起来向众人传讲福音,带领三千人悔改归主,促进人与神之间的和睦(徒2:14–41)

   2,保罗:为饥渴慕义,为受逼迫的典范:

       *饥渴慕义:保罗在大马士革路上遇见主后,生命彻底改变,成为主的器皿,渴望传扬福音,追求神的义(徒9:1–22);**【为义受逼迫】:保罗在各地传道时,遭受鞭打、监禁、石打等多种逼迫,但仍坚持传扬基督(林后书11:23–27)

   3,约翰:清心与爱心的见证:

       * 清心】:约翰说主所爱的门徒,强调主的爱与真理,追求与神亲密的关系(约13:23;约一4:7–21);【哀恸】:他在启示录中看到教会的光景和末世的审判,心中充满忧伤,但仍传达神的安慰和盼望(启1:9–20)

   4,腓力:怜恤和使人和睦的热心的侍奉:

       * 怜恤人】:腓力在撒玛利亚传道时,不仅医治病人,还关心他们的属灵需要,带领许多人信主(徒8:5–8)。**【使人和睦:腓力顺从圣灵的引导,向埃提阿伯的太监传福音,使这位外邦人得着救恩,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和睦(徒8:26–39)。

   5,巴拿巴:温柔与使人后面的榜样:

       * 温柔】:巴拿巴被称为“劝慰子”,在主的教导下,以温和的态度接纳保罗,并在教会中鼓励弟兄姊妹(徒4:36–37;9:26–27),**【使人和睦】:在安提阿教会中,与保罗一同教导信徒,促进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的合一(徒11:22–26)

 

    八福是天国门徒的生命实质。愿我们在主耶稣的恩典中,靠圣灵的帮助,效法主的榜样,活出这“八福的生命” ,在这个世代中做主忠心的见证人,成为世上的光和盐。

 

III,  作盐作光是主耶稣门徒的见证使命(太5:13-16)

 

1)经文13 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 14 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 15 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16 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

2)注解世上的盐常用“盐”来比喻智慧与言语的恩典(西4:6; 若失了味】“失了味”的希腊原文又有“成为愚笨、无用”的意思; 属主的门徒若失去圣洁与真实,便失去影响力。【世上的】代表从神而来的真理、圣洁与生命(约1:4–9),是指天国子民借着行为彰显的生命见证;

3)分享

   1. “你们是世上的盐。”(5:13

 主宣告:“你们是世上的盐”,不是“你们应该成为”,这是一种已经赋予的身份。主的门徒是因籍着在基督里与主联合而有的身份。

“盐的功用”:【防腐作用】:在古代,盐能抑制败坏。门徒要在败坏的世代中活出圣洁、公义、诚实,使人因你的生命见到公义;【调味作用】:盐也让食物有滋味。门徒的言语、行为应使人对生命的真味产生渴慕,使世界因你的见证而对神的国度感到吸引。

若失了味”指门徒失去圣洁与真实,变得妥协、与世俗无异。这样的“盐”不但失效,反而可能成为基督名下的羞辱(林后6:14–17)。

 

我们必须持续连于主,顺服圣灵的引导,才能保持“盐味道”。离开基督,我们就不能做什么(约15:5)。

 

2. “你们是世上的光。”(5:14–16

“光的意义”:在圣经中,光代表真理、公义、神的启示与圣洁的生命(约1:4–9)主耶稣自己宣告:“我是世界的光”(约8:12)。因此我们成为光,是因为祂的光在我们里面(弗5:8)。

“光的彰显”:【不可能隐藏】:一个真实活出主生命的门徒不可能不被人看见——这不是为了高举自己,显明主的荣耀;【主动发光】:主的命令:“也照样照在人前”:这不是被动等人发现,而是主动去发光,要主动显明基督生命的真实见证,使人因我们的好行为而归荣耀给神。

 

主动去发光目的不是荣耀自己,而是“叫人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主耶稣说:“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约14:9)——同样,人若看见我们,就应当能看见耶稣的样式,归荣耀给天父

 

“作盐作光”是主耶稣赐下的身份与使命。我们是靠着主的同在与光照,将祂的生命活出来。惟有常常在主耶稣里、让祂的光照亮我们,我们才能成为世上的盐与光,在末后的世代中作主真实的见证人。

IV,   主耶稣呼召更深的义(太5:17-20)

 

(1),经文:【17 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 18 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 19 所以,无论何人废掉这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又教训人这样做,他在天国要称为最小的。但无论何人遵行这诫命,又教训人遵行,他在天国要称为大的。 20 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

(2),注解:【废掉】拆毁,败坏;主明确否定祂来是为了废除律法;【成全】实现,应验,填满,使之完全;不是简单执行律法的外表,而是主揭示、活出律法的属灵实质与最终目的;【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指他们表面上行“基督信仰”规条(太7:22);而本质上不遵守主的教导,“里面却装满了假善和不法的事”(太23:28),无法满足神所要的“心灵和诚实”的敬拜(约4:24)。

(3),分享:

     1, 主耶稣郑重宣告祂来不是废除律法:而是“我来乃是要成全”,

 

主耶稣宣布最大的诫命就是:“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 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太22:37-40)

主耶稣赋予十诫新的生命:“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包含十诫前4条;“爱人如己”包含十诫后6条。

 

       主如何“成全”律法?

 

主以自己完全的顺服与圣洁生命活出律法的真义(8:3-4);祂是唯一完全遵守律法的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主以十字架成就赎罪的义,代替人无法达成的律法义(加3:13);我们因信祂的救赎,得以被神称义。

主启示律法背后上帝爱的本意,使人从律法的字句进入属灵的真义. 体会到神设立律法是为了引导我们进入更丰盛的生命。(约5:39)

 

 

2. 天国的标准不是律法的字句,而是顺服与生命的真实(太5:18–19

主强调: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神的标准永不降低,而唯有在主耶稣里才能得以完全。

谁被称为天国里最小的是那些轻看神话语权威、随意修改或妥协真理,并教导人如此行的人。

谁被称为天国里大的是那些敬畏神、真心遵行祂话语、以生命见证神旨意并教导人遵行的人(雅1:22–25)。

这不是靠行为称义,而是显明一个属神的人是否真实活在基督里,有主的生命作支撑。行为是信心的果子(雅2:17),不是得救的条件,但却显明得救的真实。

 

3.门徒的义必须胜过文士与法利赛人的义(太5:20

文士和法利赛人以严格遵守律法、守传统而自义,但主揭露他们外表敬虔、内里却远离神(太23:25–28)。他们的义是看得见的宗教行为却缺乏真正的悔改与信靠

主耶稣指出:你们的义若不胜于他们,断不能进天国这句断言震撼当时听众,也提醒今天的我们:真正的义不是表面行为,而是内心顺服主、靠主活出的生命之义。

 

   V.主耶稣成全律法(太5:21-48)

1)经文论发怒:【21 「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又说:『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 22 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断;凡骂弟兄是拉加的,难免公会的审断;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 23 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 24 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 25 你同告你的对头还在路上,就赶紧与他和息,恐怕他把你送给审判官,审判官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监里了。 26 我实在告诉你,若有一文钱没有还清,你断不能从那里出来。】;论奸淫27 你们听见有话说:『不可奸淫。』 28 只是我告诉你们,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 29 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丢在地狱里。 30 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下入地狱。】;论休妻:31又有话说:『人若休妻,就当给她休书。』 32 只是我告诉你们,凡休妻的,若不是为淫乱的缘故,就是叫她作淫妇了;人若娶这被休的妇人,也是犯奸淫了。】论起誓:【33 你们又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背誓,所起的誓总要向主谨守。』 34 只是我告诉你们,什么誓都不可起。不可指着天起誓,因为天是 神的座位; 35 不可指着地起誓,因为地是他的脚凳;也不可指着耶路撒冷起誓,因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 36 又不可指着你的头起誓,因为你不能使一根头发变黑变白了。 37 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论报复:【38 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39 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 40 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 41 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 42 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论爱仇敌:【43 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 44 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 45 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46 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呢?就是税吏不也是这样行吗? 47 你们若单请你弟兄的安,比人有什么长处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这样行吗? 48 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

2)注解动怒是指发脾气,更是指内心怀有持续的、不义的怒气、怨恨或仇恨;【拉加(Raca)】是亚兰语,意思是“空虚的”、“无用的”、“愚蠢的”、“白痴”,旨在侮辱对方的人格和智商;【公会(Sanhedrin)】: 指的是犹太人的最高宗教法庭,有权审判和判决死罪。(但是执行死刑需经罗马总督批准)【魔利(Moreh)是希腊语,意思是“愚顽的”、“背叛的”、“叛逆的”、“无信仰的”;【地狱的火(Gehenna)】: 指的是欣嫩子谷(Gehenna),耶路撒冷城外的一个山谷,曾经是焚烧垃圾和罪犯尸体的地方,有火常年不熄。,它被用来象征最终的审判和永恒的刑罚,即地狱。【淫念】: 淫念通常指的是不健康的、过度的或不适当的性念头或欲望。【剜眼:乃是指靠着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罗8:13),也就是治死地上犯罪的肢体(西3:5)】。【砍手:意即不把肢体献给罪作不义的器具(罗6:13)。【休妻】:是丈夫单方面解除婚姻的一种权利. 人若娶妻以后,见她有什么不合意的事,就不喜悦她,就可以写休书交在她手中,打发她离开夫家。”(申24:1);伊斯兰教;丈夫对妻子连续说三遍“你被休了”,即可解除婚姻关系(“塔拉格”(Talaq))。中国古代:“七出”:丈夫有七种理由,包括不孝顺公婆、无子、淫佚、妒忌、恶疾、多言、盗窃可以休妻;“三不去”:指即使妻子犯了“七出”的某些情况,丈夫也不能休妻的:A有所娶无所归:妻子没有娘家可回;B与更三年丧:妻子曾为公婆服丧三年;C前贫贱后富贵:丈夫娶妻时贫贱,后来富贵了。(唐律疏议)。【背誓】:指违背自己发过的誓言,伪誓,发假誓;【起誓】:起誓是指发誓或宣誓。当你郑重地承诺某事,或者为了证明某事的真实性而进行庄严的保证时,就是起誓。例如:“证人在法庭上起誓,自己所说的一切都是实话。”【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律法容许人讨回公道,也就是说,对别人所施的恶待,可还以相等程度的报复,其目的乃在制止随意侵犯人。(出21:24;申19:21)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财物是最能霸占人心的(太6:21)。主要我们的心能够超脱,不受钱财的霸占。

3)分享

主耶稣不仅注重外在行为,更深入了解引起内在的动机和思想;把罪恶消灭在萌芽之中,严格要求信徒

1,论发:(太5:21-26)

主耶稣教导我们动怒,骂拉加,骂魔利” 都是“不可杀人”的主要思想根源。

因为某种原因,1)对他人心怀不满、怨恨,内心却愤愤不平。长期记仇,不愿饶恕。在心中对他人产生恶念或敌意;2)当面或背后贬低、嘲笑他人,旨在伤害其自尊心和名誉;3)用最恶毒、最侮辱性的词语攻击他人的品格,恶毒地诅咒他人。

在这罪恶悖逆的时代,我们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例子太多了,教训太大了

圣经中事例负面的警示:

1)该隐与亚伯 (创世记 4章): 这是最经典的例子。该隐因为嫉妒亚伯的献祭蒙神悦纳,内心大大发怒,最终将亚伯杀害。这直接印证了主耶稣的话:愤怒和嫉妒是杀戮的根源。

2)雅各与以扫 (创世记 25-33章): 虽然最终没有发生杀戮,但雅各欺骗以扫夺取长子名分和祝福,导致以扫心怀杀意,多年来无法饶恕雅各。雅各也因此长期流亡,承受欺骗的后果。这段兄弟之间的嫉妒、欺诈和怒气,展示了罪恶的连锁反应,以及和解的艰难与重要。

3)扫罗王对大卫的嫉妒 (撒母耳记上 18章及后续): 大卫因战功卓著受到百姓爱戴,扫罗王因此嫉妒他,多次企图杀害大卫。扫罗的愤怒和嫉妒使他失去了理智,不仅没有尽到王的职责,反而穷追不舍地想要杀死一个无辜的人,最终也导致了自己的悲惨结局。

4)亚哈王和耶洗别王后贪图拿伯的葡萄园 (列王纪上 21章): 亚哈王因嫉妒拿伯不愿卖地而郁闷,耶洗别王后为了满足丈夫的贪欲,设计陷害并杀死拿伯,从而夺取他的葡萄园。这里贪婪和愤怒、嫉妒交织,导致了谋杀。

 

只有真正消除内心的愤怒、嫉妒等罪恶根源,才能真正地遵守主“不可杀人”的诫命,导致杀人行为的,往往是内心深处滋生的愤怒、嫉妒、仇恨、贪婪和怨恨。如果不从源头上消除这些负面情绪,即使表面上没有杀人,内心也可能已经犯了罪。

耶稣不是要废掉律法,而是要成全律法,将律法的要求提升到一个更高的维度。主要求我们是一种全人(包括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圣洁。如果门徒没有主耶稣的“八福”内心的洁净,无法真正执行律法。

 

2,论奸淫(太5:27-30)

淫念是内心对神所设定界限的逾越,是对肉体情欲的顺从。淫念是“种子”,行为是“果实”。耶稣的教导提醒我们,要治本,就要从根源上对付罪——也就是内心的淫念

对异性身体部位的过度关注和遐想,将对方视为满足自己情欲的对象。反复回味、长时间停留在脑海中,并伴随着情欲的滋长,那么它就已发展成为淫念。它会让人在脑海中不断编织与淫乱相关的场景和幻想。淫念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可能伴随着嫉妒(当对象属于他人时)、贪婪(渴望拥有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欺骗(为了隐藏或实现淫念而撒谎)、甚至仇恨(当淫念无法满足时转变为怨恨)等其他罪恶。

淫念圣经警示案例

【未能控制淫念的大卫:】 大卫王,在王宫平顶看见拔示巴沐浴时动了淫念,未能及时止住,进而导致他与拔示巴通奸,并为掩盖罪行设计谋杀了她的丈夫乌利亚;这一系列罪恶带来神严厉的管教,使他的家庭刀剑不断,骨肉相残,国度也陷入动荡不安之中(撒母耳记下11-18章);

【被美色所诱惑的参孙:】 被神赐予超凡力量的士师参孙,却屡次未能胜过肉体的情欲,被非利士女子(特别是大利拉)的美色所诱惑,沉溺于不正当的关系中;他最终因情欲的弱点泄露了力量的秘密,导致双眼被剜,失去神力,沦为敌人的囚犯和笑柄,虽然最终与敌人同归于尽,但他的生命本可以更加荣耀(士师记16章);

【放纵情欲拜偶像的所罗门】: 所罗门王,在晚年违背神的命令多立外邦妃嫔,放纵情欲;这些妃嫔诱惑他偏离耶和华,转去随从并敬拜偶像,最终导致神的愤怒降临,并在他死后,以色列王国分裂为南北两国(列王纪上11章),结束了联合王国的光辉时代。

圣经警示案例显示:淫念太可怕了。如果彻底的割舍淫念,并非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可以完成。人靠着自己,无法根除内心深处的罪恶欲望。唯有借着耶稣基督的救赎和圣灵的更新,我们才能获得胜过罪恶的能力。主耶稣的“剜眼砍手”的命令,实际上是对信徒信心的呼召:信靠基督,并愿意为基督的缘故,向罪死,与罪一刀两断。这是一种深刻的悔改,意味着我们不再容忍罪在内心有丝毫的立足之地。

 

3, 论休妻(太5:31-32)

主耶稣教导:“那起初造人的,是造男造女,  并且说:『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 这经 你们没有念过吗?  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的了。所以, 神配合的,人不可分开。“ (太19:4-6)

1)婚姻是上帝亲自设立的神圣制度:“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 就是说:在上帝面前,两个人合而为一,成为一个全新的生命实体。这“一体”意味着在目标、价值观、情感、甚至在上帝面前的地位上都达到一种深刻的合一。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婚姻是盟约关系,具有排他性和永久性:“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的了。” (太19:6a):这是对“二人成为一体”的重申和总结。既然他们已经合而为一,就不能再被视为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联合的整体。这种一体性奠定了婚姻的不可分割性。所以,神配合的,人不可分开。” (马太福音19:6b):这是耶稣教导的核心禁令。由于婚姻是上帝亲自配合的,是神圣的盟约,人就没有权柄去分割它。这里的“分开”主要指离婚。耶稣明确反对当时犹太人随意休妻的做法,强调了婚姻的终身性。

 

根据主耶稣的教导,“论休妻“,做了明确的规定:

1),制止当时的随意休妻之风:当时可以随意休妻,理由五花八门,甚至为了很小的过失就可以休妻。这不仅是对婚姻神圣性的亵渎,更是对妇女的极大不公和伤害。主耶稣在这里指出,摩西律法允许写休书,并非因为神喜悦休妻,而是为了当时的“人心刚硬”。

2),对男性权力的限制与对女性的保护:针对婚姻中对女的一方 不公平,主耶稣宣布,男方不可以随随便便写休书,限制男方在婚姻上的权力;除了“淫乱的缘故”以外,任意休妻的行为都是不合神心意的,并且会导致休妻者和被休者的罪。

3),今天基督信仰,根据主耶稣教导,严格遵守婚姻的神圣性和不可分割性原则。耶稣所允许的“淫乱的缘故”是一个例外条款,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离婚也绝非理想或被鼓励的选择,而是作为罪的后果和对无辜一方的保护。对于信徒而言,既然应当追求圣洁,远避淫乱,那么婚姻的终身性原则就更应当被持守,信徒在婚姻中依靠上帝,尽力维护并修复关系,以荣耀上帝在婚姻中的完美旨意。

4,论起誓:(太5:33-37)

时代背景:旧约律法(例如利未记19:12,申命记23:21-23)确实要求百姓对神所起的誓言要严肃对待,并忠实履行。“不可指着我的名起假誓,亵渎你神的名。我是耶和华。” (未19:12):这经文核心在于强调对神所起的誓言的严肃性和履行誓言的责任。然而,在耶稣的时代,人们发展出一种复杂的起誓体系试图区分约束性的誓言和约束性的誓言(23:16-22),以此来规避某些承诺,或者利用起誓来增加自己言语的可信度。他们可能认为,只要不指着神的名起誓,或者指着一些次要的事物起誓,就可以不必完全遵守。从而规避某些承诺,或者利用起誓来增加自己言语的可信度,却不真正对所说的话负责。

稣的彻底颠覆与提升:主耶稣的教导,世人即“什么誓都不可起”,是对这种旧有观念的彻底颠覆和提升。一个人特别是门徒的言语应当本身就具有足够的诚实和可信度,而不需要通过起誓来加以强化。耶稣列举了当时人们常用来起誓的一些对象,并指出它们都与神或神的创造、主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指着天起誓,就是指着神的座位;指着地起誓,就是指着神的脚凳;耶路撒冷是神的圣城;甚至你的头,其生命和存在也完全在神的掌管之下。这表明,任何形式的起誓,最终都是指向神的主权和他的名。试图通过指着这些次要事物起誓来规避对神的责任,是徒劳且虚伪的。

主耶稣教导的核心和精髓是:“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主要求门徒具备绝对的真诚和正直。这意味着我们信徒内心的真实与外在的表达应当完全一致。主耶稣教导:“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 (Mt 5:37b)“。“多说”在这里指的是超过简单的“是”或“不是”,而是为了强调或规避责任而发誓,耶稣指出,这种试图通过起誓来操作或扭曲真理的行为,其根源是“那恶者”,即撒旦。撒旦是谎言之父,它引诱人去欺骗、伪装和不诚实。耶稣将这种行为归结为魔鬼的作为,表明其严重的属灵后果。

   主耶稣的教导现实意义

1),诚实与正直:我们信徒日常交流中应该力求诚实,不夸大其词,不随意承诺无法实现的事情,更不要为了达到目的而说谎或误导他人。我们的“是”就意味着“是”,我们的“不”就意味着“不”。

2),信誉与担当:我们基督徒的承诺是有份量的,我们的信誉是不需要额外担保的。这在商业、人际关系和各种协议中都至关重要。其言行本身就是对信仰的见证.

3),起誓的正确理解:主耶稣禁止的是为了加强日常言语可信度而随意起誓,以及试图通过誓言来规避责任的虚伪行为。合法宣誓的接受性,在法庭或就职典礼,进行的合法宣誓,其目的是确认说真话的严肃性,并在神面前承担法律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宣誓者是在向上帝表明,他们将遵守真理和法律.这与耶稣所批判的为了掩饰不诚实而滥用起誓的行为截然不同, 这种完全的诚实不仅是基督徒品格的核心,也是我们在世人面前荣神益人的重要途径。

5,论报复(太5:38-42)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太5:38) 这句话引自出埃及记21:24、利未记24:20、申命记19:21。旧约背景 这种“同态复仇”的原则(Lex Talionis)在当时并非鼓励报复,而是一种限制报复的原则. 它的目的在于防止过度的、无限的报复,确保惩罚与罪行对等,维护社会公正,避免血仇蔓延。它不是要人主动去行使报复,而是作为司法体系中对损害进行公正赔偿的指导.

主耶稣论报复教导揭示了律法更深层的精义和其属灵的超越性:

1) 主耶稣说:“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 要信徒根除心中报复的意念,不要以相同的、暴力的、复仇的方式去“抵抗”恶人;

2) 主耶稣说:“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不仅不反击,甚至主动放弃维护个人尊严的权利。这是一种主动的、舍己的爱,旨在以爱来化解仇恨,以忍耐来感化对方;

3) 主耶稣说:“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而是强调一种超越物质损失的属灵自由和慷慨。它旨在表明我们对物质的拥有是轻看的,而对公义和爱的追求是至上的。

4)主耶稣说:“有人强迫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它代表了无私的牺牲、超越期望的付出,以及以爱化解压迫的策略。多走一里路,是将被迫的行为转化为一种自愿的施予,这不仅能化解敌意,有时也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沟通和见证机会。

5)主耶稣说:“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这是前面原则的总结和积极的行动指示。教导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回应别人的需要,无论是给予还是借贷。

爱人如己是消除报复的循环的基石: 耶稣的教导旨在打破人类社会中根深蒂固的报复循环。报复只会带来更多的仇恨和暴力,主耶稣就是以十字架宝血来成就救恩,以爱来击败罪恶的典范。让我们永远生活在主耶稣爱里。

 

6,论爱仇敌(太5:43-48)

主耶稣登山宝训中最为震撼和颠覆性的教导之一。它直接挑战了当时社会普遍接受的伦理观念,并为我们揭示了神国子民的独特生命样式。

1). 主耶稣超越律法的召唤 (太5:43-44)

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

耶稣引用了旧约律法和犹太传统中一个常见的观念——“爱邻舍”源自利未记19:18,人们往往认为,如果律法要求爱邻舍,那么其反面就意味着可以恨仇敌。

主耶稣直接纠正并超越了这种有限的理解。他没有废除爱邻舍的命令,而是将其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

更是一种属灵的命令。为什么说它颠覆性?因为:1),爱仇敌是反被造的人性的。我们的本能反应是仇恨那些伤害我们的人。2),为逼迫者祷告更是超乎寻常。我们通常会诅咒或报复逼迫者,但耶稣却要求我们为他们祈福,祈求神赐予他们恩典和改变。

这就是主耶稣子民的独特印记,是我们与未得救的世人分别之处。

 

2).效法天父:超越世俗的爱 (太5:45-47)

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若是你们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呢?就是税吏不也是这样行吗?若是你们单问你弟兄的安,比人有什么长处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这样行吗?”

主耶稣在这里提供了爱“仇敌”的根本理由和动力:为了作我们天父的儿子,效法天父的完全.

天父的榜样: 神的爱是普世的、无条件的。他把阳光和雨水这些维系生命的恩赐,同样赐给好人和坏人,义人和的人。他的恩典是普及的,不偏待任何人。我们若要真正成为他的儿女,就当活出这种超越人性的爱。

世俗的对比: 耶稣用“税吏”和“外邦人”来作对比。在当时的犹太社会中,税吏因与罗马政府合作而被视为罪人和社会的渣滓;外邦人则是不认识神的人,不洁的人。连他们都会爱那些爱自己的人,问候自己的同类。如果基督徒的爱仅仅停留在这种程度,那我们与世人有何区别?我们又何来“长处”或“赏赐”呢?

这里的“赏赐”就是指我们因效法神而得到的生命品格和属灵的丰盛。当我们活出超越世俗的爱时,我们就显明了神的荣耀,也印证了我们真是天父的儿女。

 

彰显上帝的爱约瑟的故事(创37-50)。约瑟被他的哥哥们嫉妒、出卖,甚至杀害,最后被卖到埃及为奴。他在埃及经历了苦难、诬陷和牢狱之灾。按常理,当他后来成为埃及宰相,手握大权时,完全有能力报复那些曾经伤害他的人。然而,当他的哥哥们因饥荒来到埃及向他求助时,约瑟不仅没有报复,反而以恩慈相待,供应他们粮食,最终与他们和好。他说:“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创50:20)。约瑟打破仇恨的循环,以善胜恶;活出主耶稣的饶恕和怜悯,活出上帝的超越世俗的爱,他活出上帝子民的应有的本质体现。

 

 

3) 魔鬼才是真正的仇敌:

 

“上帝就是爱”(约一4:8,16)是基督信仰的基石。神的爱是祂最核心的属性之一。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上帝没有恨:

 

耶和华所恨恶的七样事物:“耶和华所恨恶的有六样,连他心所憎恶的共有七样:就是高傲的眼,撒谎的舌,流无辜人血的手,图谋恶计的心,飞跑行恶的脚,吐谎言的假见证,并在弟兄中布散纷争的人。” (箴言6:16-19)“狂傲人不能在你眼前站立;凡作孽的,是你所恨恶的。你必灭绝说谎言的;流人血弄诡诈的,都为耶和华所憎恶。”( 诗5:5-6)

 

正如主耶稣所说,魔鬼是说谎之人的父,从起初就是杀人的,它致力于偷窃、杀害和毁坏。(约翰福音10:10)

 

正如主耶稣宣告“所以我告诉你们:人一切的罪和亵渎的话都可得赦免,惟独亵渎圣灵,总不得赦免。凡说话干犯人子的,还可得赦免;惟独说话干犯圣灵的,今世来世总不得赦免。”(太12:31-32)

 

亵渎圣灵”就是自己看见圣灵大能的作为后,受到圣灵的恩赐,却出于彻骨的恶意和刚硬之心,故意将圣灵的工作归咎于魔鬼。这种罪是彻底拒绝神恩典和救赎的表现,是人将自己完全与真理隔绝、与魔鬼站在一起的最终选择。就是主耶稣所说:“这话是因为他们说:他是被污鬼附着的。”(可3:30)

 

犹大就是这类“灭亡之子”的一个悲剧性例子。 犹大作为主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与主朝夕相处,亲眼见证了主的教导和神迹。然而,他却被贪婪蒙蔽,被魔鬼引诱,亵渎圣灵,最终出卖了主耶稣(约6:70-71)。。他的结局被主耶稣称为“灭亡之子”(约17:12)。

 

因此,爱“仇敌”(那些被罪和魔鬼辖制的人)与恨恶“敌人”(魔鬼和罪恶本身)之间并没有矛盾。 相反,正是因为我们恨罪恶和魔鬼,我们才更要去爱那些被它们蒙蔽和奴役的人,目的是将他们从敌人的捆绑中释放出来,归向真理和生命。这正是效法上帝那种圣洁的、公义的、同时又是充满怜悯和救赎的爱憎分明。然而,对于那些最终选择与神为敌、亵渎圣灵、彻底拒绝救恩的,最终等待他们的将是公义的审判。

 

就是说,魔鬼是我们的真正的敌人。如果被造的人亵渎圣灵,背叛主,坚定与魔鬼站在一边,与神为敌,他就不是爱“仇敌”范围,就像出卖主耶稣犹大,主耶稣宣布犹大的“灭亡之子”,就是一个。但是,谁是“亵渎圣灵,背叛主,坚定与魔鬼站在一边,与神为敌的”,末世由主耶稣审判决定。

 

 

3). 主耶稣的终极呼召:像天父一样完全 (太5:48)

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

“完全”是指完美无瑕、毫无过失,完整、达到目标  ;它特指神的本性就是爱,而且是牺牲的爱、无条件的爱。

属灵力量的源泉: 我们无法凭自己的能力达到这种完全,但我们可以依靠那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当我们将真正的仇敌识别为魔鬼,并看到那些伤害我们的人是被罪捆绑时,我们才能靠着神的恩典去爱他们。

祷告的武器: 为仇敌祷告是我们爱他们最直接的方式。这不仅仅是改变他们的境况,更是改变我们自己的心。

生命的见证: 当我们在充满仇恨的世界中,活出这种不可思议的爱时,我们就能成为活的福音,彰显神的荣耀,吸引人归向基督。

 

愿我们都能在这段经文的光照下,靠着圣灵的能力,活出天父完全的爱,荣耀主名

 

 

【讨论题】

 

1, 八福哪一条福分最打动你?为什么?在你目前的生活中,是否有经历“为义受逼迫”?你如何面对?

2, 你认为今日基督徒最容易“失了味”的危机在哪里?

3, 主耶稣为什么强调祂来不是要废掉律法,而是要成全?

4, 主的教导:“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这对我们今天意味着什么?

5, 主在论杀人、奸淫、起誓、报复等教导中,如何将律法提升到“内心”层面?

6, 面对主耶稣“爱仇敌”的命令,最难实践的地方是什么?如何靠主去学习爱真正的仇敌-魔鬼,而非恨人?

【祷告】

 

亲爱的主,感谢您,我们查考了你的话语-马太福音第五章。主啊,我们看到你对我们的呼召是何等崇高,你的标准是何等圣洁。

帮助我们,不只是听道的人,更是行道的人。求您的圣灵开启我们的心,使我们真正明白“八福”的真谛,让我们甘心乐意地成为世上的盐和光,将您的爱和公义活出来。

主啊,我们也承认,您的教导对我们来说常常是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在面对冒犯我们的人时,求你赐给我们从您你而来的爱和力量,使我们能够效法你的榜样,爱我们的仇敌,为逼迫我们的祷告。

愿您的话语如同明灯照亮我们的道路,引导我们走在您的旨意中。愿我们的生命因您着你的话语而不断被更新和改变,直到我们更能像您。

奉主耶稣基督宝贵的圣名祷告,阿门。

 

-灵感清泉

2025/07/07

 

马太福音第5章查经:登山宝训-天国信徒特征,律法不是废除,而是成全1

马太福音5章查经分享目录:】

       I, 登山宝训的背景(太5:1-2);

       II, 八福的属天生命:(太5:3-12);

       III, 作盐作光是主耶稣门徒的见证使命(太5:13-16);

       VI,耶稣呼召更深的义(太5:17-20);

       V, 主耶稣成全律法(太5:21-48);

              1,论发怒:(太5:21-26);2, 论奸淫:(太5:27-30);3,论休妻:(太5:31-32);4, 论起誓:(太5:33-37);5 论报复:(太5:38-42);6,论爱仇敌:(太5:43-48)

 

I,登山宝训的背景(太5:1-2

(1) 经文耶稣看见这许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门徒到他跟前来, 他就开口教训他们,说

(2) 注解1上了山】圣经没有具体说明,但是传统认为主耶稣讲道的地方是,迦百农西北地区的“八福山”(Mount of Beatitudes)的山丘。(天主教在此地建有“八福教堂”,纪念主在此讲述八福与登山宝训。)【2他们指主耶稣的使徒,门徒和愿意跟随主的人。

3)分享                                                                           

主耶稣在此地讲道,视野开阔、安静适合讲道,靠近湖边却高于地势,便于群体聚集和声波传播。许多使徒和门徒都来自加利利(彼得、安得烈、雅各、约翰等),听众对这片土地极熟悉。

      主耶稣是唯一独一的真神,掌握最高的权柄和无限的慈爱,向全人类宣告永恒的国度宪章、属灵新生命的法规。

II,八福的属天生命:(太5:3-12)

(1) 经文:“3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4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5 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6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7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8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 神。9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 神的儿子。10 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11 「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 12 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

(2) 注解虚心的人】“虚心”原文是“心灵的贫穷”,即承认自己灵性破产、无力自救,只能完全依靠主耶稣的怜悯和恩典;哀恸的人】因自己的罪、因世人的沉沦、为远离神的生命忧伤哀哭,这样的忧伤引向悔改与安慰;温柔的人】柔和不是软弱,而是内心柔和谦卑,在神面前顺服,在人面前不争竞、不高抬自己,效法基督的柔和(太11:29)。;饥渴慕义的人】追求神的义、公义的生活、圣洁的生命,主耶稣的义,不满足于外在行为,渴望属灵生命与神相合;怜恤人的人】因领受主的怜悯而向人施怜悯。怜悯不是情绪,而是主动帮助有需要者;清心的人】“清”即单一、无杂质。清心是单一追求主的心,没有偶像、没有假意;使人和睦的人】不仅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同时带领人回到神面前,与神和好;为义受逼迫的人】为主遵行真理、传福音、行义时遭遇抵挡,说明我们不是属世界。

3)分享:

“八福”是天国门徒的真实身份与生命方向;主耶稣是天国的王,也是八福的成全者。

1, 显明属天国门徒的生命本质 ,与主耶稣联合的生命状态。让信徒认识,是属天生命的自然流露,依靠主重生,因此在主里已经得福(弗1:3),门徒得救后活出基督的生命就是自然结果。

2, 鼓励门徒忠于天国生活方式,即使遭受逼迫,持守信仰。八福的最后一福特别提到“为义受逼迫”,这是对前面七种福分的现实回应:世人不接受这些品格,但神却说“你们有福”;鼓励门徒不要惧怕不被世界接纳,而要忠心活出天国的身份。主耶稣应许“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太5:12),这是对属灵忠贞的肯定。

3, 八福颠覆世界对福气的定义: 世人追求财富、地位、舒适,但主耶稣指出真正的福是在神的同在中,与神和好,活在神旨意中。门徒要从“属世的成功”转向“属天的祝福”,看见神眼中什么才是“有福的人”。

4, 呼召门徒效法主耶稣,为天国作见证:主耶稣自己就是“八福的化身”——祂是最虚心、最哀恸、最清心、最被逼迫的一位。引导门徒效法主耶稣,重生,活出主耶稣式样。使人因我们的好行为归荣耀给神(太5:16)。门徒若活出这些品格,就是“作光作盐”,见证主的真实。是主耶稣的门徒对世界所发出的属灵光辉,是主的恩典在门徒生命中的果效。

 

在新约中,门徒为主耶稣八福见证的事例:

 

 

1,彼得:使人虚心的转变:

       *虚心悔改】:彼得在三次不认主后,痛哭流泪,悔恨自己的软弱,体现了对自身属灵贫乏的认识(加22:61–62);**【使人和睦】:在五旬节,彼得站起来向众人传讲福音,带领三千人悔改归主,促进人与神之间的和睦(徒2:14–41)

   2,保罗:为饥渴慕义,为受逼迫的典范:

       *饥渴慕义:保罗在大马士革路上遇见主后,生命彻底改变,成为主的器皿,渴望传扬福音,追求神的义(徒9:1–22);**【为义受逼迫】:保罗在各地传道时,遭受鞭打、监禁、石打等多种逼迫,但仍坚持传扬基督(林后书11:23–27)

   3,约翰:清心与爱心的见证:

       * 清心】:约翰说主所爱的门徒,强调主的爱与真理,追求与神亲密的关系(约13:23;约一4:7–21);【哀恸】:他在启示录中看到教会的光景和末世的审判,心中充满忧伤,但仍传达神的安慰和盼望(启1:9–20)

   4,腓力:怜恤和使人和睦的热心的侍奉:

       * 怜恤人】:腓力在撒玛利亚传道时,不仅医治病人,还关心他们的属灵需要,带领许多人信主(徒8:5–8)。**【使人和睦:腓力顺从圣灵的引导,向埃提阿伯的太监传福音,使这位外邦人得着救恩,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和睦(徒8:26–39)。

   5,巴拿巴:温柔与使人后面的榜样:

       * 温柔】:巴拿巴被称为“劝慰子”,在主的教导下,以温和的态度接纳保罗,并在教会中鼓励弟兄姊妹(徒4:36–37;9:26–27),**【使人和睦】:在安提阿教会中,与保罗一同教导信徒,促进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的合一(徒11:22–26)

 

    八福是天国门徒的生命实质。愿我们在主耶稣的恩典中,靠圣灵的帮助,效法主的榜样,活出这“八福的生命” ,在这个世代中做主忠心的见证人,成为世上的光和盐。

 

III,  作盐作光是主耶稣门徒的见证使命(太5:13-16)

 

1)经文13 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 14 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 15 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16 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

2)注解世上的盐常用“盐”来比喻智慧与言语的恩典(西4:6; 若失了味】“失了味”的希腊原文又有“成为愚笨、无用”的意思; 属主的门徒若失去圣洁与真实,便失去影响力。【世上的】代表从神而来的真理、圣洁与生命(约1:4–9),是指天国子民借着行为彰显的生命见证;

3)分享

   1. “你们是世上的盐。”(5:13

 主宣告:“你们是世上的盐”,不是“你们应该成为”,这是一种已经赋予的身份。主的门徒是因籍着在基督里与主联合而有的身份。

“盐的功用”:【防腐作用】:在古代,盐能抑制败坏。门徒要在败坏的世代中活出圣洁、公义、诚实,使人因你的生命见到公义;【调味作用】:盐也让食物有滋味。门徒的言语、行为应使人对生命的真味产生渴慕,使世界因你的见证而对神的国度感到吸引。

若失了味”指门徒失去圣洁与真实,变得妥协、与世俗无异。这样的“盐”不但失效,反而可能成为基督名下的羞辱(林后6:14–17)。

 

我们必须持续连于主,顺服圣灵的引导,才能保持“盐味道”。离开基督,我们就不能做什么(约15:5)。

 

2. “你们是世上的光。”(5:14–16

“光的意义”:在圣经中,光代表真理、公义、神的启示与圣洁的生命(约1:4–9)主耶稣自己宣告:“我是世界的光”(约8:12)。因此我们成为光,是因为祂的光在我们里面(弗5:8)。

“光的彰显”:【不可能隐藏】:一个真实活出主生命的门徒不可能不被人看见——这不是为了高举自己,显明主的荣耀;【主动发光】:主的命令:“也照样照在人前”:这不是被动等人发现,而是主动去发光,要主动显明基督生命的真实见证,使人因我们的好行为而归荣耀给神。

 

主动去发光目的不是荣耀自己,而是“叫人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主耶稣说:“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约14:9)——同样,人若看见我们,就应当能看见耶稣的样式,归荣耀给天父

 

“作盐作光”是主耶稣赐下的身份与使命。我们是靠着主的同在与光照,将祂的生命活出来。惟有常常在主耶稣里、让祂的光照亮我们,我们才能成为世上的盐与光,在末后的世代中作主真实的见证人。

IV,   主耶稣呼召更深的义(太5:17-20)

 

(1),经文:【17 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 18 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 19 所以,无论何人废掉这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又教训人这样做,他在天国要称为最小的。但无论何人遵行这诫命,又教训人遵行,他在天国要称为大的。 20 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

(2),注解:【废掉】拆毁,败坏;主明确否定祂来是为了废除律法;【成全】实现,应验,填满,使之完全;不是简单执行律法的外表,而是主揭示、活出律法的属灵实质与最终目的;【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指他们表面上行“基督信仰”规条(太7:22);而本质上不遵守主的教导,“里面却装满了假善和不法的事”(太23:28),无法满足神所要的“心灵和诚实”的敬拜(约4:24)。

(3),分享:

     1, 主耶稣郑重宣告祂来不是废除律法:而是“我来乃是要成全”,

 

主耶稣宣布最大的诫命就是:“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 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太22:37-40)

主耶稣赋予十诫新的生命:“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包含十诫前4条;“爱人如己”包含十诫后6条。

 

       主如何“成全”律法?

 

主以自己完全的顺服与圣洁生命活出律法的真义(8:3-4);祂是唯一完全遵守律法的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主以十字架成就赎罪的义,代替人无法达成的律法义(加3:13);我们因信祂的救赎,得以被神称义。

主启示律法背后上帝爱的本意,使人从律法的字句进入属灵的真义. 体会到神设立律法是为了引导我们进入更丰盛的生命。(约5:39)

 

 

2. 天国的标准不是律法的字句,而是顺服与生命的真实(太5:18–19

主强调: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神的标准永不降低,而唯有在主耶稣里才能得以完全。

谁被称为天国里最小的是那些轻看神话语权威、随意修改或妥协真理,并教导人如此行的人。

谁被称为天国里大的是那些敬畏神、真心遵行祂话语、以生命见证神旨意并教导人遵行的人(雅1:22–25)。

这不是靠行为称义,而是显明一个属神的人是否真实活在基督里,有主的生命作支撑。行为是信心的果子(雅2:17),不是得救的条件,但却显明得救的真实。

 

3.门徒的义必须胜过文士与法利赛人的义(太5:20

文士和法利赛人以严格遵守律法、守传统而自义,但主揭露他们外表敬虔、内里却远离神(太23:25–28)。他们的义是看得见的宗教行为却缺乏真正的悔改与信靠

主耶稣指出:你们的义若不胜于他们,断不能进天国这句断言震撼当时听众,也提醒今天的我们:真正的义不是表面行为,而是内心顺服主、靠主活出的生命之义。

 

   V.主耶稣成全律法(太5:21-48)

1)经文论发怒:【21 「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又说:『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 22 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断;凡骂弟兄是拉加的,难免公会的审断;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 23 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 24 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 25 你同告你的对头还在路上,就赶紧与他和息,恐怕他把你送给审判官,审判官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监里了。 26 我实在告诉你,若有一文钱没有还清,你断不能从那里出来。】;论奸淫27 你们听见有话说:『不可奸淫。』 28 只是我告诉你们,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 29 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丢在地狱里。 30 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下入地狱。】;论休妻:31又有话说:『人若休妻,就当给她休书。』 32 只是我告诉你们,凡休妻的,若不是为淫乱的缘故,就是叫她作淫妇了;人若娶这被休的妇人,也是犯奸淫了。】论起誓:【33 你们又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背誓,所起的誓总要向主谨守。』 34 只是我告诉你们,什么誓都不可起。不可指着天起誓,因为天是 神的座位; 35 不可指着地起誓,因为地是他的脚凳;也不可指着耶路撒冷起誓,因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 36 又不可指着你的头起誓,因为你不能使一根头发变黑变白了。 37 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论报复:【38 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39 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 40 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 41 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 42 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论爱仇敌:【43 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 44 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 45 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46 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呢?就是税吏不也是这样行吗? 47 你们若单请你弟兄的安,比人有什么长处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这样行吗? 48 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

2)注解动怒是指发脾气,更是指内心怀有持续的、不义的怒气、怨恨或仇恨;【拉加(Raca)】是亚兰语,意思是“空虚的”、“无用的”、“愚蠢的”、“白痴”,旨在侮辱对方的人格和智商;【公会(Sanhedrin)】: 指的是犹太人的最高宗教法庭,有权审判和判决死罪。(但是执行死刑需经罗马总督批准)【魔利(Moreh)是希腊语,意思是“愚顽的”、“背叛的”、“叛逆的”、“无信仰的”;【地狱的火(Gehenna)】: 指的是欣嫩子谷(Gehenna),耶路撒冷城外的一个山谷,曾经是焚烧垃圾和罪犯尸体的地方,有火常年不熄。,它被用来象征最终的审判和永恒的刑罚,即地狱。【淫念】: 淫念通常指的是不健康的、过度的或不适当的性念头或欲望。【剜眼:乃是指靠着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罗8:13),也就是治死地上犯罪的肢体(西3:5)】。【砍手:意即不把肢体献给罪作不义的器具(罗6:13)。【休妻】:是丈夫单方面解除婚姻的一种权利. 人若娶妻以后,见她有什么不合意的事,就不喜悦她,就可以写休书交在她手中,打发她离开夫家。”(申24:1);伊斯兰教;丈夫对妻子连续说三遍“你被休了”,即可解除婚姻关系(“塔拉格”(Talaq))。中国古代:“七出”:丈夫有七种理由,包括不孝顺公婆、无子、淫佚、妒忌、恶疾、多言、盗窃可以休妻;“三不去”:指即使妻子犯了“七出”的某些情况,丈夫也不能休妻的:A有所娶无所归:妻子没有娘家可回;B与更三年丧:妻子曾为公婆服丧三年;C前贫贱后富贵:丈夫娶妻时贫贱,后来富贵了。(唐律疏议)。【背誓】:指违背自己发过的誓言,伪誓,发假誓;【起誓】:起誓是指发誓或宣誓。当你郑重地承诺某事,或者为了证明某事的真实性而进行庄严的保证时,就是起誓。例如:“证人在法庭上起誓,自己所说的一切都是实话。”【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律法容许人讨回公道,也就是说,对别人所施的恶待,可还以相等程度的报复,其目的乃在制止随意侵犯人。(出21:24;申19:21)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财物是最能霸占人心的(太6:21)。主要我们的心能够超脱,不受钱财的霸占。

3)分享

主耶稣不仅注重外在行为,更深入了解引起内在的动机和思想;把罪恶消灭在萌芽之中,严格要求信徒

1,论发:(太5:21-26)

主耶稣教导我们动怒,骂拉加,骂魔利” 都是“不可杀人”的主要思想根源。

因为某种原因,1)对他人心怀不满、怨恨,内心却愤愤不平。长期记仇,不愿饶恕。在心中对他人产生恶念或敌意;2)当面或背后贬低、嘲笑他人,旨在伤害其自尊心和名誉;3)用最恶毒、最侮辱性的词语攻击他人的品格,恶毒地诅咒他人。

在这罪恶悖逆的时代,我们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例子太多了,教训太大了

圣经中事例负面的警示:

1)该隐与亚伯 (创世记 4章): 这是最经典的例子。该隐因为嫉妒亚伯的献祭蒙神悦纳,内心大大发怒,最终将亚伯杀害。这直接印证了主耶稣的话:愤怒和嫉妒是杀戮的根源。

2)雅各与以扫 (创世记 25-33章): 虽然最终没有发生杀戮,但雅各欺骗以扫夺取长子名分和祝福,导致以扫心怀杀意,多年来无法饶恕雅各。雅各也因此长期流亡,承受欺骗的后果。这段兄弟之间的嫉妒、欺诈和怒气,展示了罪恶的连锁反应,以及和解的艰难与重要。

3)扫罗王对大卫的嫉妒 (撒母耳记上 18章及后续): 大卫因战功卓著受到百姓爱戴,扫罗王因此嫉妒他,多次企图杀害大卫。扫罗的愤怒和嫉妒使他失去了理智,不仅没有尽到王的职责,反而穷追不舍地想要杀死一个无辜的人,最终也导致了自己的悲惨结局。

4)亚哈王和耶洗别王后贪图拿伯的葡萄园 (列王纪上 21章): 亚哈王因嫉妒拿伯不愿卖地而郁闷,耶洗别王后为了满足丈夫的贪欲,设计陷害并杀死拿伯,从而夺取他的葡萄园。这里贪婪和愤怒、嫉妒交织,导致了谋杀。

 

只有真正消除内心的愤怒、嫉妒等罪恶根源,才能真正地遵守主“不可杀人”的诫命,导致杀人行为的,往往是内心深处滋生的愤怒、嫉妒、仇恨、贪婪和怨恨。如果不从源头上消除这些负面情绪,即使表面上没有杀人,内心也可能已经犯了罪。

耶稣不是要废掉律法,而是要成全律法,将律法的要求提升到一个更高的维度。主要求我们是一种全人(包括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圣洁。如果门徒没有主耶稣的“八福”内心的洁净,无法真正执行律法。

 

2,论奸淫(太5:27-30)

淫念是内心对神所设定界限的逾越,是对肉体情欲的顺从。淫念是“种子”,行为是“果实”。耶稣的教导提醒我们,要治本,就要从根源上对付罪——也就是内心的淫念

对异性身体部位的过度关注和遐想,将对方视为满足自己情欲的对象。反复回味、长时间停留在脑海中,并伴随着情欲的滋长,那么它就已发展成为淫念。它会让人在脑海中不断编织与淫乱相关的场景和幻想。淫念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可能伴随着嫉妒(当对象属于他人时)、贪婪(渴望拥有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欺骗(为了隐藏或实现淫念而撒谎)、甚至仇恨(当淫念无法满足时转变为怨恨)等其他罪恶。

淫念圣经警示案例

【未能控制淫念的大卫:】 大卫王,在王宫平顶看见拔示巴沐浴时动了淫念,未能及时止住,进而导致他与拔示巴通奸,并为掩盖罪行设计谋杀了她的丈夫乌利亚;这一系列罪恶带来神严厉的管教,使他的家庭刀剑不断,骨肉相残,国度也陷入动荡不安之中(撒母耳记下11-18章);

【被美色所诱惑的参孙:】 被神赐予超凡力量的士师参孙,却屡次未能胜过肉体的情欲,被非利士女子(特别是大利拉)的美色所诱惑,沉溺于不正当的关系中;他最终因情欲的弱点泄露了力量的秘密,导致双眼被剜,失去神力,沦为敌人的囚犯和笑柄,虽然最终与敌人同归于尽,但他的生命本可以更加荣耀(士师记16章);

【放纵情欲拜偶像的所罗门】: 所罗门王,在晚年违背神的命令多立外邦妃嫔,放纵情欲;这些妃嫔诱惑他偏离耶和华,转去随从并敬拜偶像,最终导致神的愤怒降临,并在他死后,以色列王国分裂为南北两国(列王纪上11章),结束了联合王国的光辉时代。

圣经警示案例显示:淫念太可怕了。如果彻底的割舍淫念,并非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可以完成。人靠着自己,无法根除内心深处的罪恶欲望。唯有借着耶稣基督的救赎和圣灵的更新,我们才能获得胜过罪恶的能力。主耶稣的“剜眼砍手”的命令,实际上是对信徒信心的呼召:信靠基督,并愿意为基督的缘故,向罪死,与罪一刀两断。这是一种深刻的悔改,意味着我们不再容忍罪在内心有丝毫的立足之地。

 

3, 论休妻(太5:31-32)

主耶稣教导:“那起初造人的,是造男造女,  并且说:『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 这经 你们没有念过吗?  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的了。所以, 神配合的,人不可分开。“ (太19:4-6)

1)婚姻是上帝亲自设立的神圣制度:“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 就是说:在上帝面前,两个人合而为一,成为一个全新的生命实体。这“一体”意味着在目标、价值观、情感、甚至在上帝面前的地位上都达到一种深刻的合一。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婚姻是盟约关系,具有排他性和永久性:“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的了。” (太19:6a):这是对“二人成为一体”的重申和总结。既然他们已经合而为一,就不能再被视为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联合的整体。这种一体性奠定了婚姻的不可分割性。所以,神配合的,人不可分开。” (马太福音19:6b):这是耶稣教导的核心禁令。由于婚姻是上帝亲自配合的,是神圣的盟约,人就没有权柄去分割它。这里的“分开”主要指离婚。耶稣明确反对当时犹太人随意休妻的做法,强调了婚姻的终身性。

 

根据主耶稣的教导,“论休妻“,做了明确的规定:

1),制止当时的随意休妻之风:当时可以随意休妻,理由五花八门,甚至为了很小的过失就可以休妻。这不仅是对婚姻神圣性的亵渎,更是对妇女的极大不公和伤害。主耶稣在这里指出,摩西律法允许写休书,并非因为神喜悦休妻,而是为了当时的“人心刚硬”。

2),对男性权力的限制与对女性的保护:针对婚姻中对女的一方 不公平,主耶稣宣布,男方不可以随随便便写休书,限制男方在婚姻上的权力;除了“淫乱的缘故”以外,任意休妻的行为都是不合神心意的,并且会导致休妻者和被休者的罪。

3),今天基督信仰,根据主耶稣教导,严格遵守婚姻的神圣性和不可分割性原则。耶稣所允许的“淫乱的缘故”是一个例外条款,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离婚也绝非理想或被鼓励的选择,而是作为罪的后果和对无辜一方的保护。对于信徒而言,既然应当追求圣洁,远避淫乱,那么婚姻的终身性原则就更应当被持守,信徒在婚姻中依靠上帝,尽力维护并修复关系,以荣耀上帝在婚姻中的完美旨意。

4,论起誓:(太5:33-37)

时代背景:旧约律法(例如利未记19:12,申命记23:21-23)确实要求百姓对神所起的誓言要严肃对待,并忠实履行。“不可指着我的名起假誓,亵渎你神的名。我是耶和华。” (未19:12):这经文核心在于强调对神所起的誓言的严肃性和履行誓言的责任。然而,在耶稣的时代,人们发展出一种复杂的起誓体系试图区分约束性的誓言和约束性的誓言(23:16-22),以此来规避某些承诺,或者利用起誓来增加自己言语的可信度。他们可能认为,只要不指着神的名起誓,或者指着一些次要的事物起誓,就可以不必完全遵守。从而规避某些承诺,或者利用起誓来增加自己言语的可信度,却不真正对所说的话负责。

稣的彻底颠覆与提升:主耶稣的教导,世人即“什么誓都不可起”,是对这种旧有观念的彻底颠覆和提升。一个人特别是门徒的言语应当本身就具有足够的诚实和可信度,而不需要通过起誓来加以强化。耶稣列举了当时人们常用来起誓的一些对象,并指出它们都与神或神的创造、主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指着天起誓,就是指着神的座位;指着地起誓,就是指着神的脚凳;耶路撒冷是神的圣城;甚至你的头,其生命和存在也完全在神的掌管之下。这表明,任何形式的起誓,最终都是指向神的主权和他的名。试图通过指着这些次要事物起誓来规避对神的责任,是徒劳且虚伪的。

主耶稣教导的核心和精髓是:“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主要求门徒具备绝对的真诚和正直。这意味着我们信徒内心的真实与外在的表达应当完全一致。主耶稣教导:“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 (Mt 5:37b)“。“多说”在这里指的是超过简单的“是”或“不是”,而是为了强调或规避责任而发誓,耶稣指出,这种试图通过起誓来操作或扭曲真理的行为,其根源是“那恶者”,即撒旦。撒旦是谎言之父,它引诱人去欺骗、伪装和不诚实。耶稣将这种行为归结为魔鬼的作为,表明其严重的属灵后果。

   主耶稣的教导现实意义

1),诚实与正直:我们信徒日常交流中应该力求诚实,不夸大其词,不随意承诺无法实现的事情,更不要为了达到目的而说谎或误导他人。我们的“是”就意味着“是”,我们的“不”就意味着“不”。

2),信誉与担当:我们基督徒的承诺是有份量的,我们的信誉是不需要额外担保的。这在商业、人际关系和各种协议中都至关重要。其言行本身就是对信仰的见证.

3),起誓的正确理解:主耶稣禁止的是为了加强日常言语可信度而随意起誓,以及试图通过誓言来规避责任的虚伪行为。合法宣誓的接受性,在法庭或就职典礼,进行的合法宣誓,其目的是确认说真话的严肃性,并在神面前承担法律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宣誓者是在向上帝表明,他们将遵守真理和法律.这与耶稣所批判的为了掩饰不诚实而滥用起誓的行为截然不同, 这种完全的诚实不仅是基督徒品格的核心,也是我们在世人面前荣神益人的重要途径。

5,论报复(太5:38-42)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太5:38) 这句话引自出埃及记21:24、利未记24:20、申命记19:21。旧约背景 这种“同态复仇”的原则(Lex Talionis)在当时并非鼓励报复,而是一种限制报复的原则. 它的目的在于防止过度的、无限的报复,确保惩罚与罪行对等,维护社会公正,避免血仇蔓延。它不是要人主动去行使报复,而是作为司法体系中对损害进行公正赔偿的指导.

主耶稣论报复教导揭示了律法更深层的精义和其属灵的超越性:

1) 主耶稣说:“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 要信徒根除心中报复的意念,不要以相同的、暴力的、复仇的方式去“抵抗”恶人;

2) 主耶稣说:“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不仅不反击,甚至主动放弃维护个人尊严的权利。这是一种主动的、舍己的爱,旨在以爱来化解仇恨,以忍耐来感化对方;

3) 主耶稣说:“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而是强调一种超越物质损失的属灵自由和慷慨。它旨在表明我们对物质的拥有是轻看的,而对公义和爱的追求是至上的。

4)主耶稣说:“有人强迫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它代表了无私的牺牲、超越期望的付出,以及以爱化解压迫的策略。多走一里路,是将被迫的行为转化为一种自愿的施予,这不仅能化解敌意,有时也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沟通和见证机会。

5)主耶稣说:“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这是前面原则的总结和积极的行动指示。教导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回应别人的需要,无论是给予还是借贷。

爱人如己是消除报复的循环的基石: 耶稣的教导旨在打破人类社会中根深蒂固的报复循环。报复只会带来更多的仇恨和暴力,主耶稣就是以十字架宝血来成就救恩,以爱来击败罪恶的典范。让我们永远生活在主耶稣爱里。

 

6,论爱仇敌(太5:43-48)

主耶稣登山宝训中最为震撼和颠覆性的教导之一。它直接挑战了当时社会普遍接受的伦理观念,并为我们揭示了神国子民的独特生命样式。

1). 主耶稣超越律法的召唤 (太5:43-44)

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

耶稣引用了旧约律法和犹太传统中一个常见的观念——“爱邻舍”源自利未记19:18,人们往往认为,如果律法要求爱邻舍,那么其反面就意味着可以恨仇敌。

主耶稣直接纠正并超越了这种有限的理解。他没有废除爱邻舍的命令,而是将其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

更是一种属灵的命令。为什么说它颠覆性?因为:1),爱仇敌是反被造的人性的。我们的本能反应是仇恨那些伤害我们的人。2),为逼迫者祷告更是超乎寻常。我们通常会诅咒或报复逼迫者,但耶稣却要求我们为他们祈福,祈求神赐予他们恩典和改变。

这就是主耶稣子民的独特印记,是我们与未得救的世人分别之处。

 

2).效法天父:超越世俗的爱 (太5:45-47)

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若是你们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呢?就是税吏不也是这样行吗?若是你们单问你弟兄的安,比人有什么长处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这样行吗?”

主耶稣在这里提供了爱“仇敌”的根本理由和动力:为了作我们天父的儿子,效法天父的完全.

天父的榜样: 神的爱是普世的、无条件的。他把阳光和雨水这些维系生命的恩赐,同样赐给好人和坏人,义人和的人。他的恩典是普及的,不偏待任何人。我们若要真正成为他的儿女,就当活出这种超越人性的爱。

世俗的对比: 耶稣用“税吏”和“外邦人”来作对比。在当时的犹太社会中,税吏因与罗马政府合作而被视为罪人和社会的渣滓;外邦人则是不认识神的人,不洁的人。连他们都会爱那些爱自己的人,问候自己的同类。如果基督徒的爱仅仅停留在这种程度,那我们与世人有何区别?我们又何来“长处”或“赏赐”呢?

这里的“赏赐”就是指我们因效法神而得到的生命品格和属灵的丰盛。当我们活出超越世俗的爱时,我们就显明了神的荣耀,也印证了我们真是天父的儿女。

 

彰显上帝的爱约瑟的故事(创37-50)。约瑟被他的哥哥们嫉妒、出卖,甚至杀害,最后被卖到埃及为奴。他在埃及经历了苦难、诬陷和牢狱之灾。按常理,当他后来成为埃及宰相,手握大权时,完全有能力报复那些曾经伤害他的人。然而,当他的哥哥们因饥荒来到埃及向他求助时,约瑟不仅没有报复,反而以恩慈相待,供应他们粮食,最终与他们和好。他说:“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创50:20)。约瑟打破仇恨的循环,以善胜恶;活出主耶稣的饶恕和怜悯,活出上帝的超越世俗的爱,他活出上帝子民的应有的本质体现。

 

 

3) 魔鬼才是真正的仇敌:

 

“上帝就是爱”(约一4:8,16)是基督信仰的基石。神的爱是祂最核心的属性之一。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上帝没有恨:

 

耶和华所恨恶的七样事物:“耶和华所恨恶的有六样,连他心所憎恶的共有七样:就是高傲的眼,撒谎的舌,流无辜人血的手,图谋恶计的心,飞跑行恶的脚,吐谎言的假见证,并在弟兄中布散纷争的人。” (箴言6:16-19)“狂傲人不能在你眼前站立;凡作孽的,是你所恨恶的。你必灭绝说谎言的;流人血弄诡诈的,都为耶和华所憎恶。”( 诗5:5-6)

 

正如主耶稣所说,魔鬼是说谎之人的父,从起初就是杀人的,它致力于偷窃、杀害和毁坏。(约翰福音10:10)

 

正如主耶稣宣告“所以我告诉你们:人一切的罪和亵渎的话都可得赦免,惟独亵渎圣灵,总不得赦免。凡说话干犯人子的,还可得赦免;惟独说话干犯圣灵的,今世来世总不得赦免。”(太12:31-32)

 

亵渎圣灵”就是自己看见圣灵大能的作为后,受到圣灵的恩赐,却出于彻骨的恶意和刚硬之心,故意将圣灵的工作归咎于魔鬼。这种罪是彻底拒绝神恩典和救赎的表现,是人将自己完全与真理隔绝、与魔鬼站在一起的最终选择。就是主耶稣所说:“这话是因为他们说:他是被污鬼附着的。”(可3:30)

 

犹大就是这类“灭亡之子”的一个悲剧性例子。 犹大作为主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与主朝夕相处,亲眼见证了主的教导和神迹。然而,他却被贪婪蒙蔽,被魔鬼引诱,亵渎圣灵,最终出卖了主耶稣(约6:70-71)。。他的结局被主耶稣称为“灭亡之子”(约17:12)。

 

因此,爱“仇敌”(那些被罪和魔鬼辖制的人)与恨恶“敌人”(魔鬼和罪恶本身)之间并没有矛盾。 相反,正是因为我们恨罪恶和魔鬼,我们才更要去爱那些被它们蒙蔽和奴役的人,目的是将他们从敌人的捆绑中释放出来,归向真理和生命。这正是效法上帝那种圣洁的、公义的、同时又是充满怜悯和救赎的爱憎分明。然而,对于那些最终选择与神为敌、亵渎圣灵、彻底拒绝救恩的,最终等待他们的将是公义的审判。

 

就是说,魔鬼是我们的真正的敌人。如果被造的人亵渎圣灵,背叛主,坚定与魔鬼站在一边,与神为敌,他就不是爱“仇敌”范围,就像出卖主耶稣犹大,主耶稣宣布犹大的“灭亡之子”,就是一个。但是,谁是“亵渎圣灵,背叛主,坚定与魔鬼站在一边,与神为敌的”,末世由主耶稣审判决定。

 

 

3). 主耶稣的终极呼召:像天父一样完全 (太5:48)

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

“完全”是指完美无瑕、毫无过失,完整、达到目标  ;它特指神的本性就是爱,而且是牺牲的爱、无条件的爱。

属灵力量的源泉: 我们无法凭自己的能力达到这种完全,但我们可以依靠那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当我们将真正的仇敌识别为魔鬼,并看到那些伤害我们的人是被罪捆绑时,我们才能靠着神的恩典去爱他们。

祷告的武器: 为仇敌祷告是我们爱他们最直接的方式。这不仅仅是改变他们的境况,更是改变我们自己的心。

生命的见证: 当我们在充满仇恨的世界中,活出这种不可思议的爱时,我们就能成为活的福音,彰显神的荣耀,吸引人归向基督。

 

愿我们都能在这段经文的光照下,靠着圣灵的能力,活出天父完全的爱,荣耀主名

 

 

【讨论题】

 

1, 八福哪一条福分最打动你?为什么?在你目前的生活中,是否有经历“为义受逼迫”?你如何面对?

2, 你认为今日基督徒最容易“失了味”的危机在哪里?

3, 主耶稣为什么强调祂来不是要废掉律法,而是要成全?

4, 主的教导:“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这对我们今天意味着什么?

5, 主在论杀人、奸淫、起誓、报复等教导中,如何将律法提升到“内心”层面?

6, 面对主耶稣“爱仇敌”的命令,最难实践的地方是什么?如何靠主去学习爱真正的仇敌-魔鬼,而非恨人?

【祷告】

 

亲爱的主,感谢您,我们查考了你的话语-马太福音第五章。主啊,我们看到你对我们的呼召是何等崇高,你的标准是何等圣洁。

帮助我们,不只是听道的人,更是行道的人。求您的圣灵开启我们的心,使我们真正明白“八福”的真谛,让我们甘心乐意地成为世上的盐和光,将您的爱和公义活出来。

主啊,我们也承认,您的教导对我们来说常常是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在面对冒犯我们的人时,求你赐给我们从您你而来的爱和力量,使我们能够效法你的榜样,爱我们的仇敌,为逼迫我们的祷告。

愿您的话语如同明灯照亮我们的道路,引导我们走在您的旨意中。愿我们的生命因您着你的话语而不断被更新和改变,直到我们更能像您。

奉主耶稣基督宝贵的圣名祷告,阿门。

 

-灵感清泉

2025/07/07

 

马太福音第5章查经:登山宝训-天国信徒特征,律法不是废除,而是成全1

马太福音5章查经分享目录:】

       I, 登山宝训的背景(太5:1-2);

       II, 八福的属天生命:(太5:3-12);

       III, 作盐作光是主耶稣门徒的见证使命(太5:13-16);

       VI,耶稣呼召更深的义(太5:17-20);

       V, 主耶稣成全律法(太5:21-48);

              1,论发怒:(太5:21-26);2, 论奸淫:(太5:27-30);3,论休妻:(太5:31-32);4, 论起誓:(太5:33-37);5 论报复:(太5:38-42);6,论爱仇敌:(太5:43-48)

 

I,登山宝训的背景(太5:1-2

(1) 经文耶稣看见这许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门徒到他跟前来, 他就开口教训他们,说

(2) 注解1上了山】圣经没有具体说明,但是传统认为主耶稣讲道的地方是,迦百农西北地区的“八福山”(Mount of Beatitudes)的山丘。(天主教在此地建有“八福教堂”,纪念主在此讲述八福与登山宝训。)【2他们指主耶稣的使徒,门徒和愿意跟随主的人。

3)分享                                                                           

主耶稣在此地讲道,视野开阔、安静适合讲道,靠近湖边却高于地势,便于群体聚集和声波传播。许多使徒和门徒都来自加利利(彼得、安得烈、雅各、约翰等),听众对这片土地极熟悉。

      主耶稣是唯一独一的真神,掌握最高的权柄和无限的慈爱,向全人类宣告永恒的国度宪章、属灵新生命的法规。

II,八福的属天生命:(太5:3-12)

(1) 经文:“3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4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5 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6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7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8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 神。9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 神的儿子。10 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11 「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 12 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

(2) 注解虚心的人】“虚心”原文是“心灵的贫穷”,即承认自己灵性破产、无力自救,只能完全依靠主耶稣的怜悯和恩典;哀恸的人】因自己的罪、因世人的沉沦、为远离神的生命忧伤哀哭,这样的忧伤引向悔改与安慰;温柔的人】柔和不是软弱,而是内心柔和谦卑,在神面前顺服,在人面前不争竞、不高抬自己,效法基督的柔和(太11:29)。;饥渴慕义的人】追求神的义、公义的生活、圣洁的生命,主耶稣的义,不满足于外在行为,渴望属灵生命与神相合;怜恤人的人】因领受主的怜悯而向人施怜悯。怜悯不是情绪,而是主动帮助有需要者;清心的人】“清”即单一、无杂质。清心是单一追求主的心,没有偶像、没有假意;使人和睦的人】不仅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同时带领人回到神面前,与神和好;为义受逼迫的人】为主遵行真理、传福音、行义时遭遇抵挡,说明我们不是属世界。

3)分享:

“八福”是天国门徒的真实身份与生命方向;主耶稣是天国的王,也是八福的成全者。

1, 显明属天国门徒的生命本质 ,与主耶稣联合的生命状态。让信徒认识,是属天生命的自然流露,依靠主重生,因此在主里已经得福(弗1:3),门徒得救后活出基督的生命就是自然结果。

2, 鼓励门徒忠于天国生活方式,即使遭受逼迫,持守信仰。八福的最后一福特别提到“为义受逼迫”,这是对前面七种福分的现实回应:世人不接受这些品格,但神却说“你们有福”;鼓励门徒不要惧怕不被世界接纳,而要忠心活出天国的身份。主耶稣应许“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太5:12),这是对属灵忠贞的肯定。

3, 八福颠覆世界对福气的定义: 世人追求财富、地位、舒适,但主耶稣指出真正的福是在神的同在中,与神和好,活在神旨意中。门徒要从“属世的成功”转向“属天的祝福”,看见神眼中什么才是“有福的人”。

4, 呼召门徒效法主耶稣,为天国作见证:主耶稣自己就是“八福的化身”——祂是最虚心、最哀恸、最清心、最被逼迫的一位。引导门徒效法主耶稣,重生,活出主耶稣式样。使人因我们的好行为归荣耀给神(太5:16)。门徒若活出这些品格,就是“作光作盐”,见证主的真实。是主耶稣的门徒对世界所发出的属灵光辉,是主的恩典在门徒生命中的果效。

 

在新约中,门徒为主耶稣八福见证的事例:

 

 

1,彼得:使人虚心的转变:

       *虚心悔改】:彼得在三次不认主后,痛哭流泪,悔恨自己的软弱,体现了对自身属灵贫乏的认识(加22:61–62);**【使人和睦】:在五旬节,彼得站起来向众人传讲福音,带领三千人悔改归主,促进人与神之间的和睦(徒2:14–41)

   2,保罗:为饥渴慕义,为受逼迫的典范:

       *饥渴慕义:保罗在大马士革路上遇见主后,生命彻底改变,成为主的器皿,渴望传扬福音,追求神的义(徒9:1–22);**【为义受逼迫】:保罗在各地传道时,遭受鞭打、监禁、石打等多种逼迫,但仍坚持传扬基督(林后书11:23–27)

   3,约翰:清心与爱心的见证:

       * 清心】:约翰说主所爱的门徒,强调主的爱与真理,追求与神亲密的关系(约13:23;约一4:7–21);【哀恸】:他在启示录中看到教会的光景和末世的审判,心中充满忧伤,但仍传达神的安慰和盼望(启1:9–20)

   4,腓力:怜恤和使人和睦的热心的侍奉:

       * 怜恤人】:腓力在撒玛利亚传道时,不仅医治病人,还关心他们的属灵需要,带领许多人信主(徒8:5–8)。**【使人和睦:腓力顺从圣灵的引导,向埃提阿伯的太监传福音,使这位外邦人得着救恩,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和睦(徒8:26–39)。

   5,巴拿巴:温柔与使人后面的榜样:

       * 温柔】:巴拿巴被称为“劝慰子”,在主的教导下,以温和的态度接纳保罗,并在教会中鼓励弟兄姊妹(徒4:36–37;9:26–27),**【使人和睦】:在安提阿教会中,与保罗一同教导信徒,促进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的合一(徒11:22–26)

 

    八福是天国门徒的生命实质。愿我们在主耶稣的恩典中,靠圣灵的帮助,效法主的榜样,活出这“八福的生命” ,在这个世代中做主忠心的见证人,成为世上的光和盐。

 

III,  作盐作光是主耶稣门徒的见证使命(太5:13-16)

 

1)经文13 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 14 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 15 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16 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

2)注解世上的盐常用“盐”来比喻智慧与言语的恩典(西4:6; 若失了味】“失了味”的希腊原文又有“成为愚笨、无用”的意思; 属主的门徒若失去圣洁与真实,便失去影响力。【世上的】代表从神而来的真理、圣洁与生命(约1:4–9),是指天国子民借着行为彰显的生命见证;

3)分享

   1. “你们是世上的盐。”(5:13

 主宣告:“你们是世上的盐”,不是“你们应该成为”,这是一种已经赋予的身份。主的门徒是因籍着在基督里与主联合而有的身份。

“盐的功用”:【防腐作用】:在古代,盐能抑制败坏。门徒要在败坏的世代中活出圣洁、公义、诚实,使人因你的生命见到公义;【调味作用】:盐也让食物有滋味。门徒的言语、行为应使人对生命的真味产生渴慕,使世界因你的见证而对神的国度感到吸引。

若失了味”指门徒失去圣洁与真实,变得妥协、与世俗无异。这样的“盐”不但失效,反而可能成为基督名下的羞辱(林后6:14–17)。

 

我们必须持续连于主,顺服圣灵的引导,才能保持“盐味道”。离开基督,我们就不能做什么(约15:5)。

 

2. “你们是世上的光。”(5:14–16

“光的意义”:在圣经中,光代表真理、公义、神的启示与圣洁的生命(约1:4–9)主耶稣自己宣告:“我是世界的光”(约8:12)。因此我们成为光,是因为祂的光在我们里面(弗5:8)。

“光的彰显”:【不可能隐藏】:一个真实活出主生命的门徒不可能不被人看见——这不是为了高举自己,显明主的荣耀;【主动发光】:主的命令:“也照样照在人前”:这不是被动等人发现,而是主动去发光,要主动显明基督生命的真实见证,使人因我们的好行为而归荣耀给神。

 

主动去发光目的不是荣耀自己,而是“叫人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主耶稣说:“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约14:9)——同样,人若看见我们,就应当能看见耶稣的样式,归荣耀给天父

 

“作盐作光”是主耶稣赐下的身份与使命。我们是靠着主的同在与光照,将祂的生命活出来。惟有常常在主耶稣里、让祂的光照亮我们,我们才能成为世上的盐与光,在末后的世代中作主真实的见证人。

IV,   主耶稣呼召更深的义(太5:17-20)

 

(1),经文:【17 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 18 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 19 所以,无论何人废掉这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又教训人这样做,他在天国要称为最小的。但无论何人遵行这诫命,又教训人遵行,他在天国要称为大的。 20 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

(2),注解:【废掉】拆毁,败坏;主明确否定祂来是为了废除律法;【成全】实现,应验,填满,使之完全;不是简单执行律法的外表,而是主揭示、活出律法的属灵实质与最终目的;【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指他们表面上行“基督信仰”规条(太7:22);而本质上不遵守主的教导,“里面却装满了假善和不法的事”(太23:28),无法满足神所要的“心灵和诚实”的敬拜(约4:24)。

(3),分享:

     1, 主耶稣郑重宣告祂来不是废除律法:而是“我来乃是要成全”,

 

主耶稣宣布最大的诫命就是:“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 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太22:37-40)

主耶稣赋予十诫新的生命:“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包含十诫前4条;“爱人如己”包含十诫后6条。

 

       主如何“成全”律法?

 

主以自己完全的顺服与圣洁生命活出律法的真义(8:3-4);祂是唯一完全遵守律法的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主以十字架成就赎罪的义,代替人无法达成的律法义(加3:13);我们因信祂的救赎,得以被神称义。

主启示律法背后上帝爱的本意,使人从律法的字句进入属灵的真义. 体会到神设立律法是为了引导我们进入更丰盛的生命。(约5:39)

 

 

2. 天国的标准不是律法的字句,而是顺服与生命的真实(太5:18–19

主强调: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神的标准永不降低,而唯有在主耶稣里才能得以完全。

谁被称为天国里最小的是那些轻看神话语权威、随意修改或妥协真理,并教导人如此行的人。

谁被称为天国里大的是那些敬畏神、真心遵行祂话语、以生命见证神旨意并教导人遵行的人(雅1:22–25)。

这不是靠行为称义,而是显明一个属神的人是否真实活在基督里,有主的生命作支撑。行为是信心的果子(雅2:17),不是得救的条件,但却显明得救的真实。

 

3.门徒的义必须胜过文士与法利赛人的义(太5:20

文士和法利赛人以严格遵守律法、守传统而自义,但主揭露他们外表敬虔、内里却远离神(太23:25–28)。他们的义是看得见的宗教行为却缺乏真正的悔改与信靠

主耶稣指出:你们的义若不胜于他们,断不能进天国这句断言震撼当时听众,也提醒今天的我们:真正的义不是表面行为,而是内心顺服主、靠主活出的生命之义。

 

   V.主耶稣成全律法(太5:21-48)

1)经文论发怒:【21 「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又说:『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 22 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断;凡骂弟兄是拉加的,难免公会的审断;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 23 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 24 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 25 你同告你的对头还在路上,就赶紧与他和息,恐怕他把你送给审判官,审判官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监里了。 26 我实在告诉你,若有一文钱没有还清,你断不能从那里出来。】;论奸淫27 你们听见有话说:『不可奸淫。』 28 只是我告诉你们,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 29 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丢在地狱里。 30 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下入地狱。】;论休妻:31又有话说:『人若休妻,就当给她休书。』 32 只是我告诉你们,凡休妻的,若不是为淫乱的缘故,就是叫她作淫妇了;人若娶这被休的妇人,也是犯奸淫了。】论起誓:【33 你们又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背誓,所起的誓总要向主谨守。』 34 只是我告诉你们,什么誓都不可起。不可指着天起誓,因为天是 神的座位; 35 不可指着地起誓,因为地是他的脚凳;也不可指着耶路撒冷起誓,因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 36 又不可指着你的头起誓,因为你不能使一根头发变黑变白了。 37 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论报复:【38 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39 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 40 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 41 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 42 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论爱仇敌:【43 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 44 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 45 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46 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呢?就是税吏不也是这样行吗? 47 你们若单请你弟兄的安,比人有什么长处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这样行吗? 48 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

2)注解动怒是指发脾气,更是指内心怀有持续的、不义的怒气、怨恨或仇恨;【拉加(Raca)】是亚兰语,意思是“空虚的”、“无用的”、“愚蠢的”、“白痴”,旨在侮辱对方的人格和智商;【公会(Sanhedrin)】: 指的是犹太人的最高宗教法庭,有权审判和判决死罪。(但是执行死刑需经罗马总督批准)【魔利(Moreh)是希腊语,意思是“愚顽的”、“背叛的”、“叛逆的”、“无信仰的”;【地狱的火(Gehenna)】: 指的是欣嫩子谷(Gehenna),耶路撒冷城外的一个山谷,曾经是焚烧垃圾和罪犯尸体的地方,有火常年不熄。,它被用来象征最终的审判和永恒的刑罚,即地狱。【淫念】: 淫念通常指的是不健康的、过度的或不适当的性念头或欲望。【剜眼:乃是指靠着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罗8:13),也就是治死地上犯罪的肢体(西3:5)】。【砍手:意即不把肢体献给罪作不义的器具(罗6:13)。【休妻】:是丈夫单方面解除婚姻的一种权利. 人若娶妻以后,见她有什么不合意的事,就不喜悦她,就可以写休书交在她手中,打发她离开夫家。”(申24:1);伊斯兰教;丈夫对妻子连续说三遍“你被休了”,即可解除婚姻关系(“塔拉格”(Talaq))。中国古代:“七出”:丈夫有七种理由,包括不孝顺公婆、无子、淫佚、妒忌、恶疾、多言、盗窃可以休妻;“三不去”:指即使妻子犯了“七出”的某些情况,丈夫也不能休妻的:A有所娶无所归:妻子没有娘家可回;B与更三年丧:妻子曾为公婆服丧三年;C前贫贱后富贵:丈夫娶妻时贫贱,后来富贵了。(唐律疏议)。【背誓】:指违背自己发过的誓言,伪誓,发假誓;【起誓】:起誓是指发誓或宣誓。当你郑重地承诺某事,或者为了证明某事的真实性而进行庄严的保证时,就是起誓。例如:“证人在法庭上起誓,自己所说的一切都是实话。”【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律法容许人讨回公道,也就是说,对别人所施的恶待,可还以相等程度的报复,其目的乃在制止随意侵犯人。(出21:24;申19:21)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财物是最能霸占人心的(太6:21)。主要我们的心能够超脱,不受钱财的霸占。

3)分享

主耶稣不仅注重外在行为,更深入了解引起内在的动机和思想;把罪恶消灭在萌芽之中,严格要求信徒

1,论发:(太5:21-26)

主耶稣教导我们动怒,骂拉加,骂魔利” 都是“不可杀人”的主要思想根源。

因为某种原因,1)对他人心怀不满、怨恨,内心却愤愤不平。长期记仇,不愿饶恕。在心中对他人产生恶念或敌意;2)当面或背后贬低、嘲笑他人,旨在伤害其自尊心和名誉;3)用最恶毒、最侮辱性的词语攻击他人的品格,恶毒地诅咒他人。

在这罪恶悖逆的时代,我们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例子太多了,教训太大了

圣经中事例负面的警示:

1)该隐与亚伯 (创世记 4章): 这是最经典的例子。该隐因为嫉妒亚伯的献祭蒙神悦纳,内心大大发怒,最终将亚伯杀害。这直接印证了主耶稣的话:愤怒和嫉妒是杀戮的根源。

2)雅各与以扫 (创世记 25-33章): 虽然最终没有发生杀戮,但雅各欺骗以扫夺取长子名分和祝福,导致以扫心怀杀意,多年来无法饶恕雅各。雅各也因此长期流亡,承受欺骗的后果。这段兄弟之间的嫉妒、欺诈和怒气,展示了罪恶的连锁反应,以及和解的艰难与重要。

3)扫罗王对大卫的嫉妒 (撒母耳记上 18章及后续): 大卫因战功卓著受到百姓爱戴,扫罗王因此嫉妒他,多次企图杀害大卫。扫罗的愤怒和嫉妒使他失去了理智,不仅没有尽到王的职责,反而穷追不舍地想要杀死一个无辜的人,最终也导致了自己的悲惨结局。

4)亚哈王和耶洗别王后贪图拿伯的葡萄园 (列王纪上 21章): 亚哈王因嫉妒拿伯不愿卖地而郁闷,耶洗别王后为了满足丈夫的贪欲,设计陷害并杀死拿伯,从而夺取他的葡萄园。这里贪婪和愤怒、嫉妒交织,导致了谋杀。

 

只有真正消除内心的愤怒、嫉妒等罪恶根源,才能真正地遵守主“不可杀人”的诫命,导致杀人行为的,往往是内心深处滋生的愤怒、嫉妒、仇恨、贪婪和怨恨。如果不从源头上消除这些负面情绪,即使表面上没有杀人,内心也可能已经犯了罪。

耶稣不是要废掉律法,而是要成全律法,将律法的要求提升到一个更高的维度。主要求我们是一种全人(包括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圣洁。如果门徒没有主耶稣的“八福”内心的洁净,无法真正执行律法。

 

2,论奸淫(太5:27-30)

淫念是内心对神所设定界限的逾越,是对肉体情欲的顺从。淫念是“种子”,行为是“果实”。耶稣的教导提醒我们,要治本,就要从根源上对付罪——也就是内心的淫念

对异性身体部位的过度关注和遐想,将对方视为满足自己情欲的对象。反复回味、长时间停留在脑海中,并伴随着情欲的滋长,那么它就已发展成为淫念。它会让人在脑海中不断编织与淫乱相关的场景和幻想。淫念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可能伴随着嫉妒(当对象属于他人时)、贪婪(渴望拥有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欺骗(为了隐藏或实现淫念而撒谎)、甚至仇恨(当淫念无法满足时转变为怨恨)等其他罪恶。

淫念圣经警示案例

【未能控制淫念的大卫:】 大卫王,在王宫平顶看见拔示巴沐浴时动了淫念,未能及时止住,进而导致他与拔示巴通奸,并为掩盖罪行设计谋杀了她的丈夫乌利亚;这一系列罪恶带来神严厉的管教,使他的家庭刀剑不断,骨肉相残,国度也陷入动荡不安之中(撒母耳记下11-18章);

【被美色所诱惑的参孙:】 被神赐予超凡力量的士师参孙,却屡次未能胜过肉体的情欲,被非利士女子(特别是大利拉)的美色所诱惑,沉溺于不正当的关系中;他最终因情欲的弱点泄露了力量的秘密,导致双眼被剜,失去神力,沦为敌人的囚犯和笑柄,虽然最终与敌人同归于尽,但他的生命本可以更加荣耀(士师记16章);

【放纵情欲拜偶像的所罗门】: 所罗门王,在晚年违背神的命令多立外邦妃嫔,放纵情欲;这些妃嫔诱惑他偏离耶和华,转去随从并敬拜偶像,最终导致神的愤怒降临,并在他死后,以色列王国分裂为南北两国(列王纪上11章),结束了联合王国的光辉时代。

圣经警示案例显示:淫念太可怕了。如果彻底的割舍淫念,并非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可以完成。人靠着自己,无法根除内心深处的罪恶欲望。唯有借着耶稣基督的救赎和圣灵的更新,我们才能获得胜过罪恶的能力。主耶稣的“剜眼砍手”的命令,实际上是对信徒信心的呼召:信靠基督,并愿意为基督的缘故,向罪死,与罪一刀两断。这是一种深刻的悔改,意味着我们不再容忍罪在内心有丝毫的立足之地。

 

3, 论休妻(太5:31-32)

主耶稣教导:“那起初造人的,是造男造女,  并且说:『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 这经 你们没有念过吗?  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的了。所以, 神配合的,人不可分开。“ (太19:4-6)

1)婚姻是上帝亲自设立的神圣制度:“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 就是说:在上帝面前,两个人合而为一,成为一个全新的生命实体。这“一体”意味着在目标、价值观、情感、甚至在上帝面前的地位上都达到一种深刻的合一。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婚姻是盟约关系,具有排他性和永久性:“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的了。” (太19:6a):这是对“二人成为一体”的重申和总结。既然他们已经合而为一,就不能再被视为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联合的整体。这种一体性奠定了婚姻的不可分割性。所以,神配合的,人不可分开。” (马太福音19:6b):这是耶稣教导的核心禁令。由于婚姻是上帝亲自配合的,是神圣的盟约,人就没有权柄去分割它。这里的“分开”主要指离婚。耶稣明确反对当时犹太人随意休妻的做法,强调了婚姻的终身性。

 

根据主耶稣的教导,“论休妻“,做了明确的规定:

1),制止当时的随意休妻之风:当时可以随意休妻,理由五花八门,甚至为了很小的过失就可以休妻。这不仅是对婚姻神圣性的亵渎,更是对妇女的极大不公和伤害。主耶稣在这里指出,摩西律法允许写休书,并非因为神喜悦休妻,而是为了当时的“人心刚硬”。

2),对男性权力的限制与对女性的保护:针对婚姻中对女的一方 不公平,主耶稣宣布,男方不可以随随便便写休书,限制男方在婚姻上的权力;除了“淫乱的缘故”以外,任意休妻的行为都是不合神心意的,并且会导致休妻者和被休者的罪。

3),今天基督信仰,根据主耶稣教导,严格遵守婚姻的神圣性和不可分割性原则。耶稣所允许的“淫乱的缘故”是一个例外条款,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离婚也绝非理想或被鼓励的选择,而是作为罪的后果和对无辜一方的保护。对于信徒而言,既然应当追求圣洁,远避淫乱,那么婚姻的终身性原则就更应当被持守,信徒在婚姻中依靠上帝,尽力维护并修复关系,以荣耀上帝在婚姻中的完美旨意。

4,论起誓:(太5:33-37)

时代背景:旧约律法(例如利未记19:12,申命记23:21-23)确实要求百姓对神所起的誓言要严肃对待,并忠实履行。“不可指着我的名起假誓,亵渎你神的名。我是耶和华。” (未19:12):这经文核心在于强调对神所起的誓言的严肃性和履行誓言的责任。然而,在耶稣的时代,人们发展出一种复杂的起誓体系试图区分约束性的誓言和约束性的誓言(23:16-22),以此来规避某些承诺,或者利用起誓来增加自己言语的可信度。他们可能认为,只要不指着神的名起誓,或者指着一些次要的事物起誓,就可以不必完全遵守。从而规避某些承诺,或者利用起誓来增加自己言语的可信度,却不真正对所说的话负责。

稣的彻底颠覆与提升:主耶稣的教导,世人即“什么誓都不可起”,是对这种旧有观念的彻底颠覆和提升。一个人特别是门徒的言语应当本身就具有足够的诚实和可信度,而不需要通过起誓来加以强化。耶稣列举了当时人们常用来起誓的一些对象,并指出它们都与神或神的创造、主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指着天起誓,就是指着神的座位;指着地起誓,就是指着神的脚凳;耶路撒冷是神的圣城;甚至你的头,其生命和存在也完全在神的掌管之下。这表明,任何形式的起誓,最终都是指向神的主权和他的名。试图通过指着这些次要事物起誓来规避对神的责任,是徒劳且虚伪的。

主耶稣教导的核心和精髓是:“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主要求门徒具备绝对的真诚和正直。这意味着我们信徒内心的真实与外在的表达应当完全一致。主耶稣教导:“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 (Mt 5:37b)“。“多说”在这里指的是超过简单的“是”或“不是”,而是为了强调或规避责任而发誓,耶稣指出,这种试图通过起誓来操作或扭曲真理的行为,其根源是“那恶者”,即撒旦。撒旦是谎言之父,它引诱人去欺骗、伪装和不诚实。耶稣将这种行为归结为魔鬼的作为,表明其严重的属灵后果。

   主耶稣的教导现实意义

1),诚实与正直:我们信徒日常交流中应该力求诚实,不夸大其词,不随意承诺无法实现的事情,更不要为了达到目的而说谎或误导他人。我们的“是”就意味着“是”,我们的“不”就意味着“不”。

2),信誉与担当:我们基督徒的承诺是有份量的,我们的信誉是不需要额外担保的。这在商业、人际关系和各种协议中都至关重要。其言行本身就是对信仰的见证.

3),起誓的正确理解:主耶稣禁止的是为了加强日常言语可信度而随意起誓,以及试图通过誓言来规避责任的虚伪行为。合法宣誓的接受性,在法庭或就职典礼,进行的合法宣誓,其目的是确认说真话的严肃性,并在神面前承担法律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宣誓者是在向上帝表明,他们将遵守真理和法律.这与耶稣所批判的为了掩饰不诚实而滥用起誓的行为截然不同, 这种完全的诚实不仅是基督徒品格的核心,也是我们在世人面前荣神益人的重要途径。

5,论报复(太5:38-42)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太5:38) 这句话引自出埃及记21:24、利未记24:20、申命记19:21。旧约背景 这种“同态复仇”的原则(Lex Talionis)在当时并非鼓励报复,而是一种限制报复的原则. 它的目的在于防止过度的、无限的报复,确保惩罚与罪行对等,维护社会公正,避免血仇蔓延。它不是要人主动去行使报复,而是作为司法体系中对损害进行公正赔偿的指导.

主耶稣论报复教导揭示了律法更深层的精义和其属灵的超越性:

1) 主耶稣说:“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 要信徒根除心中报复的意念,不要以相同的、暴力的、复仇的方式去“抵抗”恶人;

2) 主耶稣说:“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不仅不反击,甚至主动放弃维护个人尊严的权利。这是一种主动的、舍己的爱,旨在以爱来化解仇恨,以忍耐来感化对方;

3) 主耶稣说:“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而是强调一种超越物质损失的属灵自由和慷慨。它旨在表明我们对物质的拥有是轻看的,而对公义和爱的追求是至上的。

4)主耶稣说:“有人强迫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它代表了无私的牺牲、超越期望的付出,以及以爱化解压迫的策略。多走一里路,是将被迫的行为转化为一种自愿的施予,这不仅能化解敌意,有时也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沟通和见证机会。

5)主耶稣说:“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这是前面原则的总结和积极的行动指示。教导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回应别人的需要,无论是给予还是借贷。

爱人如己是消除报复的循环的基石: 耶稣的教导旨在打破人类社会中根深蒂固的报复循环。报复只会带来更多的仇恨和暴力,主耶稣就是以十字架宝血来成就救恩,以爱来击败罪恶的典范。让我们永远生活在主耶稣爱里。

 

6,论爱仇敌(太5:43-48)

主耶稣登山宝训中最为震撼和颠覆性的教导之一。它直接挑战了当时社会普遍接受的伦理观念,并为我们揭示了神国子民的独特生命样式。

1). 主耶稣超越律法的召唤 (太5:43-44)

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

耶稣引用了旧约律法和犹太传统中一个常见的观念——“爱邻舍”源自利未记19:18,人们往往认为,如果律法要求爱邻舍,那么其反面就意味着可以恨仇敌。

主耶稣直接纠正并超越了这种有限的理解。他没有废除爱邻舍的命令,而是将其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

更是一种属灵的命令。为什么说它颠覆性?因为:1),爱仇敌是反被造的人性的。我们的本能反应是仇恨那些伤害我们的人。2),为逼迫者祷告更是超乎寻常。我们通常会诅咒或报复逼迫者,但耶稣却要求我们为他们祈福,祈求神赐予他们恩典和改变。

这就是主耶稣子民的独特印记,是我们与未得救的世人分别之处。

 

2).效法天父:超越世俗的爱 (太5:45-47)

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若是你们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呢?就是税吏不也是这样行吗?若是你们单问你弟兄的安,比人有什么长处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这样行吗?”

主耶稣在这里提供了爱“仇敌”的根本理由和动力:为了作我们天父的儿子,效法天父的完全.

天父的榜样: 神的爱是普世的、无条件的。他把阳光和雨水这些维系生命的恩赐,同样赐给好人和坏人,义人和的人。他的恩典是普及的,不偏待任何人。我们若要真正成为他的儿女,就当活出这种超越人性的爱。

世俗的对比: 耶稣用“税吏”和“外邦人”来作对比。在当时的犹太社会中,税吏因与罗马政府合作而被视为罪人和社会的渣滓;外邦人则是不认识神的人,不洁的人。连他们都会爱那些爱自己的人,问候自己的同类。如果基督徒的爱仅仅停留在这种程度,那我们与世人有何区别?我们又何来“长处”或“赏赐”呢?

这里的“赏赐”就是指我们因效法神而得到的生命品格和属灵的丰盛。当我们活出超越世俗的爱时,我们就显明了神的荣耀,也印证了我们真是天父的儿女。

 

彰显上帝的爱约瑟的故事(创37-50)。约瑟被他的哥哥们嫉妒、出卖,甚至杀害,最后被卖到埃及为奴。他在埃及经历了苦难、诬陷和牢狱之灾。按常理,当他后来成为埃及宰相,手握大权时,完全有能力报复那些曾经伤害他的人。然而,当他的哥哥们因饥荒来到埃及向他求助时,约瑟不仅没有报复,反而以恩慈相待,供应他们粮食,最终与他们和好。他说:“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创50:20)。约瑟打破仇恨的循环,以善胜恶;活出主耶稣的饶恕和怜悯,活出上帝的超越世俗的爱,他活出上帝子民的应有的本质体现。

 

 

3) 魔鬼才是真正的仇敌:

 

“上帝就是爱”(约一4:8,16)是基督信仰的基石。神的爱是祂最核心的属性之一。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上帝没有恨:

 

耶和华所恨恶的七样事物:“耶和华所恨恶的有六样,连他心所憎恶的共有七样:就是高傲的眼,撒谎的舌,流无辜人血的手,图谋恶计的心,飞跑行恶的脚,吐谎言的假见证,并在弟兄中布散纷争的人。” (箴言6:16-19)“狂傲人不能在你眼前站立;凡作孽的,是你所恨恶的。你必灭绝说谎言的;流人血弄诡诈的,都为耶和华所憎恶。”( 诗5:5-6)

 

正如主耶稣所说,魔鬼是说谎之人的父,从起初就是杀人的,它致力于偷窃、杀害和毁坏。(约翰福音10:10)

 

正如主耶稣宣告“所以我告诉你们:人一切的罪和亵渎的话都可得赦免,惟独亵渎圣灵,总不得赦免。凡说话干犯人子的,还可得赦免;惟独说话干犯圣灵的,今世来世总不得赦免。”(太12:31-32)

 

亵渎圣灵”就是自己看见圣灵大能的作为后,受到圣灵的恩赐,却出于彻骨的恶意和刚硬之心,故意将圣灵的工作归咎于魔鬼。这种罪是彻底拒绝神恩典和救赎的表现,是人将自己完全与真理隔绝、与魔鬼站在一起的最终选择。就是主耶稣所说:“这话是因为他们说:他是被污鬼附着的。”(可3:30)

 

犹大就是这类“灭亡之子”的一个悲剧性例子。 犹大作为主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与主朝夕相处,亲眼见证了主的教导和神迹。然而,他却被贪婪蒙蔽,被魔鬼引诱,亵渎圣灵,最终出卖了主耶稣(约6:70-71)。。他的结局被主耶稣称为“灭亡之子”(约17:12)。

 

因此,爱“仇敌”(那些被罪和魔鬼辖制的人)与恨恶“敌人”(魔鬼和罪恶本身)之间并没有矛盾。 相反,正是因为我们恨罪恶和魔鬼,我们才更要去爱那些被它们蒙蔽和奴役的人,目的是将他们从敌人的捆绑中释放出来,归向真理和生命。这正是效法上帝那种圣洁的、公义的、同时又是充满怜悯和救赎的爱憎分明。然而,对于那些最终选择与神为敌、亵渎圣灵、彻底拒绝救恩的,最终等待他们的将是公义的审判。

 

就是说,魔鬼是我们的真正的敌人。如果被造的人亵渎圣灵,背叛主,坚定与魔鬼站在一边,与神为敌,他就不是爱“仇敌”范围,就像出卖主耶稣犹大,主耶稣宣布犹大的“灭亡之子”,就是一个。但是,谁是“亵渎圣灵,背叛主,坚定与魔鬼站在一边,与神为敌的”,末世由主耶稣审判决定。

 

 

3). 主耶稣的终极呼召:像天父一样完全 (太5:48)

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

“完全”是指完美无瑕、毫无过失,完整、达到目标  ;它特指神的本性就是爱,而且是牺牲的爱、无条件的爱。

属灵力量的源泉: 我们无法凭自己的能力达到这种完全,但我们可以依靠那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当我们将真正的仇敌识别为魔鬼,并看到那些伤害我们的人是被罪捆绑时,我们才能靠着神的恩典去爱他们。

祷告的武器: 为仇敌祷告是我们爱他们最直接的方式。这不仅仅是改变他们的境况,更是改变我们自己的心。

生命的见证: 当我们在充满仇恨的世界中,活出这种不可思议的爱时,我们就能成为活的福音,彰显神的荣耀,吸引人归向基督。

 

愿我们都能在这段经文的光照下,靠着圣灵的能力,活出天父完全的爱,荣耀主名

 

 

【讨论题】

 

1, 八福哪一条福分最打动你?为什么?在你目前的生活中,是否有经历“为义受逼迫”?你如何面对?

2, 你认为今日基督徒最容易“失了味”的危机在哪里?

3, 主耶稣为什么强调祂来不是要废掉律法,而是要成全?

4, 主的教导:“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这对我们今天意味着什么?

5, 主在论杀人、奸淫、起誓、报复等教导中,如何将律法提升到“内心”层面?

6, 面对主耶稣“爱仇敌”的命令,最难实践的地方是什么?如何靠主去学习爱真正的仇敌-魔鬼,而非恨人?

【祷告】

 

亲爱的主,感谢您,我们查考了你的话语-马太福音第五章。主啊,我们看到你对我们的呼召是何等崇高,你的标准是何等圣洁。

帮助我们,不只是听道的人,更是行道的人。求您的圣灵开启我们的心,使我们真正明白“八福”的真谛,让我们甘心乐意地成为世上的盐和光,将您的爱和公义活出来。

主啊,我们也承认,您的教导对我们来说常常是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在面对冒犯我们的人时,求你赐给我们从您你而来的爱和力量,使我们能够效法你的榜样,爱我们的仇敌,为逼迫我们的祷告。

愿您的话语如同明灯照亮我们的道路,引导我们走在您的旨意中。愿我们的生命因您着你的话语而不断被更新和改变,直到我们更能像您。

奉主耶稣基督宝贵的圣名祷告,阿门。

 

-灵感清泉

2025/07/07

 


浏览(65)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