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黑

注册日期:2023-07-23
访问总量:11414334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2024回国:华东行-黄山杭州


发表时间:+-

2024回国:华东行-黄山杭州


上海乌镇行程结束后,本来计划只去杭州。但我大姐说杭州距离黄山非常近,不如就近去一趟黄山。大姐小妹马嫂弟弟们都去过黄山,他们都说值得去。我们就决定上海乌镇游结束后,直奔黄山,再去杭州。


中国名山有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另外还有四大佛山:峨眉山(普贤菩萨),五台山(文殊菩萨)的九华山(地藏王菩萨),蓬莱山(观世音菩萨)。黄山并不在上述名山范围内,但名气却不在上述名山之下。有这样一个说法“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意思是去了五岳无需看别的山,去了黄山连五岳都不要看了。这里强调的字是“看”,这就告诉我们,黄山之有名,主要在“看”上,也就是说它名气主要在于它的山景之美, 而不在于它的人文宗教意涵。


我们12月28号到达上海住了两夜。12月30号到达乌镇,住了一夜。奔赴黄山在12月31号,2025年1月1号登黄山,正好赶上国内的节假日。想起国内节假日旅游景区会爆满,吃住交通都会发生问题,比较担心,问过小舅他回答说:根本不用担心。中国的节假日中,新年只有一天,不会放长假,人们外出旅游不会多。以后我们经历的情况与小舅说的完全一样。


本来想自由行,预定好酒店做上高铁就可以去了。但马嫂小弟说找导游带路比较好。于是我通过携程里的私人定制服务,由导游带我们去。携程那个私人定制服务,先需要回答一些简单问题,比如几个人参加?计划去黄山多长时间?大约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 等等问题。以后估计AI 依据我的回答生成了第一个旅游安排。看过那个旅游安排,发现我们第一天需要住在黄山附近的宏村民宿,第二天才去登黄山。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第二天我们从宏村去登黄山,难道带着行李去爬山?问了这个问题后,旅游安排行程就变成12月31号住在黄山脚下的汤山镇,2025年1月1日新年爬黄山,下山后汤山镇酒店再住一夜,2025年1月2号乘坐高铁去杭州。从这时就有真人的私人预定师开始与我沟通了。接受报价就成交。出发前,私人预定师问:接待我们的导游也有很好的车,可不可以让导游兼司机多赚一些钱,我们也同意了。携程报价时司机的车费和导游费用是分开列出的。具体什么人接待我们以及有关他的联络方式到出发前一天我们被才告知,导游的电话也是那种虚拟的电话号码,估计怕我们绕开携程,自己私下达成交易。



2024年12月31号上午从乌镇出发乘坐高铁到达黄山北站,由导游开车前往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西递村。



旷古斋建于康熙年间,主人是五品官。房子门框上有雕刻的狮子头,只有做官的才行,商家再有钱也只能雕花鸟。


网络资料介绍,"旷古斋" 堂名由当代著名书法家刘炳森书写。


 "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 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 这幅家训楹联就是家教规范。


另一幅改字联: "孝弟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 , 把"孝梯" 改为 "孝弟" 体现了兄弟和睦之情;文章" 的 "章" 字中的 "早" 字一竖写出头, 寓意着只有饱读诗书才可早日出人头地。



两张半圆桌男主人不在家时,分别摆在一旁,男主人回来阖家团圆,才拼成圆桌共同进餐。


石雕是“耕读人家”和四骏图。


村里的古建,佈局结构装饰营造精益求精,特别是对联思想文化內涵深刻,在国內古民居建筑群中实属罕见。



这些建筑装饰壁挂摆饰和对联,经过数百年的岁月,渐渐斑驳流逝,保护维护古迹任重道远。



胡氏祠堂。


网络资料介绍,西递胡氏原是唐昭宗李晔之后。据黟县县志记载“西川胡族,其先本李,唐昭宗李晔之子昌翼公,因避朱温之乱,奶娘及其丈夫将其护带至婺源考水,后随奶娘丈夫胡姓。五代时,中后唐明经科。子孙因以明经别其氏,称曰:‘明经胡’。”胡昌翼第五代后人胡仕良从婺源去南京,经过西递时,被这里的青山绿水打动,随后胡氏一族从婺源迁到西递。现在居住在西递的人家,一半以上都姓胡。


敬爱堂,原为西递胡氏十四世祖仕亨公住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后毁于火。清乾隆年间重建时,因胡氏子孙繁衍,渐趋旺盛,遂扩建为宗祠,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祭祀厅的匾额上以繁体写“百代蒸尝”四个字,意思是家族中世世代代都要到此进行祭祀活动。宗祠也是商议族事,兼作族人举办婚嫁喜事,教育训导不肖子孙的场所。


西园内珍藏的两块精品石雕漏窗。

东园门罩上方一个“扇”形漏窗取“善”的谐音,意味抬头见善。

沿途继续参观与西递村共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宏村。


网络资料介绍,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最初叫作弘村,是汪氏家族的聚居地。明永乐年间,汪氏族长请风水先生勘定环境,重新布局建筑,引水入村。清代中期,村中再次进行大规模兴建,并为避乾隆帝“弘历”之讳,而更名为“宏村”。村内现留大量明清时期古建筑,其中明代1幢,清代102幢,民国时期34幢,大都保存完好,是徽州民居的典型代表。


宏村的最大特色是完善的供水系统。村西的河水引入村内,开凿了一条近1米宽的水圳,为各家各户提供生活用水,同时也起到调节气温和美化环境的作用。水圳在村的中部形成半月形的月沼,在南部形成弓形的南湖,构成宏村独特的风貌。


宏村的另一大特色是它的平面,采用仿生学的“牛”形布局。以雷岗山为牛头,村口的两株古树为牛角,月沼为牛心,南湖为牛肚,蜿蜒的水圳为牛肠,民居建筑为牛身,四座古桥为牛脚,形状惟妙惟肖,称作“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


宏村村口两棵500年树齡的古树,红杨树高19米, 银杏树高20米。 两棵大树形成牛形村的"牛角", 是"风水树", 也是吉祥象征。按传统风俗,村里老百姓办喜事,新娘的花轿绕着红杨树转个大圈,预示新人百年好合洪福齐天; 高寿老人辞世办丧事,抬着寿棺绕银杏树转个大圈, 寓示子孙满堂高福高寿。


我们通过南湖上的石桥走进宏村。

 

网络资料介绍,徽派建筑主要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色。


樁 和 堂, 建筑技艺达到了当时的较高水平, 原建于清道光元年 (1821年), 天花板上画有代表长寿富贵的仙鹤和牡丹。


网络资料介绍,宏村“月沼”老百姓也称月塘,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1424年),当时宏村76世祖汪思齐发现村中有一处天然泉水,冬夏泉涌不息,他聘请风水先生及族内高辈能人,制定出扩大宏村基址及进行村落全面规划的牛形水系蓝图;凿引西溪水,牛肠水圳九曲十弯,把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处建池塘,以水供防火、饮用、洗涤等。他的后裔投资万余金,继续挖掘修建半月形池塘,终于完成了“月沼”,月沼水常年碧绿,塘面水平如镜。


 

在宏村月沼北畔正中有座汪氏宗祠,这是宏村唯一的祠堂。因为这里的人几乎都是汪家的后代。这座祠堂里最为独特的是供奉着一位女性画像供后人祭拜。


网络资料介绍,宏村汪氏76世祖汪辛即汪思齐,曾任汪氏宗族族长 ,他长期在山西为官任运粟主簿,因无暇顾及宗族和家族事务,于是大胆授权妻子胡重处理相关事务。


胡重是西递村的胡氏大家闺秀,知书达理并对风水学有研究,她不负重望,延请高人历时十载,动员族人同心协力,遵祖志筹集各方资财,完成引水进村工程。并且建造了汪氏宗祠。她精心抚养两个儿子和英年早逝的小叔子家六个子女,使他们个个成才。

汪辛晚年卸任回乡,对胡重甚为感佩,称她为“巾帼丈夫”。


安徽宏村的排水系统,历经千年风雨考验,设计者竟是女先生


网络资料介绍,皖南古民居因具有徽派建筑的独特性才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比如橫梁、斗拱、花门、窗标上的木刻,工艺精细层次繁复,精雕细琢飞金重彩,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 堪称徽派木雕精品,充分表现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艺特有灵性。

承志堂最精致的地方是前厅,橫梁、门 、拱棚上都雕刻了各种寓意十足的图案。人物形象各异,表现不同故事,有的身体部分缺损。我很纳闷为什么把精致繁多的小人雕刻在那么高的地方,根本没办法看清楚。



2025年元旦游览黄山 


黄山风景区目前共有云谷索道、玉屏索道、太平索道和西海观光缆车四条索道, 其中玉屏索

道为南大门前山索道, 云谷索道为南大门后山索道; 太平索道为北大门索道; 西海观光缆车为西海大峡谷缆车。


我们在导游带领下从玉屏索道上山,从云谷索道下山,这样走上坡路短一些,比较省体力也省时间。


玉屏景区好汉坡是看迎客松的必经之路,这段路不算长但很陡,走起来气喘吁吁很费力。刚看到网络信息介绍,今年二月黄山旅游三款智能登山装备公开试用,有游客免费体验后说,使用这个设备上下台阶仿佛有一双无形的腿托着走,‘如履平地’四个字更加具象化了。可惜我们没碰到这好机会。



黄山十大名松之一蒲团松Mat Pine


树高3.8米,侧枝密集盘曲, 针叶簇集冠顶。清人丁廷健诗咏"苍松三尺曲如盘,铁干橫披半亩宽,疑是浮丘跌坐处至今留得一蒲团”


2013年5月3日,黄山登山古道及古建筑和黄山摩崖石刻群双双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终于看到国宝迎客松啦。迎着阳光不太容易拍照,赶紧抓拍留住难得一见的记忆


现场资料介绍,迎客松 Guest-welcoming Pine 树高10.2米, 胸围216公分,冠幅10.7米x13.7米。苍劲挺拔, 姿态雍容俊美,国画大师黃宾虹曾赋诗赞:“今古几游客;劳劳管送迎; 苍官不知老,披拂自多情。”1959年以其倩影制作的巨幅铁画被悬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为体现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友谊的象征。

网络资料介绍,黄山迎客松长在海拔1670米处,其伸向一侧的枝干,仿佛热情张开的臂膀欢迎宾客,故而得名“迎客松”。20世纪80年代起,黄山配备了专职“守松人”。1998年开始,当地每隔6年对迎客松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和综合保护工作。


据导游说,平时黄山每天游客几万人,但我们去的20205年元旦,只有几千人游客。平时迎客松这里人潮汹涌,很难拍照。而我们到达的元旦这天,游客少很多,拍照机会很多。

 

黄山具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山无定势,石无定型,松无定向。


 

松无定向 ,远眺似乎是云海


这次出行从东南亚游到中国,几个重要节日都在海外过了。感恩节在柬埔寨,圣诞平安夜在昆明,圣诞节在海南,而新年在黄山。黄山鳄鱼峰顶,以下面这张照片向微信里的朋友们问候新年好!



 

云海和我们擦肩而过,距离产生美可能就是这样


 

下山途中和这些负重前行的硬汉们不期而遇……


可以清楚看出来,挑夫们全部50岁以上人。

可能出发前在油管里看了太多的黄山旅游视频,黄山的景色没有我们预期的那么好看,没有心里被震一下的那种感觉。基本上黄山之美就是中国山水画之美,没有过超过那个范围。



2025年1月2号到杭州,西湖边上好风光


杭州老赖推荐这家百年老店,环境复古优雅,菜品精致地道,吃不完打包回酒店,晚餐一并搞定。


2025年1月2号晚,观看黄山地导推荐的“宋城千古情”演出。广告词夸张狂妄,实际内容东拼西凑,花钱费时买了个教训,以后旅行看演出要提高辨别能力。


2025年1月3号早上,继续沿着西湖游览。


古樟树,树龄800年,树高20,7米,胸围450厘米,平均冠幅22.85米。

御书楼门口悬挂清康熙皇帝巡游御题的“平湖秋月”匾额。

古朴的浙江省博物馆旧址,虽面临西湖位置优越,但是发展空间有限。

小巧幽静的中山公园。


西湖沿途处处都有历史古迹。


网络资料介绍,西湖面积大约6.39平方公里,东靠市区,其余三面环山,绕湖一圈近15公里。


2025年1月3号上午参观杭州灵隐寺旁的飞来峰。


根据现场文字介绍,飞来峰造像是西湖文化景观中的佛教文化代表性史迹之一。主要分布在冷泉溪沿岸长约500米的崖壁上及天然溶洞内, 该造像是中国集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造像于一体的大型石刻造像群, 展现了10-13世纪杭州佛教文化的兴盛,并具有极高的民族文化交流价值。造像始凿于五代后周广順元年 (951) , 现存五代、宋、元、明各时期造像115龛, 390余尊和大量摩崖题刻, 其中属藏传佛教风格的造像34龛50尊, 是中国汉族地区供奉藏传佛教造像最多的石刻造像群,在13-14世纪的中国石刻艺术史上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飞来峰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理公塔。网络资料介绍,它是杭州仅存的明代佛塔。始建年代不详,于宋初重建,明代重修。旁边精美的佛像均为依山势雕凿而成。


冷泉溪南侧的南宋弥勒像,是飞来峰造像中体量最大的一尊,也是飞来峰造像的代表作。


观音雕像。

这尊菩萨坐像是元代的作品,是西藏喇嘛教中的财神,称宝藏神又称为"宝藏神大夜叉王", 为密宗司无尽财宝之大夜叉王。


金刚手菩萨也称夜叉神,按照喇嘛教密宗的形象应该是十分凶惡,可这尊金刚手菩萨像却头戴宝冠,右手举金刚杵,身围飞舞飘带, 一脸孩童的天真稚气。

游览杭州灵隐寺。


网络资料介绍,灵隐寺又称云林禅寺, 是江南名刹, 中国十大古刹之一, 也是南宋高僧济公的修行地。


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 (326年), 距今已有1690多年历史。印度僧人慧理来到中国传教, 看到此处景色奇幽, 认为是"仙灵所隐", 就在当地建立寺院, 取名为"灵隐"。

灵隐寺自创建以来, 历经10余次毀坏和重建。最近的两次大规模整修在1956年和1975年。目前正在启动保护性修缮工程,对寺内所有殿堂进行加固修缮,消除公共安全隐患。

殿内禁止拍照,在外面简单拍几张


从灵隐寺出来,司机小耿介绍就近到这里吃午饭。清清爽爽,精致可口,杭州美食真讲究。吃饭时,马嫂要求小耿用公筷,小耿笑着说:我回家吃饭要是对老爸说用公筷,老爸一定揍我,说我嫌弃他。


午饭后司机小耿带我们沿着乾隆古道去参观龙井茶茶园。


第一次亲眼见识茶园,茶树一垄一垄的沿着山坡排列,虽然是冬季,仍然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云南人都喝云南茶,我们家父母和奶奶都不喝龙井茶,他们只喝云南大叶绿茶。我第一次见识龙井茶是文革前的某年,当时老爸从北京出差回来带了一盒龙井茶,但没有人喝一直摆在柜子里。那时就听说龙井茶为中国最好的茶。我好奇把龙井茶拿出来喝,还放点也是老爸从北京带回来的奶油,再加点糖,算是奶茶,觉得好喝,我还以此招待过同学。在那个糖油匮乏的时代,实际那种所谓好喝之处,并不在于茶还在于奶油和糖。


上茶山前,茶户老板娘贴心地准备斗笠和采茶篓装扮上,说拍照用。马嫂装采茶样子。


下山回来,品尝不同等级的绿茶红茶,平时我们对茶没有特定偏好,选购了红茶绿茶各两盒。想起有一年马嫂父母来美国看望我们,带了一盒到庐山游玩时买的茶叶。打开时才发现,上面有一些茶叶,但茶叶下面全是枯树叶,把老头气坏了。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卖茶叶的老板娘听,她说这里绝对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相关链接:


2024回国:华东行-上海乌镇

2024回国:海南环岛游

2024回国:滇西腾冲

 2024回国:滇南元阳/普者黑/弥勒

2024回国:滇南行 建水

2024回国:昆明


浏览(271)
thumb_up(1)
评论(1)
  • 当前共有1条评论
  • 雪山下的绛珠草

    马黑大哥太有文化了,我94-95年间,一个人去黄山,一口气冲上去,然后,拍怕照,就走了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