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

注册日期:2024-10-16
访问总量:341527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某著名作家评论“哈佛博士事件”


发表时间:+-


某著名作家评论“哈佛博士事件”


你要我说啊,这“哈佛博士事件”,就是一起披着新闻外衣的黑社会仇杀。对,文艺点儿说是“舆论绞杀”,粗口点儿说:一帮不要脸的记者,合着官媒的壳儿,干的比黑帮还黑。

谁还记得中国青年报那次“惹祸”宋祖英?第二天,跪得跟地毯似的,连夜端茶送水,新闻改得比谣言还快,说是“报道失实”,说得好像真是“误伤”。那是因为宋祖英背后有人,有靠山,有系统。人家一句“你不认识我?”就够他们尿裤子。而陈琳?一个孤身学成归来的才子,一张书生脸,一肚子才学,不会拍马屁,不会灌酒,不认识中宣部副主任,那就成了软柿子,爱怎么捏怎么捏。

你说中青报当时是怎么下手的?不是“一个误会”,不是“一篇报道”,而是接二连三、连环爆破。就像特么街头混混找茬,不光打你一顿,还天天围堵你家门口,撒传单,写大字报,说你偷鸡摸狗,甚至怀疑你根本没鸡没狗。第一篇报道,捏造证据,这都被当场打脸了,他们还有脸接着写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你要说他们不知耻,那是高看了他们。这帮孙子,要是有日本人那样一点点的“切腹文化”,早特么集体Harakiri去了,哪还轮得到我们今天在这义愤填膺?

但你说这事荒不荒唐?它就是这么发生了。一个顶级学者,被你们一帮拿不出毕业证的文科生逼成“社会死亡”。这帮人不仅没被追责,反倒升官发财,今天还可能坐在某个宣传口会议上教育别人“要讲导向,要讲责任”。

而陈琳呢?你说他孤傲,是;你说他不合群,也是。但问题是,这种不合群,是因为他压根儿不屑于跟这帮人合群。他活在一个更干净、更高远的维度。也正因为这样,才招来了一群见不得光的畜牲,硬生生把一个本该家喻户晓的民族之光,搞成了“回国学者血泪史”的活教材。

可惜的是,事情到今天,还没完。捂盖子、删记录、封搜索,搞得好像这事从没发生过。但这玩意不是饭菜,冷了就没事了。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是人格的凌迟,是文明社会最该追问的那类问题。你以为能一直捂着?不可能,天道有轮回,谁也别想躲过去。

到那一天,一旦翻了锅,中青报会成什么样?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事一旦捅破天,不只是一个媒体的问题。整个“团系”、整个一批靠欺骗起家的宣传机器,可能都得跟着垮塌。你可以说我阴谋论,但对不起,这年头,阴谋才是事实,真话反而像笑话。

中青报那些人,别觉得自己聪明,你们只是刚好活在一个坏人能横着走的时代。可这时代,不会一直坏下去的。            

浏览(302)
thumb_up(2)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