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夏”无夏? ——浅论夏王国之有无 二
标志不意味着读音,这就是汉字这类所谓指证的象形文字与字母文字的重要区别,因为指证本身是蕴含意义的,古人看到这个画面可能就是发出一声“啊”的惊讶声,那么这个字今后就也可能读作“啊”,字的突出部分说明这个人手持这个工具从事的是一件极不寻常的工作,夏这个人究竟从事什么工作呢?《史记:五帝本纪》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梼杌。此三族世忧之。至于尧,尧未能去。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天下恶之,比之三凶。舜宾于四门,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以御螭魅,于是四门辟,言毋凶人也。《尚书·尧典》:讙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帝鸿氏)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少皞氏)讙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缙云氏)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颛顼氏)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这里提到了共工氏,也提到传说中夏的建立者“大禹”的老爸“鲧”我们还是从指证象形分析起:
“共”是“拱”和“供”的本字。共,甲骨文(双手)
(囗,包装过的物品),表示双手捧着经过包裹的不明物体。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説文解字》:共,同也。从廿廾。凡共之屬皆从共。
,古文共。
工,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古代匠人的多用途器具,一头是“丁”形
,一头是可握可箍的圈
。造字本义:名词,古代匠师的巧妙多用铁器,可量可画,可撬可锤,可劈可削。
系,甲骨文(又,用手抓)
(像一根总绳上有三根结绳记事的绳子),表示动手在绳子上打结;每根绳子上都打了若干个结, 表示不同主题的事件纪录 。同“鱼”字结合在一起,表明用来捕鱼的一种大型工具。
禹,金文(虫,蛇)
(又,用手抓、捕),表示捕蛇,鱼。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时代捕蛇捉鱼的弯钩,夏部落的领袖,据传为鲧之子。共工氏与鲧禹氏(在此我们把鲧禹氏看作从事沟渠开挖的工匠,把共工氏看作建筑施工的工匠,氏,甲骨文
加长了“人”
的下垂手臂。金文
在下垂的手臂上加一圆点指事符号
,表示手垂至地。造字本义:低头捶手抵地。篆文
将圆点写成短横
,字形略有变化。“氏”被假借为“宗族根底”后,再加一横
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另造“氐”
,表示“低头垂手至地”的本义。“氏”的本义消失,只有引申义“宗族根底”延用至今。因此氏字用在这里作为有传承关系的一种手工业集团恰如其分)是专门从事工程建筑与沟渠开挖的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