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旧影——90年前的四川康定老照片
6-22 20:13·老照片拾忆
康定市,是一座因一首《康定情歌》而家喻户晓的川西名城,康定地处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之中,连接了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是“川藏咽喉”,被誉为“情歌故乡”。
唐宋时期,因为康定城位于雅拉河和折多河的交汇之地,所以被叫做“打折多”。到了明代,这里已经成为了繁华的茶马古道重镇。1908年,取“康地安定”的美好寓意,设立康定府,康定之名由此初定。
康定是一座集风景和文化为一体的城市。这里有风景如画的跑马山,丰富多彩的锅庄文化,雄伟壮观的雪山峡谷。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下面这些照片,是上个世纪30年代,由外国摄影师在康定所拍摄,真实纪录了90多年前的康定,古今变化之大,让人不禁感叹。
△这张照片,是1930年代,在山上拍摄的康定古城全景照片,整个康定古城,建造在两山之间的峡谷里,折多河从两侧的房屋之间潺潺流过。
△这是雪后的康定古城,整个古城的屋顶,全都被白雪覆盖,一眼望去,和远处的山峦融为一体。
△这是1930年代的康定古城楼,人马从城门下往来通行。从照片中可以看到,当时康定古城门,利用地形优势,建在两山之间,是一座没有大片城墙的山城。
△大批装满茶叶的马匹,聚集在康定古城,准备运往藏区、甘肃和青海等地。
△这是1930年代的跑马山,当时的山上还没有开发,远远望去,看不到一个游人。
△康定山脚下的一座美丽古朴的喇嘛庙,庙宇虽然不大,但是每一处古建筑,却都修建的十分精美古典,喇嘛庙周围,还种植着一圈绿树,看起来清幽宁静。
△这是康定古城的一条繁华街道,街道两侧遍布二层的楼阁式店肆,街道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康定的几位女子,正在跳着锅庄舞。她们舞动着衣袖,身段灵活优雅,充满欢乐的节日气息。
△当时的康定交通不便,桥梁十分稀少,照片中的行人,只能依靠这种溜索,通过湍急的河流。
△一大片牦牛,正在草地上吃草。由于康定地区的平均海拔达4500米以上,这种耐寒耐低氧的牦牛,就十分适合在康定地区养殖,当时的人们,不但可以利用牦牛身上的皮和肉,还可以用牦牛来拉货。
△这几位骑着骏马带着兵器的人,是茶马古道上的护卫队,每个人都身手不凡,守护着沿路的茶马客商。
△这座依山而建的城门,就是康定古城的永安门,是当时康定古城三座城门里面的南城门,门洞四四方方的,和一般的拱形城门有所不同。
△这座精致的楼阁建筑,是当时住在康定的外国客商修建的小楼,这座楼房集中国传统建筑和西式建筑于一身,让人眼前一亮。
△30年代,康定的一位小伙子,他的穿着很有意思,一条胳膊套着又长又厚的袖子,另一边却光着膀子。
△1930年代的康定北城门,城门外堆放着茶马客商的货物,一群骏马在城门外悠闲的游荡。
△这是康定地区的“锅庄”,是当地的标志性古建筑,集商贸往来和居住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又不失美观。
△康定城里的两个男人,正把一包一包的茶叶捆在一起,运送到远方。
△这是当时康定的一所小学,学生们正站在学校的台阶上合影,这座高大的建筑,曾经是土司的官寨,建筑风格富有特色。
△轿夫们正抬着两个不大的孩子,在康定的山野间前行。
?△一堆人正围在一个酒坛四周,用竹管和芦管等做成的简易吸管,吸食酒坛里面的酒,这种独特的饮酒方式,叫做咂酒?,在当时的西南地区十分流行。
△1930年代,康定草原上的两位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