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畅

注册日期:2025-02-27
访问总量:252909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舒畅:老年健康系列(28.2)——老年人当心得上房颤(续)


发表时间:+-

舒畅:老年健康系列(28.2)——老年人当心得上房颤(续)

近年来,“午睡是否有益健康”成为研究热点。万维网上一篇文章《午睡超过30分钟 心律不齐风险飙升90%》提到:麻省总医院与哈佛医学院在《睡眠》期刊发表的研究显示,午睡时间越长、越不规律,死亡风险显著上升。例如,每增加一个标准差(SD)的午睡时间,死亡风险上升20%;午睡时长波动越大,风险增加14%;尤其是午间11点到下午3点这一时段的午睡者,风险也提高了7%。

多项研究进一步指出,午睡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

  • 华南理工大学发现,老年人午睡超过30分钟,与代谢综合征风险上升有关,女性尤为明显。

  • 美国布莱根医院的研究指出,午睡超过30分钟的人群,高血压、高血糖等代谢问题的发生风险上升达41%。

  • 西班牙的一项13.8年随访研究更发现,每日午睡超过30分钟者,罹患心房颤动(AF)的风险上升90%;而午睡15–30分钟者,房颤风险下降56%

西班牙的研究结果给我震撼很大:因为大约两年前,我被诊断出患有房颤。当时我生活规律、每日游泳和步行一万步以上,身体状况一直良好,因此听到这个诊断时有些震惊。直到看到相关研究,我才意识到——不健康者错误的生活方式会影响健康每天午睡是好事但是午睡时间太久反而会导致健康问题这是我个人的经验教训他给我的最大的启示就是:


1. 老年人应时常关注健康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用科学知识来修正和提升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健康的核心离不开四大方面:运动、饮食、睡眠和精神状态,每个方面都至关重要。

继续分享有关心脏房颤。这项西班牙研究显示,每天午睡15–30分钟者,房颤风险降低最多。即使是小于15分钟的“打盹”,也比不午睡更健康,可使风险下降42%。研究者指出,短暂午睡能帮助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减轻心脏负荷,有助稳定心律。而长时间午睡则可能反映夜间睡眠质量差、慢性疲劳或抑郁等潜在问题,对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尤为不利。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不整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

房颤(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不整,症状因人而异,有些人症状明显,有些人几乎无感,常见的症状包括以下几种:

常见症状:

  1. 心悸
    感觉心跳“乱跳”、跳得快或不规律,像“咕噜咕噜跳”或“漏一拍”。

  2. 胸闷或胸痛
    有些人会感到胸口发紧、压迫或刺痛。

  3. 乏力、容易疲劳
    常感到体力不支,轻微活动后就感疲倦。

  4. 气喘
    特别是在平躺、活动或夜间时,容易出现呼吸困难。

  5. 头晕或眩晕
    血流不稳可能导致大脑供血减少,出现头晕甚至昏厥。

  6. 运动耐力下降
    比平时更容易气喘吁吁,难以完成日常活动。

  7. 焦虑或不安
    心跳异常常引起紧张、烦躁,影响情绪与睡眠。


值得注意:

  • 有些房颤患者完全没有症状,但仍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脑中风或心衰竭

  • 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房颤,建议及时做心电图(ECG)或动态心电图检查。

诱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睡眠呼吸暂停、酗酒,甚至长期精神压力等。一旦出现如心悸、胸闷、乏力、气喘、头晕,严重者甚至可能昏厥,应该马上去看医生。房颤虽然难以根治,但可以通过药物、手术和生活方式控制。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两类:

  1.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利伐沙班),防止血栓形成,降低脑卒中风险;

  2. 控制心律或心率的药物(如胺碘酮、倍他乐克),帮助维持心跳稳定。

饮食方面应低盐、低脂、戒酒、少咖啡因,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运动方面建议适度有氧锻炼,如快走、游泳、太极等,但要避免剧烈、突发的运动。保持规律作息、控制体重和管理压力,也是预防房颤发作的关键。

我已经服用了上述两类药物将近两年,目前病情控制得还不错,虽然体力不如从前,有时会感到疲劳,但整体情况尚可,除了乏力和耐力不足之外,没有上述的其他的不良的症状。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房颤已来,不如面对,并用科学的态度去应对和调养。

愿我的负面者经验和教训,能为同龄朋友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浏览(137)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