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

注册日期:2024-10-16
访问总量:326773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团派试图卷土重来,是掩耳盗铃,还是刻舟求剑?


发表时间:+-


团派试图卷土重来,是掩耳盗铃,还是刻舟求剑?


沙皇


hqdefault.jpg


在中国当代政治史上,“团派”曾一度被包装为“知识官僚”的代表,是改革开放后期体制内培养出的所谓“开明力量”。但“哈佛博士案”的发生和延宕,撕破了这种虚假包装,使世人看清了其冷酷本质:当团派喉舌面对一个真正有学术背景、有国际声誉、有制度改革愿景的归国学者时,他们选择的不是对话、吸纳,而是动用宣传机器, 将其人格谋杀, 再加物理追杀。这种卑劣行径,无异于政治自残,最终让他们自己陷入信任破产的泥潭。


如今,团派残余势力却仍旧试图重整旗鼓,甚至幻想“卷土重来”。问题是,他们的政治逻辑,恰如古人讽刺的两则寓言——掩耳盗铃与刻舟求剑:前者自欺欺人,以为堵上耳朵就听不到真相;后者墨守旧法,试图用过去的方法解决早已变幻的局势。这不仅愚蠢,更是危险。


哈佛博士案不仅暴露了团派对待知识分子的敌意和对自由思想的压迫,更凸显其集团式滥权与内部排斥机制。至今,共青团中青报迫害哈佛博士的真相依旧被系统性压制,而主谋与推手仍未被追责。这种不肯认错、不思悔改的顽固姿态,实质上已经剥夺了团派对公共道德的任何话语权。


政治不可能永远靠暴力与谎言维系,终有一日真相会如阳光般穿透迷雾。团派若真如其自诩的那样“开明”,就该有最基本的历史责任感与道义勇气,为其喉舌当年的罪恶行径给出交代。


如果团派真还想重新登上中国政治舞台,就必须先拿出刀刃向内、矫枉过正的勇气与行动。否则,一个连历史罪错都不愿承认、连基本公正都不肯还原的政治集团,是没有任何资格重返权力中心的。遮掩掩饰只能延长耻辱,唯有正视过去、清算旧账,才有可能赢回信任,为自己争得一个重新定义的未来。


view-e588bbe8889fe6b182e58991-1.jpg


浏览(362)
thumb_up(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