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

注册日期:2024-10-16
访问总量:326773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哈佛博士的幸存,不是正义的胜利,而是制度的警钟


发表时间:+-

哈佛博士的幸存,不是正义的胜利,而是制度的警钟


沙盘


在当代社会,媒体应是舆论监督的工具,是制衡权力、捍卫公正的第四权。然而,有些媒体却以“揭黑打假”为名,行陷害忠良之实,其危害之烈,不亚于政法系统的冤案错案。在“哈佛博士事件”中,中国青年报一手炮制伪证、发动舆论围剿,导致一位哈佛博士被迫流亡海外二十多年,至今未能洗清冤屈。这起事件并非偶然,而是中国媒体腐败与黑暗势力结盟的一个标本。它提醒我们:如果黑暗势力可以遮蔽一桩哈佛博士案,他们也可能早已遮蔽更多、更骇人的罪恶。



陈琳博士之所以能今天站出来揭露,是因为他“恰巧”活了下来。否则,他也许早已成为被埋葬的真相之一,如同千千万万个被共青团中青报污名化、而无力自辩的普通人。换言之,他的幸存,是小概率的幸存,不是制度容错的成果,而是黑暗势力一次失手。



这不是个案,而是黑暗势力绑架公权力为非作歹的问题。中青报的“舆论监督”,实为“舆论猎杀”。他们借用新闻的壳,干的是害人之实。他们不需要法律、证据或程序,只需一纸谎言,便可颠覆一个人,毁掉一生。


这种“文字恐怖主义”,如果不被果断清算,早晚会引发更大的系统性危机。对中国而言,这不仅是媒体伦理的滑坡,更是法治尊严的溃败。面对这起公然侵犯人权、毁坏新闻操守的恶性案件,中国政府若不能彻底整肃共青团中青报,依法惩处相关记者,不仅失去了正义,也将继续为国际社会提供人权迫害的新证据。


哈佛博士事件之所以重要,不是因为受害人是哈佛博士,而是因为它让我们看见了一个系统性作恶的裂缝——一个能毁掉“精英”的体制,毁灭普通人就更是轻而易举。许多被像中青报一样的恶媒“调查性新闻”曝光的人,可能永远不会有机会站出来说一句“我被冤枉了”。


我们不能让这一切继续下去。我们不能容忍恶媒为虎作伥,成为迫害工具。我们更不能接受,在中国,竟然有一群“持笔的暴徒”,能在新闻的名义下,以正义之名行恐怖之实、借人民之声行权力之命。这不是新闻,这是文字狱的现代翻版。


陈琳博士的幸存,是对制度的最后提醒。如果今日我们仍然沉默、仍然允许这类“新闻构陷”在中国继续横行,那么下一位陈琳可能就不会再有机会说出真相。哈佛博士的悲剧必须成为媒体问责、法治清算的起点。否则,我们将面对的不只是一个中青报,而是更多用新闻为掩体的迫害机器。


正义的沉默,就是恶的胜利。



浏览(293)
thumb_up(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