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经济

注册日期:2022-12-28
访问总量:661738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亦谈“世界多极化”


发表时间:+-

亦谈“世界多极化”

 

多伦多 李郡

 

近年,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大力鼓吹“世界多极化”,提出诸如“东升西降”“遥遥领先”等口号,不仅沦为国际笑谈,更在悄然危害中国的国家利益和社会经济发展。尤其“世界多极化”这一看似中性甚至积极的口号,实际上正在矮化中国的国际地位,并破坏中国赖以发展的外部环境。

 

纵观近代百年史,中国国家地位最高、经济发展最快、民众生活改善最明显的时期,恰恰是冷战后美国“一极独大”主导的全球化时代。尤其加入WTO后,在美国市场和全球供应链体系支持下,中国跃升为世界工厂和全球制造中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此阶段中美关系紧密,曾被称作“G2”。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富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时期。

 

然而,在“世界多极化”的宣传下,一些学者鼓吹多中心格局,提出应与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共同构建多个“极”。但这实际上是削弱了中美之间的主导地位关系。一旦“多极化”趋势坐实,美国出于维护主导权的本能反应,必将反制中国。事实上,这种反制已开始体现在军事包围、技术脱钩、产业链迁移和高额关税等层面。

 

与此同时,日本和德国等传统列强正在美国默许和推动下,迅速军事化,重返世界政治与安全舞台中心。如果东亚未来出现一个“极”,很可能是日本而非中国。这意味着所谓的多极化,不但未让中国获得更多影响力,反而让中国面临越来越孤立的不利格局。

 

更严重的是,世界多极化口号正在招致经济方面的灾难后果。美国脱钩战略和“去风险化”,加上欧盟、日本的产业回流计划,正加速削弱中国出口市场。世界一流消费市场的萎缩,将导致大量中国企业无订单、无利润、大量员工失业、金融系统承压。这场连锁反应已在房地产、股市、就业等多个层面显现。

 

简言之,所谓“世界多极化”并未增强中国话语权,反而让中国背上“挑战既有秩序”的沉重包袱,陷入四面树敌、内外交困的局面。与其迎合“多极化”的空洞口号,不如务实回归曾带来繁荣的中美合作、全球化分工格局。维护对中国有利的国际生态环境,远比盲目制造“极”更符合国家根本利益。


浏览(779)
thumb_up(6)
评论(1)
  • 当前共有1条评论
  • 白草

    这是什么倒因为果的观点?美国打压中国,用得着其它理由吗?无非就是中国发展太快威胁到美国第一的地位了。除非中国满足美国停止发展高科技的命令自我阉割,美国一定会打压中国。与什么多极化完全无关。尤其是中国要想当老大,不可避免与美国正面冲突,多极化才是削弱美国制造机会的良策。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