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的两名天才少年谈起
从美国的两名天才少年谈起
沙皇
中国人时常调侃美国的基础教育质量,津津乐道美国中学生甚至大学生做不来四则运算的各种“趣闻“。但他们不知道,美国学生智力谱上的另一端,美国天才少年,有多厉害。
最近,加州17岁高中生Matteo Paz,用机器学习方法分析几千亿行的NASA天文观测数据,新发现了150万个潜在天体。他的这项研究发在天文学顶刊,从而在国际天文学界爆红。他因此获得25万美元奖金。这令笔者想起若干年前的另一个人,Amy Tang , 台湾移民二代,当时17岁的她,由于对一项对量子算法的出色研究而被美国主流媒体广泛报道。
就笔者所知,中国大陆从来没有一个17岁的少年能达到这两个美国少年的成就 。1978年之后,中国时不时也有一些神童天才 学霸见报,但都与这二人相距甚远。
“少年强 ,则国强”。梁启超所言极是。西方之所以科技强,正是由于他们有Paz and Tang 这样的超级天才。 而中国长期以来科技上一直步人后尘,缺的正是这样的超级天才。
任正非似乎对这现象有深刻的理解。华为多年来一直有招募天才少年的方案。尽管他们十分努力,且待遇优厚,但网罗到的天才, 在能力上、成就上比起Paz和Tang 还是略逊一筹。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为什么缺乏超级天才? 假设智力在人群中服从正态分布,以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像 Paz 和Tang 这样智力处于顶端的,比起美国应该只多不少。为什么没有人脱颖而出?
笔者以为,至少有两个原因:
一是制度。哈佛博士事件受害人陈琳中学时代的经历可以解释这一点。陈琳高一时,开始对数学感兴趣,先是自学了全部中学数学课程,然后一发不可收,接着自学大学数学教科书,读完并完全掌握了微积分,线性代数,常微分方程,数学物理方程,复变函数,微分几何,概率论 。(几年后上大学时,他通过考试,免修了全部数学课程 。使得这一段不可思议的经历,有案可查。)想象一下,如果15,6岁的陈琳是美国中学生,他当时就可以直接读博,而在20岁前获得博士学位。可惜,这事没有发生,当时中国大学不招中学生。
二是,中国共青团的存在。
在中国大陆,各级共青团组织的存在对中国青年学生的成长发展,尤其是对有志于学术的大、中学生的发展有负面的影响。中国学生难啊:"big brother is watching!” 这 big brother 就是共青团干部。他们时时提醒你关心自己的政治表现,否则就把你cancel 。所以,中国的学生,即使痴迷于学术,也要一心两用,时时注意政治表现,不能像美国同龄人那样可以心无旁骛、潜心读书。过去几十年来,中国鲜有超级天才, 共青团组织的存在是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