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为何现在才谴责哈马斯?“墙头草”外交又翻车
在国际外交的荒诞剧场里,中共总爱扮演“泰山压顶”的稳重派,嘴上喊着“独立自主”,心里却盘算着“风吹哪边倒哪边”的小九九。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血洗以色列,1300人命丧黄泉,中共不仅拒绝点名谴责,还在网上掀起支持哈马斯的狂潮,小粉红和义和团式网友潮水般涌现,喊着“反帝反犹”的口号,把社交媒体搅成一锅“正义粥”。可笑的是,2025年5月,中国驻以色列大使肖军正突然跳出来,痛斥哈马斯“暴行不人道、不可饶恕”,活像个幡然悔悟的“道德标兵”。哈马斯大势已去,中共却忙不迭地补刀,这180度大转弯,堪称外交界的“脸皮杂技”!本文将揭开中共为何此时谴责哈马斯,是否因其强弩之末,并扒一扒“墙头草”外交的翻车现场,笑看其进退失据的窘态。
一、为何现在才谴责哈马斯?
中共这波“迟来的正义”,表面看是大彻大悟,实则是风向标转得飞起。首先,哈马斯彻底凉了。2023年“阿克萨洪水行动”让哈马斯短暂风光,可以色列的铁拳反击把加沙轰成废墟,2024年哈马斯大佬哈尼亚被精准“点名”后,组织成了散沙一盘。美国、欧盟早把哈马斯贴上“恐怖分子”标签,伊朗忙着自保也顾不上撑腰。哈马斯如今就是个烫手山芋,中共再抱下去,怕是要烫得满手水泡。
其次,外部压力逼得中共不得不“翻脸”。2025年,特朗普政府在中东搞了个“反哈马斯联盟”,资金链一掐,哈马斯直接断气。中共若继续“骑墙”,不仅得罪以色列,连美国这个大金主也惹不起。伊朗和美国眉来眼去搞“休战”后,哈马斯成了孤儿,中共再不“切割”,怕是要被扣上“恐怖主义粉丝”的黑帽。于是,谴责哈马斯成了递给西方的投名状,堪称“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翻脸神技。
最后,国内算盘也打得噼啪响。过去,中共纵容网上小粉红为哈马斯摇旗呐喊,被西方骂“反犹”,经济又吃紧,急需国际投资拉一把。谴责哈马斯既能洗白形象,又给国内舆论塞颗“正义”糖果,顺便掩盖“反以”争议。部分“理性派”官员估计拍着桌子嚷:“早该骂了,省得被喷得狗血淋头!”这波操作,活脱脱外交界的“急刹车甩尾”。
二、历史上的“墙头草”翻车史
中共外交的“见风使舵”,堪称一部“翻脸比翻煎饼快”的搞笑史书。
案例一:中越关系大翻脸
1970年,文革中的中共骂美国是“帝国主义恶狼”,可1972年尼克松一访华,毛泽东立马把“恶狼”请上红地毡,1979年中美建交亲得像失散多年的兄弟。可怜越南,曾经的“同志加兄弟”,被中共一脚踢开,并发动了中越战争。这翻脸速度,比川剧变脸还快!结果越南投向苏联,中共在东南亚被晾成孤家寡人,外交信誉砸得稀巴烂,堪称“墙头草”的耻辱柱。
案例二:南海争端的嘴硬手软
2010年,菲律宾提起南海仲裁案,中共先是大喊“寸土不让”,拒绝承认仲裁结果,网上小粉红义和团式叫嚣“打沉美帝航母”。可当美国等国加大施压,中共却悄悄与菲律宾签“君子协定”,允许其在争议海域补给。嘴上喊打喊杀,行动上却点头哈腰,周边国家看得直摇头:“这大国的脸皮,比城墙还厚!”
三、进退失据的滑稽下场
中共外交的“墙头草”策略,活像个蹩脚杂技演员,妄想左右逢源,却总摔得鼻青脸肿。这次谴责哈马斯就是活例子。过去,中共拉着哈马斯和法塔赫在北京签《北京宣言》,还想当巴以冲突的“和事佬”,网上小粉红更是把哈马斯捧成“反帝英雄”。如今哈马斯凉了,中共急忙补刀,可之前哈尼亚遇刺时,某网站还搞黑白悼念,闹得网友直呼:“这脸打得比巴掌还响!”这种前后不一的操作,简直是外交界的“自黑神器”。
“墙头草”外交的病根,在于只顾眼前利益,毫无原则底线。面对强权,嘴硬心软;面对弱者,忙着“痛打落水狗”。这种“实用主义”,短期内混口饭吃,长期却让中共成了“不可靠”的代名词。网友都看不下去了:“这外交,脸皮都能当防弹衣了!”
结语:
中共此时谴责哈马斯,不过是看准其大势已去,迫于外压内需的“急转弯”。从网上煽动支持哈马斯的狂潮,到中越翻脸、南海嘴硬手软,中共外交的“墙头草”传统一再上演,翻车现场笑料百出。国际舞台如同一场高风险的扑克局,缺原则的“墙头草”或许能偷几张牌,却永远成不了庄家。中共若想摆脱“进退失据”的笑柄,少点“风吹两边倒”的投机,多点站得住脚的担当,才不至于让世界笑掉大牙,网友吐槽:“这外交,翻脸比翻煎饼还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