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匪徒: 不如畜生,恶过畜生
中国青年报匪徒: 不如畜生,恶过畜生*
* 不要惊讶于"畜生"二字。无论用什么东西来形容中国青年报匪徒(名单如下),都不过分。不服来辩。
实际上,一个有良知的社会是不会容忍这个现象。中青报匪徒如果无罪,这么被骂是不行的;中青报匪徒如果有罪,仅仅这么被骂是不够的。
中国青年报匪徒/禽兽/畜生名单:徐祝庆(已故)、刘健(已故)、朱丽亚(已故)、萧武达、原春琳、张兴慧、刘万永
00
哈佛博士案的时间线(已更新)
沙皇
2002年5月,在海外学习工作多年的陈琳博士应邀回到他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任一所私立大学的校长。
”哈佛博士回国”是一条关于中年海归学者回国添砖加瓦的新闻。新华社发了通稿后,深度报道属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教育报等严肃、专业媒体的报道领域。共青团喉舌中国青年报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擅自闯入不属于它的报道领域。
同年六、七、八月,中国青年报发表头版文章六、七篇。中青报声称它是“调查“,“再调查” “哈佛博士回国落后山东”一事,是质疑陈琳的学历和经历。可是它的所有文章,都是恶意满满、措辞刻薄、不容置疑的指控。
这些指控包括:“陈琳是哈佛博士,假的”;“陈琳在哈佛读博时做过TA, 假的”;“ 两家欧美金融培训机构 曾委托陈琳调研中国培训市场,假的”;“清华曾有意聘请陈琳做客座教授,假的”;“陈琳曾是美联储经济学家,假的“;“中国央行曾考虑陈琳作为副行长人选,假的”,等等。
第一篇文章上的第一条指控,“陈琳是哈佛博士,假的“ ,一周后经北京报(全名北京青年报)调查核实被证明是错误的,是凭空捏造的。事实是,陈琳确是1994年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个中国人。 广义地讲, 陈琳是所有在肯尼迪学院学习、受训过的中国高官的学长,这些高官包括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副总理刘鹤、中宣部长李书磊, 等等。
其它文章上的其它指控从来没有被调查核实过,因为中青报 拒绝陈琳博士公开回应这些指控,也不再允许其它独立媒体跟进调查这些指控的虚实。
中青报至此的所作所为明显违背了新闻报道和传播的“透明、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这些原则保障被指控者的"the right of reply", 即允许被指控者在同一个媒体或(受众数目)相当的媒体上公开回应对他的指控。
中国青年报的指控是一面之词,但在一个人们习惯于偏听偏信的国度,足以使陈博士身败名裂。由于官媒的指控,包括国家教育部、首钢集团、北京大学在内的一批用人单位纷纷撤销对陈博士的礼聘决定或意向。
陈琳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中国科大等中美顶尖大学,是计算金融、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的专家,是中国政府、业界和学术界非常推崇且十分稀缺的懂技术、懂管理的领军型人才。如果没有2002年中国青年报的作祟、作恶,陈博士现在应该是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领军人物。
中青报一系列文章在一篇又一篇的虚假叙事中,把一个哈佛博士、央行副行长候选人、被同事成为“罕见的天才”的学者,诬蔑为一个“没有能力”的假博士,靠欺诈获得民办学院院长职位。隐藏在这些文章背后的祸心之歹毒、奸诈和杀机,旁观者可能懵懂,但当事人十分清楚。
为了防范共青团中青报在“人格谋杀” 后进一步铤而走险,陈博士出于安全考虑,随后十几年里,在中国及海外多个国家生活工作期间,保持沉默,没有公开揭露共青团中青报的罪恶。
至此,中国青年报完成了一个“调查新闻 ” 武器化的全过程, 包括: 1, 媒体捏造证据,炮制虚假叙事,指控当事人;2, 不让其它媒体跟进核实调查这些指控、叙事的虚实;3, 拒绝当事人的澄清和反驳;4, 当事人身败名裂,社会死亡。
2021年,陈博士回到美国,在这个公民可以合法拥枪的社会里获得足够安全感后,开始在一些西方社交媒体和海外中文网站发帖,反驳中青报的指控。
2021年底,陈博士在他的领英主页上,贴出"一个早期海归的厄运"和" 哈佛博士中国大陆历险记" 两篇署名文章。文章分析了中青报如何以“新闻调查”的名义,运用各种造假手法,炮制虚假叙事(比如,“ 哈佛大学的墨顿教授不记得有个学生叫陈琳” ,“中国人民银行人事部绝对没有给陈琳回信”, 等等), 把陈琳真实的学历、工作经历全部污蔑为假的。
不出所料,共青团中青报疯狂反扑, 但不再是通过发表头版头条文章,而是通过暗地里进行一系列勾当。共青团中青报调动海外代理人、驻外记者、翻墙出来的员工、网评员,在社交媒体和简中论坛上大量删帖,发布虚假消息,干扰破坏陈博士曝光哈佛博士事件真相的努力。此外,从公开信息看,中青报可能还雇佣了位于新加坡的专业网络黑客/监控/信息管控公司,参与在网上对陈博士的攻击。
这一段时间,中青报发布的虚假消息/消息包括:“ 陈琳不是肯尼迪学院博士,是文理学院博士”;“陈琳的哈佛博士学位证书是地摊上买的”; “陈琳不是第一个获得肯尼迪学院博士的中国人, 1940年代就有中国人获得该学院博士学位”;“陈琳的博士学位论文是抄袭他导师莫顿教授的”;“ '陈琳大二时自学三个月物理,通过学校选拔考试,被推荐参加丁肇中研究生招考' , 假的”;等等。这些消息/信息,不是一眼假,就是自相矛盾,不堪一驳,但中青报人员反反复复贴出,扰乱视听,破坏了普通民众、自媒体博主和主流媒体从业人员对哈佛博士案和陈博士危险处境的关注。
共青团中青报黑客还入侵陈博士的私人电子装置,实施电子监控,下载私人文档,删除邮件, 破坏陈博士与外界的联系。2022年和2023年的夏秋季,共青团中青报还多次派人以调查为名到陈博士曾经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骚扰、搞事。
2022年,一个海外简中网站开辟了"哈佛博士"板块。
2023年1月,“是李克强指使中青报迫害哈佛博士吗”一文在板块贴出。文章依据事实、常识和逻辑, 分析了时任总理李克强涉及哈佛博士案的可能性。文章一经贴出,点击飙升,几个小时后过一、二千。
依常识判断,这个帖子共青团中青报网络监听监控人员看过后,上报了有关部门,并被有关人员反复看过。这些人员可能包括李克强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甚至包括李克强本人。
2023年2月, 一个曾经自称是国际刑警组织特警,疑是共青团中青报雇佣的打手在一个海外中文钓鱼网站的论坛上威胁陈博士,称要追杀他到天涯海角。
2023年3月,中国青年报一个编辑部主任在同一个论坛的讨论中写道:解决陈琳问题,要“出小兵,出弯谋”。透露了刺杀陈博士的企图。
2023年7月的一个晚上,陈博士在纽约曼哈顿一家餐厅用餐时,浏览该钓鱼网站一、二小时。餐毕离开后,遭到两名歹徒尾随、行刺(未遂)。显然,歹徒是从该钓鱼网站获得陈博士的实时地理位置信息。
遇刺未遂的第二天,陈博士向当地警方和FBI报案,并且在网上公开了参与策划谋杀的几个嫌犯名单和相关信息。陈博士的及时应对在一定程度上震慑或遏阻了共青团中青报更多的刺杀计划。
2023年10月,李克强猝死。 在随后的几个月,中青报人员在网上对陈博士的围攻、诽谤大为收敛。
2024年2、3月,受到十九世纪晚清大案,“杨乃武和小白菜案”的启发,在穷尽各种渠道发声未果后,陈琳博士多次在网上发帖,公开向同为闽籍和同为哈佛肯尼迪学院校友的几位中央领导人求助,希望能够帮助他在国内公开回应中青报对他的指控, 以洗刷被强加的恶名。求助帖子如石沉大海。原因可能是那些求助帖子在成为热帖、获得广泛关注之前就被潜伏在西方社交媒体网站和简中网站上, 作为编辑、版主、网管的共青团中青报人员或代理人删除或边缘化了。
2024年夏天,在“中南海兵变”, “习下胡(春华)上”等谣言满天飞时,中青报人员再度跳出,继续在陈博士访问上贴的社交媒体和简中网站造谣、诽谤、攻击陈博士。他们所散布的谣言包括: “陈琳是法轮功团伙“, ”陈琳没有真本事”, 等等。
2025年3月,沉寂大半年的中青报帮打手被神秘唤醒,再度乌合在一个海外简中网站,对陈博士和他的助理发起莫名攻击。
01
中青报匪徒、疯狗和窃贼
记者: 您在”纪录与中国有关的求职与offer“一文中提到,您加盟山东私立学院后,被中青报记者像疯狗一样缠上。这个比喻或者描述听起来很严重。虽然在中国有“防火防盗防记者”一说,把无良记者跟纵火犯、窃贼相提并论,但像你这么graphic的描述不多见。您能不谈一谈您这种比喻或描述的理由吗?
陈琳:这个类比有三个理由。一, 中青报记者毫无根据地指控我的自我介绍都是假的,毁谤我人格和品德。其行为如疯狗一样,咬你不商量。此为“疯狗”。二,中青报三周内发表六、七篇长短文章和评论, 如此对付一个无公职的知识分子,一个非公众人物,其密度和频率实为罕见。此为“缠上”。三 ,中青报对我造成的伤害远超过被疯狗咬伤。被疯狗咬过,少则几周多则几月可以痊愈。被中青报记者咬过,其伤害二十年后依旧,比起疯狗,有过之而无不及。
记者:这么不寻常的哈佛博士事件对您有哪些直接的影响?
陈琳:对我的人格、名誉和事业的打击是摧毁性的。这些在沙清的文章,哈佛博士中国大陆蒙难记,有提到, 我就不讲了。但我讲一个也可以说是令人意外的、正面的影响:就是此事后,我几乎脱胎换骨了。在哈佛博士事件前后经历的变化,让我想起了一句著名的话:“我离开家时是亚瑟,回来时是牛 虻”。
在受中青报攻击之前,我一直在中美最好的大学读书,工作后也是在大学和金融机构。身边碰到的人都是文明优雅理性温和的。留美后我也经常回到中国讲课,受到东道主的款待, 都是礼数有加的。接受一些国内媒体的采访,碰到的也都是文质彬彬的年轻记者,比如新华社,中新社,中华英才杂志社,人物杂志社,经济日报社,光明日报社的记者等等。 2002年,在山东济南突然碰到丧心病狂的中青报记者,真是震惊,真是不知所措。
事后,感觉自己变化很多。最主要的变化,就是胆子大多了。比如,我现在半夜去乱坟岗走一圈根本没问题。阴间虚无缥缈的鬼有什么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人间挥之不去的恶人。
再比如,我胆子大了后,现在出国,哪儿都敢去,包括世界上最危险的三大城市:圣保罗,内罗毕,约翰内斯堡。 我在这些城市的大街小巷穿梭, 浏览自然和人文景观,没有任何担心和恐惧。因为我是过来人,跟人类中最邪恶的中青报记者打过交道。非洲南美的歹徒能把我怎样?何况一个人一生碰到两次人间极恶的概率是很小的。黑社会的人许多时候办事是有分寸的,有底线的,不伤及无辜,所谓盗亦有道。不像中青报记者那样完全无道。
有一次,我走在巴西圣保罗街上,迎面而来的一个年轻人突然过来把手伸进我的衬衫口袋,我下意识地“啊”了一声,( 不是怒斥也不是喊警察), 摸了一下口袋。再一看,那个年轻人已经跑开几十米。我窃笑,心想那点胆量比起中青报记者真是小巫见大巫。 如果是中青报记者,他一定不会跑,而是原地不动,贼喊捉贼,诬陷是我把手伸进他的口袋。因为他有公权力加持的话语权。不明真相的公众或者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读者会认为记者说的是对的。我可能会因此背上窃贼的罪名,二十年洗不掉。
02
指望中青报守候社会? 不如指望母猪上树
沙金
媒体是公众的耳目,这是媒体存在于现代社会的根本理由之一。但中国青年报,至少中青报济南记者站,并不是公众的耳目。
管中窥豹,从与2002年哈佛博士事件有关的一些事情,看看中青报的所作所为是如何背离新闻的基本宗旨。它们不但没有守望公众的利益,反而损害公众利益,断送当地人的美好愿景。
2002年的上半年,山东济南的民办教育界发生了至少三件值得公众注意的事情:一所学院礼聘哈佛博士回国出任院长;另 一所学院的院长收敛学费后卷款而逃;还有一所民办医学院的学生打架时,用手术刀互砍,致一人死亡。从面临择校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角度看,哪些事更需要让他们知道? 很显然是后两件事。对公众来说,知道一件事情、一个环境的底线在哪里,对他们做决定很重要。可是,中国青年报并没有报道这后两件事。为什么?
中青报如果真像自己标榜的那样守候社会,勇于揭露黑暗,就不应该被封口,而是勇于告知公众这两件事,让公众对济南民办教育的状况有更多的了解。由于媒体报纸作为公众耳目功能的丧失,外地外省的学生茫然懵懂地来到济南民办学院注册,交上来之不易且不菲的学费后,发现各方面问题多多时,已无法全身而退,后悔莫及。纳税人的钱养了中青报这个“公众耳目”, 却在关键时候掉了链子,耳聋目瞎。
中国青年报是公众耳目?欺人之谈。公众指望中青报为他们告知真相守望利益,就象指望母猪上树。它写什么、不写什么、怎么写? 不是出于对公众利益的考量,而是由背后的交易与勾当决定的。究竟是什么利益使得中青报不报道以上所述两事?又是什么利益与勾当使得中青报疯狂报道但却是污蔑毁谤哈佛博士出任院长一事?正直媒体和执法机关总有一天会揭开这些黑幕,其中的利益勾当或者犯罪会被暴晒在光天化日之下。
“哈佛博士回国”是一条关于中年海归学者回国添砖加瓦的新闻。中国新华社和台湾中央社发了通稿后,深度报道属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教育报等严肃、专业媒体的报道领域。中青报擅自闯入本不属于它的报道领域,捏造一条证据,指控陈博士的哈佛博士学位是假的,造谣惑众, 彻底带歪节奏, 断送了孔孟之乡借哈佛博士推动教育复兴的愿景。中国青年报迫害贤良,破坏社会,践踏人民利益,用心何其毒也。
中国青年报策划施实的哈佛博士事件,用一条又一条的虚假叙事毁掉哈佛博士的星辰大海。这时,它不再是一拨趋利的小人,而是一伙持笔的暴徒,手上沾有鲜血的罪犯。正如笔者之前写道,仔细剖析中青报的几篇所谓新闻调查报道,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体验: 你会震惊于它的邪恶和奸诈,震惊于人类道德底线被一次又一次地击穿,从而对人性感到绝望。
中青报的更多恶行,有待于当它们在哈佛博士事件中的恶行被曝光后,国内外传媒、自媒体和义愤填膺的粉红进一步介入、揭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让我们拭目以待。
03
"中国青年报"是恐怖组织
沙清
记者通常不施暴于他人。相反,在记者作为公众耳目追求真相、揭露黑暗的过程中,往往成为歹徒或不法分子施暴的对象。这就是为什么去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两位记者。
但中国青年报记者不是这样记者,他们本身就是歹徒和不法分子,用笔施暴无辜。比如,哈佛博士毁誉事件的始作俑者之一,她的手上就沾有至少两个人的鲜血,是名副其实的持笔暴徒。而豢养、纵容这些持笔暴徒的组织,中国青年报,自然就是恐怖组织。考虑到这些暴徒是用文字作案,且出没于国界内外,可以称为国际(文字)恐怖组织。
许多人觉得这个不可思议。是的,那是因为他们封锁真相,隐藏很深。哈佛博士蒙难事件中,记者全面造假毁谤诬蔑的行径令人发指,但二十年过去了,中国公众却不知道真相,因为当事人在中国大陆被禁声,而且其它媒体也不作相关报道。
中青报记者凭空造谣诽谤,摧毁一个学者赖以生存的声誉,这本质上跟杀人、放火、抢劫一样,都是人际间的极恶行为。对无辜知识分子的这种迫害,没有发生在纳粹德国,没有发生在斯大林的苏联,可能也没有发生在今日朝鲜,却发生在中国,发生在山东。中国青年报让中国、让孔孟故里背上恶名,造孽深重。
共青团和中青报需要为它的几个记者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世界人权宣言第 12 款表明,荣誉和声誉是受保护的人权。名誉侵权就是侵犯人权。中青报在哈佛博士蒙难事件中向世界展示一个侵犯人权的全新模式: 污蔑他、毁谤他,让他“社死”;禁言他, 不让他反驳;让他静静地死亡。
哈佛博士蒙难事件一旦在国际上披露,会在世界上引起广泛的关注。 它曝光了中青报记者的一个鲜为人知的角色: 持笔的暴徒。未来的政治学和法学教科书中关于人权的一章会有新的一页: "记者侵权"。" 哈佛博士蒙难案"会被写入, 中国青年报将因此遗臭万年。西方民主国家会依据诸如“全球马格尼茨基人权问责法”等有关法案、法律把中国青年报列为"全球(文字) 恐怖组织",撤销中青报在本国的所有站点,禁止现任中国青年报记者和前记者入境, 已经入境的驱逐出境。
"几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中青报不只玷污了中国记者的名声, 也让中国政府背上了黑锅。 中国政府需要果断整肃共青团和中青报,依法惩处几个当事记者。否则, 任凭事情发酵, 更多中国记者侵犯人权的黑幕会被爆出。比如说,山东这个中青报记者后来在重庆市,把一个采访对象送进监狱。可能是她在山东没做成的事, 在重庆做成了。从哈佛博士毁誉事件看,她在重庆的所作所为可能也是构陷、诬告。所以,她的手上已经沾有两个人的鲜血。更多像中青报记者这样侵犯人权、迫害无辜的事情会被批露。国际社会对中国政府侵犯人权的指控会多了些新料。
所幸的是,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共青团和中青报早已是“逆子”。长期以来,它们在海归政策上与党和政府离心离德。中青报无故迫害哈佛博士的真相终究是无法掩盖的。因此,自我革命,拿共青团和中青报开刀,最得国内民心,也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
中国媒体应该进一步核实调查,将哈佛博士蒙难事件的真相一一查清,还陈琳博士一个公道,给中国公众和国际社会一个交代。 为同行护短,会玷污了中国媒体工作者的整体名声。不整肃中青报, 所有中国媒体都将被连累。西方民主国家会有一个国际法可接受的理由,大规模驱逐中国记者,导致大外宣计划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