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长贝占郎

注册日期:2023-11-01
访问总量:4139034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中国GDP被低估了吗?答案在这些产业


发表时间:+-

2025-05-18 16:56·经济观察君

中国人民币的汇率到底会怎么走?中国的GDP到底是多少?这是不论经济学者,工作者,还是包括投资者或者大众都比较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也是一个涉及到经济和金融的核心问题。

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和GDP,至少有一个是被严重低估的,为什么这样讲?我们一起来分析。



其实谈到GDP,大家可能会知道有很多种测量的方法,包括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统计GDP的时候标准也会有所差别。比方说我们按照汇率来进行折算的话,按照来自世界银行的数字:

在2024年的时候,中国的GDP大约是19万亿美元,美国的GDP大约是29万亿美元,按照汇率制进行折算,2024年中国的GDP大约是美国的65%。

大家知道,除了汇率之外,还有一个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个统计GDP的方法,是按照购买力平价,尤其是在对比不同的经济体之间,由于汇率不同,由于货币不同,所以用购买力平价,简单说是用货币折合成商品的购买力来进行折算。


我们挣钱都是为了生活,购买力这一维度和我们自身感受更加贴近一些,感受也更直观。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25年初也发布了世界上主要经济体按照购买力平价算出的GDP的数据。按照购买力平价,2024年中国的GDP,大约是38万亿美元。美国大约是29万亿美元,而27个国家构成的欧盟大约是28万亿美元。

也就是美国和欧盟按照购买力平价算出的GDP大体是相当的。但美国和欧盟大约是中国的80%。我们可以看到按照汇率来进行折算,中国GDP是美国的65%,按照购买力平价,美国大约是中国的80%,这似乎裁决的方法不同,得到的答案几乎是大相径庭



那么到底中国的GDP该是多少下面我们提供另外一个分析GDP的思路。我们知道谈到GDP的时候,不论什么样的统计方法,它大大体是涵盖成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这三大部分。

农业里边,主要构成农业的是粮食,最近十年按照统计数字,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是连续超过十年,稳居全球第一。比第二名的美国,多了大约将近了1亿吨。

论粮食产量中国在全世界遥遥领先。当然肯定有的朋友会说,这与中国的人口有关系,注意统计GDP的时候,那叫人均GDP,我们统计总量的时候,暂且不说人口的数据。

第二部分就是工业了,我们的工业大概由什么构成?

比方像钢铁,最近的2022~2024年,中国的钢铁产量都占了全球的50%以上。另外像电解铝,中国占全球的比例大约是在60%。还有铜,中国占全球的产量,大约是达到45%左右。

上述提到的钢铁、铝和铜均属于工业基础产业,中国在这些领域的全球产量占比均超过45%。以水泥为例,中国产量占全球比重也超过50%。尽管有人认为水泥等产业与房地产相关,可能带有“旧产业”的主观印象,但GDP统计本身并不区分产业属性。

转向先进制造业,近年来中国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连续超过30%,达到美国的两倍水平。在家电领域,冰箱、空调、洗衣机的全球产销量占比分别超过50%、80%和70%。

即便在更现代的电子制造领域,中国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的全球产销量占比分别达到80%和90%。光伏、锂电、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表现更为突出,产量占全球比重均超过60%,其中光伏产业占比超过80%,锂电池接近70%。

此外,纺织业、服装鞋帽等传统制造业的全球占比也超过50%。综合来看,中国工业制造业的全球产量占比普遍达到或超过50%,展现出强大的产业实力。



为何在GDP统计中,中国按汇率折算的GDP仅为美国的65%,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时美国也达到中国的80%?

关键差异源于两方面:一是人民币汇率可能被严重低估,导致以美元计价的GDP总量被同步低估;二是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存在缺口,外卖、快递、家政服务、个体经营等大量经济活动未完全纳入统计,而欧美对服务业的统计更为全面。

这种双重因素使无论是基于汇率还是购买力平价的GDP核算,中国经济规模均可能被显著低估。

中国的服务业正经历爆发式增长,但大量经济活动游离于官方统计之外:

  • 生活性服务业:外卖、快递、网约车等平台经济催生海量就业,2024年中国外卖市场规模突破1万亿元,但个体骑手的劳动产出可能因税源分散而未完全纳入核算;

  • 家政与共享经济:家庭保姆、私教、自由职业者等灵活就业群体规模庞大,据估算,2024年中国灵活就业人数已达2亿,但这类非标准化服务的产值难以通过传统渠道统计;

  • 小微经济:路边摊、社区小店等个体经营户贡献显著消费增量,仅2024年新增市场主体就超过2000万户,其营收往往以现金交易为主,统计覆盖率不足。

GDP统计的差异,本质上是不同经济体在全球化分工中的角色投射。

中国作为制造业超级大国,其价值创造能力早已超越货币计价的局限;而服务业统计的完善与人民币国际化,将是解开数据“矛盾”的关键钥匙。

我们在关注官方数据的同时,更需深入产业一线,从钢铁产量、光伏装机、快递业务量等“硬指标”中,洞察中国经济的真实脉动。毕竟,当工业产能支撑起全球供应链的半壁江山,当数字经济重塑着14亿人的生活方式,任何统计方式都无法掩盖一个正在崛起的经济强国的本质。


浏览(279)
thumb_up(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