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降了订单回来了,但中美的老板们却笑不出来,心态变了
2025-05-15 16:34·云舟史策
5月12日中美双方发布联合声明,宣布一起降低关税。
美国采购商甚至等不及天亮,在当地凌晨时分就迫不及待地拨通了中国供应商的电话,急切要求:“库里有什么就发什么!”
声明发布后仅一个小时,山东从事外贸行业的张斌,就收到了美国客户发来的新订单。
浙江味老大厨具公司就让车间主任启动产线,第二天工人即正式开工,目前正在加班加点生产。
声明第二天,江西一家纺织企业就接到了一批10万套童装的美国订单,美国客户非常着急,已经提前订好5月17日的集装箱,请求中企尽快运出库存。
全国各地的外贸企业纷纷动了起来,但是他们的心态,包括美国采购商的心态都和从前不一样了。
双方的声明里说要先降税90天,特朗普发话说,如果双方协商的效果不理想,他仍旧会把关税加回来。
但是他不会把关税加到145%那么高,因为他不想两国的贸易彻底脱钩。在关税政策尘埃落定之前,中美两国的外贸商人都提心吊胆。
中国厂商纷纷加班加点,希望在期限内抓紧出货,以免夜长梦多。未来九十天,成了一个充满诱惑,却也暗藏变数的“窗口期”。
谁都无法断言九十天后会是何种光景,但眼下这份喘息之机,没人愿意放过。毕竟大多数出口贸易走的都是“薄利多销”路线,出货量对他们十分重要。
山东银凤是一家瓷器公司,他们超过四成的订单都卖往美国市场,关税对他们的影响很大。之前他们关停了一些生产线,也积压了很多库存。
降关税之后,张斌已经接到了价值300万美元的订单,这些美国商人的要求就一个“快”,一定要在这90天内完成。
中国这边,外贸工厂的反应速度堪称教科书级别。浙江味老大这样的企业,车间主任当天就接到指令开启生产线。
第二天,一度沉寂的生产线便马力全开,像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之前因订单锐减而被迫歇业的工人们也迅速返岗。
就在不久前,主要生产竹木制厨房用品、七成产品销往美国的浙江味老大,还因近六百万美元的订单被退回,不得不让两百多名工人暂时回家休息,仓库里堆满了等待出路的产品。
如今,市场部经理鲍巧勤和她的同事们,正马不停蹄地安排生产与出运,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忙碌和希望。
“快!再快一点!”这成了横跨太平洋两岸买卖双方的共同心声。一场声势浩大的“抢运潮”随之爆发。
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的电话几乎被打爆,国际货运的订舱量和实际出货量较之前直接翻了一番,美国航线的集装箱舱位变得“一舱难求”,“爆仓”的牌子恐怕还要挂上一段时间。
在美国和中国互降关税之后,在美国下单的从中国到美国的集装箱运输预订量飙升近300%。五月十二日前,市场上约有五到七成的美国订单都暂停发货,港口显得格外冷清。
十二日之后,则是“瞬间爆仓”,仿佛所有人都同一时间冲向了那条变窄的航道。运价的疯涨,背后是运力紧张的推手。
作为外贸“晴雨表”的深圳盐田港,紧急调整了船舶调度计划,保证每天都有六班货轮驶向美国,其中一艘船单次就要装载超过两千个集装箱,效率被提到了极致。
长三角的港口也严阵以待,一位相关人士预估,真正的出货洪峰将
在政策宣布后的一周左右汹涌而至,那将是对港口吞吐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
码头上,常年奔波于盐田港的货柜车司机宋师傅和张师傅感受最为直接。宋师傅说,能接的单子明显多了两成,收入立刻有了起色。
张师傅则庆幸,之前一周倒有半周闲着,愁得慌,现在是从周一忙到周末,累是累,但心里踏实。
医疗器械产品的毛利率相对较高,如果客户有诚意,价格方面有得谈,共同消化掉关税影响并非不可能。
美国客户也正盘算着,是否要趁此机会多储备些货物,以应对九十天后的不确定性。但是农产品公司的恢复就没有这么快。
如今一些金属产品和农产品的美国客户都在观望,中国厂家认为,只要能平安度过这一个月,后半年一定会得到很多订单,当然是在关税稳定的情况下。
行业观察者,如中信建投期货的分析师认为,这九十天的关税暂停期,为中美两国的货主们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备货和运输窗口。
许多企业可能会利用这个机会积极补充库存,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任何变数,这是一个战略缓冲期。
经历过市场的骤冷骤热,中国出口商们的心态也变得更为成熟和清醒。赣美国市场的不稳定性让他们更加坚定了开拓欧洲和其他新兴市场的决心,这是为企业分散风险的必然选择。
美国企业要抓紧补货,中国企业则要全力出货,清空积压的库存,这是自救也是互助。
考虑到订舱、装箱到出运的流程,真正的出货量大增,要到声明发布后的一周才会显现,届时港口将更加繁忙。
然而,并非所有角落都洋溢着乐观情绪。从事外贸行业的金女士就表示,关税调整刚刚落地,市场反馈还没那么快传导到每个末梢。
一些美国客户依旧选择观望,自家公司的对美订单只是在缓慢复苏,远未到“暴涨”的程度。市场的全面回暖,显然还需要耐心等待,需要时间来建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