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长贝占郎

注册日期:2023-11-01
访问总量:4132544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路透社感叹:全球必将深入研究霹雳-15,倒逼欧美技术革命


发表时间:+-

2025-05-14 16:59·瞩望云霄

在近期的印巴空战中,全球军队将目光聚焦于此,这场冲突为他们提供了研究现代战斗机与空对空导弹在真实战斗环境下表现的绝佳契机。据路透社报道,此类空中冲突是 “军队研究飞行员、战斗机和空对空导弹在主动战斗中的表现” 的稀缺场景。鉴于模拟训练难以完全还原真实战争环境,实战数据对于优化战术、技术和装备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此次空战中,中国制造的歼 - 10C 战斗机搭配霹雳 - 15(PL - 15)空对空导弹与法国制造的 “阵风” 战斗机及其可能配备的 “流星” 导弹展开交锋,堪称 “中国顶尖武器对抗西方先进武器”。全球军队,尤其是中国、美国和欧洲国家,正急于剖析这些武器的实际性能、战术运用及优劣势,以评估其在未来冲突,如台海或印太地区等潜在冲突中的作战潜力。

霹雳 - 15 的卓越表现引发全球关注。其出色的超视距(BVR)能力以及先进的制导技术,如主动雷达制导和可能的数据链修正功能,成为了全球军队关注的焦点。路透社援引美国国防工业高管的言论称 “PL - 15 是一个大问题”,美国军方对其高度重视。社交媒体及部分报道推测 PL - 15 或在空战中展现超乎预期的射程与命中率,例如击落印度 “阵风” 战机,这进一步提升了其作为研究对象的热度。

尽管巴基斯坦可能使用的是射程相对较短的出口版 PL - 15E(约 145 公里),而非中国自用的性能更优的版本,但西方国家依旧对其能力忧心忡忡。美国为应对 PL - 15 带来的威胁,加快开发 AIM - 260 导弹,足见 PL - 15 在战略层面的重要性。

印度空军的 “阵风” 战机所配备的 “流星” 导弹被视作西方最先进的空对空导弹之一,射程据称超 120 公里。然而,从空战结果来看,“阵风” 或许在超视距作战中暴露出劣势,部分战机甚至未及发射导弹便被击落。这一情况引发了外界对 “流星” 导弹实际效能、阵风战机雷达性能以及飞行员训练水平的广泛质疑。法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可能正试图从印度获取详细情报,以便对自身装备与战术进行改进。

此次印巴空战已超越地区冲突的范畴,成为中西方军事技术竞争的典型体现。巴基斯坦倚仗中国提供的歼 - 10C、PL - 15 以及体系化作战支持(如 “天空之网” 预警系统),在空战中占据优势地位,这凸显了中国军工领域的显著进步。反观印度,其依赖多元化的西方与俄罗斯装备,但体系整合不足,可能存在作战效率低下的问题。全球军队期望通过分析此次空战,剖析中国军事技术对传统西方优势构成的挑战程度。

关键细节不明,“战争迷雾” 增加分析难度。

尽管印巴空战引发了广泛关注,但诸多关键细节仍不明朗,例如是否实际使用了 “流星” 导弹、PL - 15 的真实射程、飞行员训练水平等。路透社引用专家观点指出,“战争迷雾” 给分析工作带来了不小难度。全球军队与军火公司需努力区分技术性能与操作因素对空战结果产生的影响,比如巴基斯坦是否借助预警机和数据链提升了 PL - 15 的打击精度。

霹雳 - 15 成为研究焦点的原因分为以下几方面:

其一、PL - 15 象征着中国空对空导弹技术的重大飞跃,成功摆脱了对苏联技术的依赖。其超视距射程(可能超 200 公里)、双脉冲火箭发动机以及先进制导系统,已经领先于西方。

其二、空战中 PL - 15 有可能击落 “阵风” 战机,展现出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高可靠性和命中率。社交媒体报道称,PL - 15 或在 200 公里外 击落目标,充分彰显其隐秘性与威胁性。

其三是战略影响 :PL - 15 的成功运用或促使美国加速 AIM - 260 开发进程,推动欧洲对 “流星” 导弹进行升级。同时,中国有望借此良机提升自身在武器出口市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市场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全球军队之所以深入研究印巴空战及 PL - 15 导弹,是因为此次空战提供了中西方先进武器实战对抗的罕见案例。PL - 15 的潜在优异表现、阵风与 “流星” 的失利,以及中西军事体系的对比,为各国优化空军装备、战术与训练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路透社作为权威媒体,其报道深刻凸显了这一事件对全球军事战略与技术竞争所产生的重大且深远的影响。


浏览(704)
thumb_up(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