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

注册日期:2024-10-16
访问总量:277410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颜宁的简历假在哪里?


发表时间:+-

从颜宁的简历谈起


沙莎


近日,颜宁公开澄清,称网络上流传甚广的一份“个人简历”为假的,引发广泛关注。公众对她实事求是的态度纷纷点赞,但在这片掌声背后,人们并未真正关心这份简历究竟“假”在哪里。颜宁未详细说明,大家也未深入追问,在一片叫好声中,真正的求真精神反而显得缺席。  


作为一名习惯追根究底的调查记者,笔者仔细看了这份简历,发现除了一些学位时间的误读外,最核心的问题在于一个错误:“已婚”。实际上,颜宁仍然是“available”,但简历却误写成“not available”。她可能希望通过社交媒体澄清这一误会,却碰上了一个疏忽大意的社会氛围,人们未能准确理解她的意思,反复误解这一重要信息。  


“颜宁简历”事件反映出的社会心态值得警惕:信息的真伪似乎不再是重点,情绪的参与反倒成了核心。  


类似的现象也出现在对哈佛博士案的认知中。不少人没有认真看过相关材料,仅凭零散信息和自行脑补,就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例如,有人认为哈佛博士案不过是中青报发文一篇,质疑陈琳的哈佛学历,而他的学位虚实似乎至今未决,中青报并无严重过错。“中华第一才子被团派/共青团/中青报迫害毁掉”的说法并不成立。  


就在几天前,某华文论坛的一位作者表达他对哈佛博士案的类似看法后,遭到笔者怒怼。笔者告诉他: 陈琳的博士学位虚实从来不是问题。中青报捏造证据被揭穿后,中青报也承认陈的哈佛学位是真的;中青报不是发文一篇,而是发文六七篇诬蔑诽谤陈博士。不到24小时,他再度发表文章,标题为“干掉哈佛博士……”,表明他的认识已大幅提升,意识到哈佛博士确实是被“干掉”的,印证了笔者三年来努力揭露的真相。  我们


要厘清事实并非易事,尤其是面对中青报罪恶,对外界而言,他们的罪恶过于匪夷所思,导致人们难以相信。但通过认真阅读、拒绝糊里糊涂,就像那位作者一样,仍然可以找到关键点,揭开真相。


鲁迅曾说:“一个糊里糊涂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这句话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对我们的信息素养、求真求是态度、分析批判能力的深刻提醒。  毛泽东也曾讲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认真求事,拒绝糊涂,是现代社会的公民应有的素质。





浏览(840)
thumb_up(2)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